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今日专题图片
无能小学生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304
威望:811 點
金錢:8159 USD
貢獻:2622 點
註冊:2021-08-19

今日专题图片

所有内容均摘自推特用户“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六四35周年,与中國人權@hrichina、人道中國@HChina89合作发布一系列六四专题图片 八九民运现场

1989年5月13日

北京学潮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北京当局定性学生运动为「动乱」,以及拖延实质性对话,北京十多间大学学生忍无可忍,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以绝食方式抗议,不惜以死相争。绝食同学先在本大学举行绝食宣誓之后,先后赶赴广场进行集体绝食,之后由柴玲通过广场广播宣读了《绝食书》,感动了听到广播的每一个人。当天下午五时四十分,八百位头缠各色布带的绝食同学,和二千名后援同学,以及广场上约两三万人的围观下,没有口号,没有歌声,由王丹宣布绝食开始。这次绝食影响深远,对当时的局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重新激发起学生的抗争热情,把政府也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不过,史无前例的大绝食虽然受到了世界媒体的广泛报道,当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却只字不提。

1,三千大學生絕食現場。

 

2,絕食學生在後背衣服上寫著自己絕食的心聲。

 

3,截至14日傍晚,絕食已達28小時。

 

4,絕食大學生谷為民,神情決絕。


 

1989年5月15日

三千大学生不惜以死赴义的绝食壮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同情,当天有八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声援学生。其中包括「中国知识界」发起的下午大游行,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六十多个单位的教授、讲师、研究人员、博士、硕士生和职工参与,有的还打出了单位的旗帜;许多知名学者除严家祺、包遵信之外,费孝通、冯友兰等学术名人也加入了游行声援的行列。知识界并发表了《五·一六声明》,批评党和政府面对学生运动不够明智,提出以民主政治的形式处理目前的政治危机,并必须承认在民主程序下产生的学生自治组织的合法性。游行结束后,严家其、包遵信、郑义、徐刚等代表游行者看望了绝食学生。傍晚六点左右,北大副校长陈家尔也带领教师声援队伍来到广场,声援绝食学生。
这是绝食第三天,同学们已绝食四十八小时,但许多人对「绝食」的概念并不清楚。有的同学担心政府造谣,什么也不入口,有的只喝点水,拒绝任何饮料和牛奶。感到不适或不支的在数日内共约有三百人,救护车几乎每隔十分钟开动一次,穿梭往来,情势危急。幸得
北大一名校医说:「绝食不是绝水,不仅可以喝水,也可进流质。按国际惯例,绝食只是不进食硬性食品,但可用饮料、牛奶等流质。印度的甘地便是饮用牛奶坚持绝食了四十九天。」从此以后,绝食同学便可坦然地喝市民送来的各种饮料。可以说,北大校医的指点,挽救了无数绝食同学的健康。

1,八十万北京市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声援学生,儿童也跟着父母来了。

 

2,绝食进入第三天,已有逾百人不适或不支。

 

3,中国知识界发起大游行,声援学生。

 

4,市民开始采取行动支持学生,有人在路边幕捐。


 

1989年5月16日

绝食进入第四天,据统计参加绝食的已达到3144人,当天超过700学生不支昏倒,包括广场总指挥柴玲。为了救护绝食学生,广场纠察队在人群中筑起了一道三米宽的「生命线」,可令救护车通过。到了晚上,更有数十个学生和青年老师宣布绝水,令形势更加危急,随时都可能有人会因此送命。
当天下午,统战部长阎明复又来到广场,看望绝食学生并发表了讲话。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用正面方式报道学生绝食的新闻,以及学生的请愿行动。同时,人们看到,多数原为中共喉舌的报刊,都开始正面报道学生的绝食行动。可以说,绝食带来的首个成果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享有了几天的新闻自由,意义重大。
另外,这一天也是当时的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的大日子。当天晚上他与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举行正式会晤。在这场举世瞩目,并且有电视直播的场合,赵紫阳说出了一个惊天却又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赵紫阳对戈尔巴乔夫说︰「上午你和小平同志的见面,就是两党最高级的会晤。……十三届一中全会我们党通过一个决定,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因此,十三大以来,我们在处理最重大的问题时,总是向邓小平同志通报,向他请教……」邓小平退而不休「垂帘听政」,从赵紫阳嘴中说出,引发轩然大波,同时也为学生运动注入了另外一股力量。

