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本頁主題: 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阿米诺斯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01
威望:146 點
金錢:5353 USD
貢獻:23800 點
註冊:2024-04-25

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真宗坐像轴 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0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宋太宗驾崩。
当天赵恒登基上位,是为宋真宗。
赵恒端坐在龙椅之上,正眼巴巴地等着百官朝贺。
不料,宰相吕端几个疾步蹿至御前,脱下了老板的朝靴,扯下了袜子,低头捧起老板的脚,聚精会神,好一通端详......
然后退下,率领百官,跪拜山呼:万岁,万万岁…
群臣们都吓了一跳,吕宰相这是唱的哪一出?如此大不敬,是要找死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从宋太宗说起。
01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上位,即大宋第二位掌门人。
关于“斧声烛影”,已众所周知,就不再啰嗦了。
不说,不等于赵二心里就平静了,其得位不正,一直是他怎么也抹不去的阴影。
于是,老妈杜太后临终时的一份遗嘱,便横空出世了。
即“金匮之盟”,或云“金匮之约”。
此份遗嘱,无论《实录》、《国史》北宋官方文献,还是《涑水记闻》、《建隆遗事》等野史皆有相关记载,且言之凿凿。
可问题来了——
金匮之约的亮相,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
此时,宋太宗已坐上龙椅有六个年头了。
杜老妈有如此遗诏,为何不早亮出来?
 
宋宣祖后坐像轴 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而金匮之盟真实与否,倍受世人质疑。
只不过,真假与否,质疑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解决了宋太宗上位的合法性。
至少,太宗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但,“金匮之盟”也给宋太宗留下了一大麻烦......
02
金匮之约亮相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这之前,宋太宗都干了些什么?
开宝九年(976年)二十日清晨,宋太祖驾崩。
二十一日,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关于宋太祖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上只说暴毙,没有死因。
但辽史中“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的字眼。
至于大家所熟知的“斧声烛影”,是仁宗朝一个“神人”虚构出来的。
其目的是,吹嘘自己知过去,见未来。
那为什么还得到大宋官方的认可了呢?
因为大宋官方发现,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给宋太宗洗地,于是就将其进行了合理的改编。
才有了后来世人熟知的版本。
但大宋亡了以后,斧声烛影,却又成了“弑兄篡位”的证据。
 
宋太宗立像 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3
我们接着往下说——
宋太宗坐上龙椅后,开始觉得大哥的儿子们有些碍眼了。
宋太祖共生四子,此时,仅剩了赵德昭与赵德芳两个了。
赵德昭,为太祖次子,太平兴国元年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
这就是宋朝著名的“亲王尹京”。
亲王尹京≈皇位继承人,也是从宋太宗开始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得位正”。
太宗在接班前,他就是晋王、开封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几个职位一肩挑。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因为为北伐将士请赏,而遭到太宗一通训斥:“拉倒吧,还是等你做了皇帝再说吧!”
不带这么羞臊人的,赵德昭回家一气之下便拎起了宝剑,心一横直接抹了脖子。
太宗不免一番鳄鱼的眼泪。
04
赵德芳,为宋太祖第四子,即《杨家将》、《三侠五义》等戏曲演义中,那个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胡子一大把的“八贤王”。
 
杨家将中的赵德芳
当然,这些都是戏说。
其实,“八贤王”远没这么长寿,早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就莫死了,年仅22岁。
至于死因,甚为蹊跷。
说,这“八贤王”本来年纪轻轻的,身体倍儿棒,一觉睡过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咋回事儿,自个儿想去。
《宋史》: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车驾临哭…
太宗又流了一次鳄鱼的眼泪。
至此,宋太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都死在金匮之约亮相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之前。
之后呢?
05
太祖的儿子全部摆平,孙子辈还小,兴不了啥大浪来。
掉过头来,太宗开始对老兄弟赵廷美动起了脑筋。
 
赵廷美 大宋宫词剧照
【按照“金匮之盟”约定,此时赵廷美为皇位第一继承人,且兼任开封府尹。】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太宗便诬陷他与卢多逊谋反,将其贬为庶人,直接撵出了京城,没出两年他便忧悸成疾,也嗝屁了。
当时,太宗的长子赵元佐深知四叔赵廷美冤枉,实乃父皇乱扣帽子,便出面为老叔申辩。
《宋史》:初,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
太宗见儿子赵元佐如此不讲政治,自是一通爆训:“闭嘴,你懂个屁呀!”
不想,小赵心理脆弱,竟然魔怔了…
太宗有九个儿子。
他最钟爱的就是长子赵元佐。
《宋史》:少聪警,貌类太宗,帝钟爱之。
说,小赵很聪明,且跟他老爸长得贼像,一表人才…
14岁时,太宗便带着小赵多次随军出征,多历练,增才干。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晋封17岁的小赵为卫王,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一小屁孩已位列宰相,占据了政治制高点。
后又封小赵为楚王,再迁居东宫。
【没让赵元佐“亲王尹京”,是因为当时开封府尹的位子被赵廷美占着。】
太宗这一连串操作,你瞅出点儿门道没?
东宫,乃太子之居所。
他就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他嘴上不明说。
还不是让那“金匮之盟”给闹的。
只是,太宗没想到,爱子赵元佐会诡异的疯了…
 
