.:.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转:“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张艺谋🐷🍽
本頁主題: 转:“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张艺谋🐷🍽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也许并不遥远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46
威望:105 點
金錢:4888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5-08-02

转:“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张艺谋🐷🍽

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非常严格。电影《芙蓉镇》的编剧、作家阿城曾向自己的父亲请教:为什么每年总有几部影片出麻烦,而书就相对好点?他的父亲给出的答案是,电影是唯一能进中南海的艺术,唯其能进,所以麻烦。
阿城的父亲是已故电影评论家钟惦斐(fěi)。
钟惦棐,1919年10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几江(今重庆市江津区),年少读书时因家贫失学。1937年3月,参加中共领导的重庆救国会,后赴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于1938年加入中共。
1939年,钟惦斐赴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后历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教师,华北军区抗敌剧社美术队干部。1948年,钟惦棐调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次年调文化部筹建艺术局,此后先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干部,中宣部干部,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
钟惦棐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0开始写电影评论,逐渐成为有影响的评论家。1957年被打为右派。平反后,1979年钟惦棐调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宣部电影指导委员会成员、新闻电影制片厂第二总编辑等。1987年3月20日卒于北京。
那些审查没通过、不被允许公映的电影,一般被称为“禁片”。据说文革十年,审查通过、被允许公映的电影加起来不超过五十部;据说,文革后、之前的一些“禁片”就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但直到今天,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每年的“禁片”还是不少。
文革后最早的、最具争议的、最著名的一部“禁片”是《苦恋》(后来改名为《太阳和人》)。该片剧情改编自作家白桦的小说、是伤痕文学的代表,讲述了一个画家的悲欢离合。
画家从小家境贫寒,但才华满腹,为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逃往美洲,成为著名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画家执意回国,“文革”爆发后,一家人惨遭“迫害”,画家被迫逃亡,藏身芦苇荡,吃生鱼、鼠粮……
最后,雪停天晴,画家的生命之火将熄,用尽最后力气,在雪地里爬出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其尸体则成为问号上的最后一点。
影片拍摄时,中宣部部长王任重派人指令:那个大问号不能拍。经过半天的商量,“问号”改成了“省略号”:最后一枝风中芦苇在太阳的光晕中摇荡,伴随六声强劲的鼓点,六个黑点钉上了银幕……
但影片的争议远远不仅有这么一处。其他的意见还有:氛围过于压抑,不该让主人公在粉碎“四人帮”时死去;片中的台词,“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被解读为对党的歪曲和反对;片尾打出的省略号被解读为,“这部电影很恶毒,对着红太阳打了六炮”……
1980年12月23日,白桦在《解放军报》上公开撰文承认:“剧本《苦恋》是不利于人民、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作品。”
说起“禁片”,通常人们的脑海里都会想到的是极端扭曲、或者变态血腥,其实并非如此。一部的被“禁片”也许毫无规律可循,从题材来说,可能会有同性恋、血腥暴力、性等边缘题材,也可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
有知情人士说:“大陆电影审查制度是个公务员内部的制度。它不对公众开放,不像多数法庭审判或价格听证。”参与审查的,往往不止电影局一个部门:比如儿童题材、要请妇联的同志参加,犯罪题材、要请公检法等部门审看……因此,参审者对于一个细节的主观认定,往往就可能就会成为一部片的雷区。
1995年,张艺谋的影片《活着》被禁,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此事、他只说了这么一句:“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

赞(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30 23:0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9-20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