1,三千人大绝食争自由,震撼世界。

 

2,绝食进入第四天,超过700学生不支昏倒。

 

3,广场纠察队在人群中筑起了一道三米宽的「生命线」。

 

4,学生绝食行动牵动人心,市民自发前往声援,并喊出自己心声。


 

1989年5月17日

绝食进入第五天,三千绝食学生挣扎在生死边缘,加上政府死不认错,激怒了北京广大市民,超过百万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来到长安大街举行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包括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团校和北京市委党校人员。另外,公安大学100多名身着警服的学员也加入游行行列,打出「警察醒了,维护正义」的标语,特别引人注目。一支200多人的市民摩托车队也举行游行,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由于邓小平定性学生运动为动乱,加上赵紫阳说出邓「垂帘听政」的事实,5月17日的百万人大游行中,也传出了许多「倒邓」的呼声。严家其、包遵信等知识界代表发表「五·一七宣言」,喊出「老人政治必须结束!独裁者必须辞职!」
在绝食方面也有了新动向,先是「中国政治大学学生绝食团」8个学生到中南海新华门外绝食,晚上该校教师绝食团也前来会合,进行静坐绝食。
当天中共中央常委会讨论了北京部分地区戒严的决定,但被泄露。

1,北京百万人大游行史无前例,场面壮观,希望促使中共改正错误。

 

2,多个中共机构参与游行,包括中组部中央团校等。

 

3,200多人的摩托车队在大街上进行车队游行,浩浩荡荡。

 

4,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前往中南海新华门静坐绝食。


 

1989年5月18日

三千学生大绝食进入第六天,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令绝食行动方寸大乱。一方面绝食学生因为不支,一个一个接着昏倒需要救治;一方面又要安排避雨。好在各方支持,在绝食指挥部多个主要负责人先后昏倒送医的情况下,仍然能找来70多辆公交车,把绝食学生转移到公交车上,避免了虚弱的学生在大风雨袭击下可能的伤亡。
当天一早,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总理李鹏等人到北京协和和同仁医院看望了因绝食而住院的学生。上午11点,李鹏等人在人民大会堂与绝食学生代表吾尔开希和王丹等举行了对话。李鹏的发言漏洞百出,不知所云。例如他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今天不讲,而且我也差不多讲了我的观点。”令人失笑。
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特写文章,提到了“三千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而《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报刊,以及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的100多名青年新闻工作者,到北京市委请愿,声援学生,反对“4.26 社论”。当天虽然天气不佳,仍有数十万人上街游行声援学生。
另外,大绝食引发的民众同情波及北京之外,全国各地声援学生的数万人开始陆续涌入京城,其中以天津、河北学生人数最多。


1,广场的临时医疗站内,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绝食不支的学生。

 

2,英勇的学生豪情万仗,在暴风雨中比出胜利手势。

 

3,几十万市民顶风冒雨,声援学生。

 

4,李鹏与学生代表对话。图为吾尔开希在发表意见,后来的发言遭当局曲解。


 

1989年5月19日

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最早发生的是堪称悲情的一幕。凌晨近五时,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当时中央办公厅主任、后来担任十年总理的温家宝陪同下,一行人到广场看望绝食学生,流着眼泪向学生说「我来晚了」,并表示歉意。后来人们才知道,在前一天,他已经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因不同意戒严决定而宣布辞职。这次到广场,成为他告别政治生涯的最后秋波,而他的政治良知将被人们长久怀念!
为了挽救赵紫阳的政治生命,「三所一会」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国务院农研中心发展研究所、中信公司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共同发表《关于时局的6点声明》,提出要求「公开高层领导的决策内幕和分歧」,要求「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别会议」,「召开中共产党特别代表大会」,并且呼吁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要尽快结束绝食」,暗示政府将「采取极端举动(军管)」。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广场绝食学生的情况也十分复杂。「天安门广场学生绝食指挥部」在入夜后宣布「复食」,即停止绝食,改为静座。然而,广场绝食同学意见分歧,后来又进行了一次表决,结果各校代表八十多人,80%多的学校代表估计他们学校的90%至95%的同学会坚持绝食。这时已是半夜,不久后又传出绝食指挥部宣布「广场上20万人大绝食!」
然而,在经历波折之下,「大绝食」在七天之后已无后劲,难以为继。从5月13日起至19日止,北京市各医院共计收治因不支或昏倒学生达6003人次,须留院观察也达4564人次。学生们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没有换来当局的「认错」和民主,反而引来了戒严这记紧箍咒。
更大的悲剧已经注定!

