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老干妈:我当年冤啊
本頁主題: 老干妈:我当年冤啊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啊擦肩而过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277
威望:88 點
金錢:7856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6-12-27

老干妈:我当年冤啊

“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

在中储粮首次承认食用油、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油罐车混装后,央视网如此怒斥。然而骂归骂,中储粮的表态只是“引以为戒”,没有道歉,没有召回,没有赔偿,也没有处理责任人。

直到这次曝光后,公众才赫然发现,原来这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混合运输这些油料的司机当然都清楚得很,但他们的自我辩解是:“大货车拉一趟不容易”、“我们开运输的不挣钱”、“清洗一次车厢太贵了”。

半年多前,《新京报》就曾报道“山西一危化车司机清洗槽罐时中毒身亡”,当时微博底下一条留言读来令人悚然:“危险品洗完,再装食用油,不然洗它干嘛?”
 

随着更多细节披露,油罐车轨迹全网曝光了:这一涉及14亿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间跨度之久,至少可追溯到二十年前。

早在2005年,《南国早报》就报道过“罐车清洗难防交叉污染,拉完危险化学品后又拉食品”;湖南省衡阳市在2013年也曾发布过“关于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运输食用油的通知”。

2017年,有德国实验室检测出老干妈、海天等国产品牌的矿物油超标,违反欧盟和美国的相关标准,然而当时却被《环球时报》视为对中国品牌的敌意打压。
 
事实上,即便这次《新京报》重磅调查曝光之后,不少人还是将信将疑,揶揄:“新京报又不是第一次胡编乱造,真真假假,等子弹飞吧。”“新京报???哦,有真话?”

7月6日此事终于实锤,有人很不是滋味说:“一想到俺们因为核废水抵制了一年的日本海鲜,结果实际上自己吃了半辈子的煤油,俺就陷入一阵深深的晕眩。”

然而,这一切身关乎大众健康的严重问题,引起的关注仍远不及去年日本核废水的话题。从微信搜索指数来看,“核废水”在峰值时的指数高达40亿,而食用油的话题今天才突破1亿。

我一位朋友因此感叹:“和自己无关的东西关注那么高,和自己有关的反倒这么低,真是活该不被当人看。”也有人反讽:“我们喝点儿矿物油没事,但是可不能吃日本海鲜啊!”
 
微博用户“握爪三宝”日前说:“这么讲吧,中储粮食用油、工业油油罐混装是最近曝出来的仅次于天灾的人祸,不过我看很多人完全茫然无所谓,也是蛮百感交集的。”

底下不少人冷嘲:

“不然呢?能有什么情绪?情绪能解决问题吗?麻木罢了,还活着就行。”

“增加致癌率来解决老龄化。”

“什么事?哦大家一起减寿啊,那没事了。”

“益生菌都不怕,谁还管什么液体黄金啊。”

这并不只是阴阳怪气,还真有人是这么看的。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曹丰泽看来,对这事小题大做,只是中产阶级反应过度,跟普通百姓没关系。

另一位庄志明律师,看来相信“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而不是“吃了没命”),认定这是一个摧毁中国品牌的阴谋,仿佛问题不是油罐车混装,倒是揭露这件事。在他的微博底下,有一条最高赞也不知是真信还是反讽:“没错,都是境外势力想害中国人。”
 
别说这种蠢话了,中国人的命也是命,凭什么就只能吃有毒的地沟油?逼得国人买进口奶的,难道不正是毁掉中国孩子健康和中国品牌声誉的三鹿吗?以为只要掩盖问题,问题就不存在,那是可笑的掩耳盗铃,揭露事实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实际上,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别看现在吹嘘无线支付等领域超越发达国家,但至少在食品安全这种问题上,中国跟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处于同一个阶段。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经历了一个狂飙突进的“镀金时代”,然而在一片繁荣之中也有大量不规范的行业乱象,利润显然比公众健康重要得多了,而食品安全监管无论是法规还是执法力量都远未到位。

1906年,现实主义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发表震惊全美的《屠场》,揭露芝加哥的肉类加工厂内部极其糟糕的工作条件和令人恶心的生产过程。他的本意是想唤起人们对劳工的同情,没想到却引发了消费者对健康风险的恐惧,他后来不无感慨地说:“我想打动公众的心,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

这本书激发公众强烈反应,促使《联邦肉类检查法》和《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火速通过,并最终推动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就像现在也有很多人第一反应觉得这些揭露问题的报道不过是为了“流量”,那时的美国人也觉得这些揭露令人不快真相的“扒粪者”只是哗众取宠。起初,《纽约时报》的书评还讥讽此书只是有意耸人听闻,毫无可取之处,根本没料到它在半年内就将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

在美国新闻业,这是一个悠久的传统。乔纳森·萨福兰·弗尔前些年的畅销书《吃动物》(Eating Animals, 2009)披露,工厂化养殖出来的是“饱受折磨的肉体”:它们是从过度催肥的转基因鸡、牛和猪身上切下来的,这些可怜的动物被塞进肮脏、疫病肆虐的畜棚,从生到死不见天日,遭受着无法形容的痛苦,而这些都是为了使少数大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当然,在后现代的美国,这本书的主题已经不止是食品安全,还有生态主义和动物伦理。
 
尽管专业的新闻人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曝光,但公平地说,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之下,能形成爆点,促使公众关注,就已经很难得了。在网络时代,已经不是调查记者查明所有真相,然后递到公众手里,只要公众真心关注,他们会自发地挖掘、追查真相,更具主动性地提前介入进来。

这两天,有一篇文章到处都在转:“5个记者顶100个市场监管局”,因为往往正是这些调查记者才能深度揭露相关行业的内幕,了解公众关切的问题,并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述出来。虽然很多人对公众关注能推动多大改变十分悲观,但什么也不做,就指望问题自动解决,那更不现实。

一位朋友说,她打电话和母亲说了油罐车的新闻,但得到的答复是:“我一直吃的是老家油厂的食用油,很干净的。”女儿听完不免感慨,这真是典型的中国式反应:否认和自己有关;沾沾自喜于自己有独特的渠道能幸免于难。

但事实上,食用油面前人人平等,它关乎我们每个人。像这样的行业整体现象,也只有整体改变,才能避免问题,否则谁守法谁吃亏:那些严格按食品安全执行的企业会增加成本,失去市场竞争力,我们不能高估一些国内企业在钻空子上的底线。如果没有公众关注施加的压力,那还有什么能带来改变?

我们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关注也是力量。这原本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关注,那谁会帮我们做?不要遗忘,不要原谅,我们要一个说法。

赞(11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0 13:4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8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