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胡说八道”的演变
本頁主題: “胡说八道”的演变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depside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202
威望:78 點
金錢:667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1-08-14

“胡说八道”的演变


人们以“华丽变身”形容某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演绎中,有些典故变身后,失去了华丽的本来面貌。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胡说八道”形容一个人讲话不着边际,乱说一通。回溯源头,“胡说八道”的根源和人们使用的意涵有很大差别。

单说一个胡字,用意广泛。《说文》曰:“胡,牛顄垂也。”。《正字通》说:“喉也。颔肉下垂者曰胡。”称牛颔下的垂肉或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为胡。在《仪礼・士冠礼》中有“眉寿万年,永受胡福”的说法。东汉鸿儒郑玄注解:“胡,犹遐也,远也。远,无穷。”胡福也就是无穷之福的意思。清朝段玉裁于《说文解字注》中加注:“胡,寿也。”长寿的老人,下颌“咽皮如鸡胡也”,所以胡代指长寿。

除了这些,胡字还有其它意思。东汉时,泰山太守应劭辑录了一部民俗著作《风俗通义》,其中说道:“胡者互也,言其被发左衽,言语贽币,事殊互也。”这里的互是差错、差异的意思。之所以称为胡人,是因他们受到居住环境的限制,平常都是披散着头发,穿的衣袍前襟是向左侧开,在左侧系带子(正统汉服前襟是右衽,只有汉地逝者是穿左衽)。无论他们的语言,还是见面礼节,与中原汉人差异很大。

因此,对于来自西域的器物或人物,中原百姓多以“胡”字相称,譬如胡乐、胡琴、胡僧、胡饼、胡姬、胡妆等。在不少诗句中,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唐代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五 法曲)等等,均是以“胡”表示西域的风俗民情和景观。

至于“胡说”,字面意思是胡人说话。在汉地文献中,有雷同的用法,如胡言。西汉焦赣编撰的《焦氏易林・乾卦》中的“胡言连蹇”“译喑且聋”,字面意思是:胡人说的话既笨拙又不顺利;译员像哑巴一样不能开口译说,又像聋子一样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这里的胡言和胡说是一个意思,都是指胡人说话,不含有任何贬义。


元《冬景戏婴图》,三名孩童扮胡人相貌、一名孩童骑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胡人说“八道”,而不是汉人?这八道是什么意思?又是如何与胡人扯上了关系的呢?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其东传路线经过了西域。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西域有很多僧人修习佛门,所以汉地称其为“胡僧”。胡僧入华传法,翻译经卷,向汉人讲授释迦佛所说的“八正道”,即八种正行,也就是通向涅磐的八种正确方法。这是胡人说“八道”的版本之一。

人有生老病死,文化演绎也有类似现象。随着文化的演变,“胡说”在语境中出现了不同的意思。南宋朱熹在《答石子重书》之八中说:“仁者其言也讱,盖心存理着,自是不胡说耳。”这里的胡说,就是瞎说的意思,没有道理地乱讲乱说。类似的用法,在元朝杂剧也出现。杂剧家乔吉编写的《玉萧女两世姻缘》第三折,写到:“俺家里酒色春无价,休胡说生香玉有瑕。”

西游故事中,唐僧行至朱紫国,进入宝殿倒换官文,却听说他的徒儿要为国王治病。悟空来到宝殿,唐僧责骂他,你这个泼猴,也没读过医书,连药性也不知道,你怎么就敢来治病?他听说悟空还要悬丝诊脉,更觉得可气:“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什么悬丝诊脉?”唐僧从没见过悟空会治病,也没见悟空钻研过医典,所以认为悟空在“胡说乱道”。他责备悟空根本就是信口开河,不计后果地乱讲瞎说。

到了清末民初,胡的意思在方言中已被定义为胡言乱语,做事没有规矩。国学大师章太炎(1869年—1936年)在《新方言・释言》卷一中解释说:“胡倭蛮四裔之国也。今谓行事无条理语言无伦次曰胡。”

赞(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19 16:3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9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