1,赵紫阳探望绝食学生,泪洒广场。

 

2,柴玲和绝食指挥部宣布停止绝食,改为静坐。

 

3,声援学生绝。


 

 

1989年5月20日

这一天,200万北京学生和市民就差一点改写了历史。上午9时半,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自1989年5月20日10时起在北京市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严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和其它聚众妨害正常秩序的活动。北京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反覆播放戒严令。不过,北京市民和抗议的学生无视当局杀气腾腾的戒严令,多达200万人挤满天安门广场和附近的长安街,令当局的戒严令成为一纸空文。
而令戒严令不能实施的原因,就在于无数热爱学生,支持学生诉求的市民,在北京市外围就开始堵军车。事实上,在邓小平17日作出戒严决定之后,戒严部队在18日就收到了指令。而在戒严令正式发布的前一天19日,北京市民发现有军车开入北京市区,于是自发抵制︰第一批进城的军车被堵,是十九日下午在城西公主坟解放军总后大院门口,共五十辆。
堵军车成为20日的最大亮点,中共官方的报道也说,「成千上万的学生和群众在昌平、朝阳、海淀、丰台、东城、西城、崇文、宜武等区、县的路口上、马路上,拦阻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武警。……围堵军队的群众少则几十人、几百人,多则2万余人,严重干扰了解放军按时到达指定戒严地点的行动。」据共同社报道:「支持学生的工人和市民,一到晚上就涌向广场周围,据认为,抵抗军队的阵势在整个市区有200万人以上。」
为了阻止军人进入天安门广场,抗议市民也瘫痪了全市的地面公共交通,地铁也在晚上10时叫停。

1,戒严令下,200万北京市民不仅没有被当局吓退,反而勇敢站出来保护学生。

 

2,一队士兵陷入市民的怒潮之中,不能前进分毫。

 

3,学生和市民把一辆满载士兵的军车团团围住。

 

4,一车军人向爱国学生敬礼致敬,其中一个士兵还举出胜利手势。


 

1989年5月21日

三十五万大军进京第三天,仍然不能靠近天安门广场执行任务,甚至令广场上的学生以为又是“狼来了”的传闻。然而,周围不断出现军车的事实,令广场上的学生领袖们不可掉以轻心,开始准备应变之策,下午高自联召集各校代表开会,多数代表投票赞成撤退。不过学生绝食团也开出撤出广场的条件,即当局需取消戒严令,撤走进京部队。另一方面,为了防范军警用阴谋手段,学生也开始组成纠察队自保,凡军车、警车等不准进入广场。
据知,奉令进京戒严的军队来自全国七大军区,大多数是“精锐”的野战部队。然而这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硬是被北京市民的血肉之躯,用自行车、汽车、垃圾桶筑成的路障阻挡,而不能越雷池一步,更不能按预先命令到达指定地点。可歌可泣的百万北京市民,他们表达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一种不可辱的尊严。尽管这是蝼蚁般的意志和尊严,但是它确实挡住了滚滚的铁甲,它让人民流泪,让士兵流泪,让将军流泪,让神明为之流泪!」(《八九民运史》)
另一方面,北京当局悍然发出戒严令,不仅激怒了所有北京市民,全国各地也卷起怒潮。在香港,更催生出香港民主运动,首次出现了百万人的大游行,香港支援民主运动联合会也由此成立。而中共喉舌、香港《文汇报》当天的社论开天窗,写上“痛心疾首”四个大字,抗议北京政府宣布戒严。

1,为了阻止军队进城,市民把空的公共汽车横在长安街上。

 

2,北京市民为了感化进城军人,希望他们放下屠刀,特地为他们送上食物。

 

3,北京学运催生出香港民主运动,百万港人上街声援北京学生。

 

4,香港的“党报”《文汇报》当天的社论开天窗,只有“痛心疾首”四个大字!


