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电动车,大翻车
每日有货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406
威望:606 點
金錢:11190 USD
貢獻:4804 點
註冊:2021-06-29
認證: 技術區認證會員
2022-06-29

电动车,大翻车


今年的“十一”长假,电动车产业遭遇大尴尬。“充电1小时,排队却4小时”,8小时路程跑了16小时,这不是活受罪吗?

假日集中出行,终于让充电桩不够的问题浮出了水面。理论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无非两个:提高加电的效率;增加充电桩。遗憾的是,这两个方案都存在严重的BUG。

先说提高加电效率。虽然电动车企业动不动就给出快速充电的“特大喜讯”,但是化学电池技术的技术天花板是刚性的。谁也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即使大幅牺牲电池使用寿命实现“快充”,也赶不上加油速度。

那么,“方案B”换电池行不行?技术门槛确实不高,但是真要大规模实施,结果会很荒唐。比内燃机车更古老的电动车,之所以“从坟里挖出来”复活,是为了环保减排。

可是,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低于化石燃料,意味着电池很难减重。如果大规模实施电动车替代后,换电要配套电池转运系统,能耗会远远高于加油站的油料运输。谈何环保减排?

比运电池更为严重的是造电池。换电系统需要准备大量的备用电池,势必会增加动力电池生产量。而且不是增加一点点,是成倍成倍的增加。

动力电池生产可是硬核的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动力电池报废的二次污染更不是善茬,这环境代价是不是要算一算?经济上不可行,动力电池价格昂贵,换电系统必须增加大量动力电池以供更换,经济代价也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充电太慢、换电太贵且要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大幅提升加电效率是很难实现的。即使在现有基础上加电效率提高一倍,明年长假变成“充电半小时,排队二小时”,依然是充电难啊。

看来只能增加充电桩以解决充电难问题。增加充电桩没有技术障碍,技术上算是可行,但是经济代价大到无法想象

去年年底,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公开抨击日本政府推出的“电动车100%替代计划”,其中就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昂成本。丰田章男指出:如果支持100%电动车队所需的基础设施,将耗费日本14万亿至37万亿日元(相当于8000亿到2.1万亿人元人民币)。

所谓电动车队所需的基础设施,主要就是充电设施。而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至少是日本的四倍,这意味着要实现电动车100%替代,中国要花费3.2万亿到8.4万亿元,用于树充电桩。

这么高昂的成本,充电费要收多高才合适呢?更何况,充电设施的运维成本也会远高于传统的加油站,充电费很难下降。环境成本很值得怀疑——造海量充电桩的能耗、材料都是有相应的环境成本的。

靠政府补贴降低充电价格?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政府开支,而且补贴会长期化。政府财政好不容易熬到电动车“断奶”有望,却又背上巨额的充电补贴。这真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情何以堪?

果真如此,电动车行业就真成了“富养”的大小姐。



电动车大规模替代真的可行吗?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政策大力扶植下,全球电动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路却越走越窄,很多深层次问题开始显现。

有的故事已经讲不下去了,比如“节能”现在就罕有提及。

有的故事被高度质疑,比如“环保”。电池报废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

甚至连电动车的减排效果,也成了质疑的对象,把碳排放从马路转移到发电厂,减排效果到底如何?

是时候考虑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定位了,全面替代内燃机汽车显然是不可行的。大规模替代,也希望渺茫。少量补充,部分替代,就是这个行业的规模极限了。汽车工业的全面升级,还需等到真正的新能源车技术发展成熟时。

因此,别看“充电难”发生在十一长假的特殊背景下,其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国内纯电车的保有量为500万辆左右,充电难还只是节假日集中出行的偶发现象。

那么,电动车保有量达到1亿,“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会常态化吗?1亿辆不是遥远的天文数字,今年上半年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微型载客汽车(私家车)已经达到了达2.33亿辆,1亿辆连私家车保有量的一半还不到……

由此可见,充电难题不解决,电动车的使用场景严重受限,仅限于城市中的代步车和部分工业领域的应用。而充电难题只是电动车产业诸多问题之一。

赞(5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0-12 13:2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12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