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得山西便得天下,为什么山西的地理位置,那么重要[7P]
本頁主題: 得山西便得天下,为什么山西的地理位置,那么重要[7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辛芷蕾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65
威望:101 點
金錢:4248 USD
貢獻:25000 點
註冊:2021-06-10

得山西便得天下,为什么山西的地理位置,那么重要[7P]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很好概括了冷兵器时代,战争取胜的三要素以及之间的重要关系。按照孟子的这个总结,显然人和最为重要,地利次之,天时再次,而且在原文中,孟子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笔者并不敢挑战先贤,但实际情况是,人和与天时都乃因人、因时而异,唯有地利是非人力可以轻易更改的要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占据地利,就是占得先机,往往更为关键。

纵观我国古代战争之大势,多数的结果是以北而统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南北地区地理上的巨大差异。北方山脉纵横,地形十分复杂,且有黄河天堑,除了华北平原,其他地区多大是易守难攻,真是一个又一个“难啃的骨头”。

而南方则除川渝地区地形复杂之外,其他地区几乎是一马平川,因此一旦北方军队跨越长江天堑,则华南、东南乃至湖广可尽收之。这种地理上的差异,让南北对峙之时,北方占尽地利优势,在天时与人和等非客观因素差距不大的时候,北胜南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上图_ 中国地形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阶梯,西高东低



那么就北方而言,什么地区的地理位置又尤为重要呢?

因历史的发展与朝代的更迭,随着人们对于地理开发,对其认知程度不断加深,地理位置的重要级别,在不同时期是有一定差异的。

先秦时期,秦国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很大原因就是独占关中地区。这块得天独厚,易守难攻的宝地,不但给了秦国人“闷声发大财”的机会,更提供了窥伺其他夷狄之地,扩大领土的绝佳条件。果不其然,秦人先占巴蜀,后据义渠,坐拥西部半壁江山,国力之强盛使其他六国不可望其项背。最终完成一统,自然不在话下。

在秦王朝灭亡之后,西汉高祖刘邦,以川蜀和汉中为根据地,反攻关中而得手,从而具备了当年秦国一统天下的优势,而最终完成一统。

但西汉之后,关中地区的地理优势开始下降。这里面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作战军队跨越黄河的能力变强,关中地区已经不再无法攻克。而另一个地理位置更加突出重要的地方成为了新的军事要地,这就是现在的山西省。


上图_ 山西地形



为什么说山西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山西的地理。山西省东西两侧纵列两条大山脉,东为太行山脉,西为吕梁山脉。这两条山脉在成为山西省天然屏障的同时,更具备居高临下,突击左右的优势。尤其是东侧的太行山脉,这里的太行八陉,可以直插华北平原以及河南中原地区,让处于平原位置上的敌人,终日处于如履薄冰的惶恐之中。西侧吕梁与陕北高原接壤,可以跃居高原以窥伺关中。

而对关中地区最具威胁的,还是吕梁山下与太行山脉南行缺口处,黄河“几”字型拐角地方,也就是今山西运城市西南地区。从这里渡过黄河就可以背后袭击潼关,甚至直插关中腹地——长安。而山西的北面则是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连接处,这里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口,而那座饱经沧桑的“雁门关”就坐落于此。


上图_ 长平之战决战图



几个经典战役的实例,更直观地说明山西东西两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先秦时期,秦、赵为争夺上党(今长治市一带)而决战。最终长平一战,秦国获胜占据上党并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军,从此赵国再无还手之力。后续秦国以占据上党高地的巨大优势,逐步蚕食赵国领土,赵国最终被灭。

隋末群雄割据之时,唐高祖李渊正是因为据有山西这一宝地,向东可以拒王世充与窦建德,向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越黄河直取关中,定都长安。因为同时占据山西与关中,占尽地利的李渊在之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优势。最终王、窦二人联手都不是李渊对手,开创李唐王朝大一统近三百年之基业。

安史之乱时期,在安禄山占据“两京”,唐王朝政权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还是以山西为根据地,组织各方力量积极拯救李家王朝。安禄山因为错失山西地区,始终被压缩在关中与华北平原这么一个“L”型平地上,最终被缓过劲来的唐王朝消灭。


上图_ 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时期,梁太祖朱温奇袭长安得手,建立“大梁”,定都洛阳。结果,占据北方大片领土的“大梁”,还是敌不过盘踞在山西一隅的“晋”。

乃至明末清初之时,李自成之所以能够攻陷北京,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占据山西。同样,清军入关之后,对付李自成起义军,也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攻陷山西,而后长驱直入,直捣李自成的老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山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但上述多指其东西(尤其是东侧)的重要性,其实山西南北地理,对于大一统王朝来说则更加关键。


上图_ 燕云十六州



要说山西北面地理,就不得不提“燕云十六州”。由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入侵威胁,逐渐由西向东偏移,山西的云州(今大同)也变得愈加重要。

可能当时谁也不会预料到,结束“北方十六国”混战的竟然是鲜卑人拓跋氏。而拓跋氏之所以能够在强敌林立之中,最终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抵御住后燕的兴兵攻伐之后,选择了由平成(今大同)翻越山脉进入山西忻州,进而攻克晋阳(今太原)。形成了以河套地区与太原盆地为补给与根据地,以东西两侧山脉为屏障与发动攻击点,最后完成统一北方,建立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

北宋时期,由于“燕云十六州”北宋王朝始终无法收复,导致北宋针对北方的防守策略,只能采用城池加固的人海战术。而山西云州(大同)虽然在燕山以北的平原上,但其战略纵深作用极大。由于北宋没有这块地方,只能退路忻州,死守雁门关。


上图_ 金军南下攻宋示意图



虽然北宋与辽国保持了相对和平,但是在与后来的金国反目之后,缺少云州的弊端,让宋军吃尽苦头。女真人两次伐宋,西路军的出发地都在云州。要不是北宋防御西夏的军队,集结山西与金军血战,挡住了女真人第一次伐宋的西路大军,恐怕北宋提前一年就得完蛋了。

而金国第二次伐宋,女真人同样采用东西两路夹击的战略,只是这一次西路军总帅完颜宗望战术上更加灵活,在山西境内,绕过难啃的太原城,直扑都城汴京。完成了东西两路夹击汴京的战略意图。最终,北宋君臣被迫纳城投降,北宋覆灭。


上图_ 忻口会战 示意图



山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非只体现在在冷兵器时代,在近代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山西的地利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忻口会战,敌我双方为了争夺山西要地,可谓是主力尽出。尽管此次会战我军惜败,但是对于日军的牵制,给了国民政府以及主力军队进驻川渝争取了宝贵时间,主力军得以保存,为以后抗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忻口会战,我军血洒疆场的十万英雄,值得后世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赞(4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07 13:1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9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