赵元佐 大宋宫词剧照
06
老大不行了,还有老二。
老二比老大小一岁。
太宗开始全力培养老二赵元佑。
据传,赵元佑姿貌雄毅,谨言慎行,在太宗眼里也不赖。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赵元佑与兄长赵元佐同日受封为郡王。
时年,16岁。
次年,提档晋封为陈王。
雍熙三年(986年),再封为许王,加任中书令。
提干比火箭还快。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还是,赵元佑20岁那年,太宗让他做了开封府尹。
又一亲王尹京。
赵元佑很上道,很会拉关系,与时任宰相赵普、吕蒙正等大咖关系都很铁,颇有政治头脑。
政事无失,前途一片光明。
不想,诡异的事儿再次发生。
淳化三年(992年),风华正茂的他竟然误喝了侍妾的一碗毒鸡汤,莫名其妙就挂墙了。
太宗悲伤不已,罢朝五日,以示哀悼。
《续资治通鉴长编》:元僖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尹京五年,政事无失,上尤所钟爱。及薨,上追念不已,悲泣达旦不寐…
07
老大疯了,老二死了。
这回,排到了老三赵恒。
 
赵恒 大宋宫词剧照
太宗把老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自然又是一番加官进爵,又一个“亲王尹京”。
《宋史》:淳化五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尹。
但这次与以往不同,太宗迫不及待地想立老三为太子,便征求寇准的意见与支持。
【补充】
宋太宗迟迟不立太子,金匮之盟是其中原由之一。其实他是个小肚鸡肠的人,不想看到大臣巴结太子,那样会很不舒坦。但现在他身子骨已大不如前了,不得不立了。
寇准不愿掺和皇家立储之事,便耍起了滑头:“知子莫如父,您还是自己个儿定吧!”
《宋史》: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于是,至道元年(995年)八月,终于册立赵恒为太子。
至此,赵二那颗悬着的心,总该落地了吧。
没呢。
08
赵恒虽被立为太子,但他还太嫩。
太宗有些放心不下,担心他掌控不了朝局。
为千秋计,必须得找一靠谱的人来辅佐他。
首先,太宗想到了吕蒙正。
可思来想去,这老吕同志太古板,不行。
接着,又想到了寇准。
可掂来掂去,小寇同志太年轻,也不行。
最终敲定,还是吕易直比较靠谱。
这吕易直,即本文开篇那则八卦里提到的吕端。
不过,朝臣对吕端多有非议,归纳起来就俩字:糊涂。
“扯淡,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太宗根据多年的观察,力排众议,直接提拔吕端为宰相。
历史证明,太宗这回的眼光还真不赖,选对了人。
09
赵恒虽被立为太子,但当时的反对势力依然存在,其表现有三:
其一,李皇后。
李皇后曾生过一个儿子,即太宗第九子崇王赵元懿,不幸早夭。
母凭子贵,即使贵为皇后,若没了儿子,老皇帝一死,新皇帝上位后,也得靠边站不是?
在老大赵元佐有望成为接班人时,李皇后就开始布局,加大了感情投资,对赵元佐关爱有加。
虽然她比赵元佐只大5岁。
不止于此,李皇后还把赵元佐长子赵允升接到她身边亲自抚养。
《宋史》:“初免哺乳,养于明德太后宫,太后亲抚视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世间本无无缘无故的爱。
然而,天不遂人愿,赵元佐疯了,让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大半。
她依然还有一半的机会。
赵元佐虽疯了,可他还活着,也许他的病还能治好。
而且赵允升还在身边,作为太宗的长子长孙,接班条件也够啊!
为此,她自然要为之努力,奋力一搏。
其二,宦官王继恩。
当初太宗上台,他有拥立之功,一直荣宠不衰。
他对太子赵恒甚为忌惮,怕不得宠,就想拥立赵元佐为主子,跟李皇后穿一条裤子。
其三,部分大臣。
如,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之流。
这帮大臣也想拥立赵元佐,也打着自个的小算盘。
《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上英明,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谋立楚王元佐,颇间上。
这几股反对势力已拧成一股绳,伺机推翻赵恒,拥立赵元佐上位。
政变一触即发。
10
好在,吕端起了关键作用。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去世前几天,吕端与太子赵恒几乎天天在病榻前侍疾。
赵二一宾天,王继恩立刻便跳了出来,去找吕端商量拥立新君。
吕端正色道:“皇上有遗诏,按遗诏办理即可。”
王继恩不信:“啥遗诏,我咋不知道?”
不信,你跟我来看遗诏吧。
王继恩便傻乎乎地跟着去了吕端办公室,一进屋便被监管起来。
 
然后,吕端进宫面见李皇后。
李皇后仍坚持让赵元佐上位:“立嗣当立长,对吧?”
吕端怼曰:“谁敢不奉诏!”
李皇后哑口无言。
于是,吕端拥立太子赵恒上位,便出现了本文开篇那不合乎常理那一幕。
当然,这是野史记载。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宋真宗登基时,眼前垂挂了一道帘子。
吕端在确认是赵恒后,才率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吕端之谨慎,可见一斑。
连伟人都为他点赞:“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真宗继位后,吕端又把王继恩、李昌龄等反对势力逐一外放为官,踢出朝堂。
本应是一场血腥的政变,因为吕端处置得当,没流一滴血。
朝局遂为之平稳。
从此,这把龙椅终于牢牢掌控在太宗一脉手中。
只是太宗做梦也想不到的是,靖康之耻,他的子孙几乎全做了金军俘虏,仅剩下一个康王赵构惊慌失措逃至南方建立南宋政权。
赵构因屡遭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至此太宗一脉断子绝孙。
于是,大宋王朝皇位,重归太祖一脉。
若太宗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PS:
国外有句谚语: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每个人的衣橱子里都有一具骷髅,比喻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赵光义在继位这个问题上做的手脚,按明末大儒王夫之的说法:
德昭之死,廷美之窜,太宗之巨慝也!
“慝”字是邪恶、恶念的意思。
宋太宗橱子里,藏着是一具相当恐怖的骷髅。

赞(4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0-09 14:1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4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