 

1989年5月22日

进京戒严军队在北京市民的围堵之下,绝大多数都只能原地待命。但当天晚上发生暴力冲突,不排除是官方指使的暴徒,不分差别袭击进京军人和大学生,造成混乱以为当局暴力镇压制造口实,导致军人和大学生各十人受伤。
虽然在广场上空有武装直升机散发要求学生撤退的传单,但大多数学生不为所动,仍有数万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和新华门前静坐,广场上计有99所高校的旗帜。而北京的新闻界、知识界为抗议军管及戒严,在当天发动了数万人游行至北京市委门前,有人高呼“李鹏下台”等口号,并要求赵紫阳出来主持中央工作。
事实上,北京政治已经陷于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共高层就局势发表讲话,包括在加拿大访问的中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公开表示同情示威群众和学生。聂荣臻、徐向前二位开国元帅也对几名分别到他们家中争取支持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说:“戒严部队绝不是针对学生来的。”
另外,继前一天香港举行百万人大游行之后,全球各地华人群起响应,在日本关东、关西地区,美国波士顿、休斯顿,以及法国巴黎等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示威活动,声援北京学生。

1,戒严令没有吓退学生,数万大学生坚持在广场静坐示威。

 

2,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着参与学运的99所高校旗帜。

 

3,直升飞机在广场上空抛洒传单,呼吁学生撤离。

 

4,知识界发动万人大游行,其中有人打出要求赵紫阳出来的标语。


 

1989年5月23日

这天天安门广场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并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来自毛泽东家乡湖南的三个青年余志坚、喻东岳和鲁德成,先是写下了“五千年专制到此可以告一段落”和“个人崇拜从今可以休矣”的标语,然后把装满颜料的鸡蛋壳,扔向天安门广场上的巨幅毛泽东画像,弄污了毛像。毛泽东这个中共专制的象征,首次遭到了来自家乡人的公开否定,意义重大。可惜的是事件以悲剧收场。由于广场学生怀疑这是当局使出的毒计,把三人抓住后交给了公安当局,他们后来均遭判重刑。
这一天是戒严令下之后的第四天,进京部队在围堵之下仍无进展。七名退休开国上将张爱萍、肖克、叶飞、李聚奎、杨得志、陈再道、宋时轮联名上书中央军委,反对以军事行动解决面临的问题。另外,广州当天也爆发了60万人的抗议大游行。
而在这天,广场抗议学生正式和知识界代表合流,召集了名为“首都各界爱国维宪协商联席会议”,并决定成立“广场临时指挥部”,以取代之前的北高联,统筹广场抗议,由柴玲担任总指挥。联席会议又通过坚决不撤离广场的决定,静坐学生改采接力方式继续抗议。

1,象征中共专制的毛泽东画像被污。

 

2,北京市民继续围堵军车。

 

3,北京再次爆发百万人大游行,戒严部队飞机撒下政府宣传传单。

 

4,在大游行中,邓小平和李鹏成为针对目标。


 

1989年5月24日

北京发布戒严令之后,广场每日情况都在发生变化。自22日开始,静坐学生逐日减少。到24日,北京的校旗也开始减少,由前两天的35面,减为28面,而外地的旗帜则由64面增为89面。外地来京学生开始在广场示威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应付接下来的局面,新选出的广场指挥部率领十万静坐学生,在24日举行了誓师大会,宣誓“为了推进祖国的民主化进程,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誓死保卫天安门……。”呼应保卫天安门的召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当天通过广播,号召次日(即25日)再次举行百万人大游行,向李鹏政府施压。
由于进城受阻多天,戒严部队24日接到命令后退,撤回营地待命。另一方面却在增兵,部署下一次入京。虽然军队进京遇挫,北京军区之外的六大军区司令员,以及海、空军当天均公开表态支持李鹏政府的戒严决定。
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当天在军委紧急扩大会议讲话中,揭露了中共内斗详情和赵紫阳下台的内幕。他说︰“多年来,几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坐在一起讨论中央的事情,这是第一次。小平、陈云、彭真、邓大姐(颖超)、王老(王震)都觉得无路可退,退就是我们垮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垮台,就是要复辟资本主义……。” 这几个老人完全不按中共党内规矩即党章的要求办事,七嘴八舌就把通过中共党员代表选出来的总书记赶下了台,何其荒谬!

1,堵截有功,戒严部队被迫回撤。图为一女生夜晚在劝说进京官兵。

 

2,广场上飘扬的校旗,外来学校的校旗逐渐占了大多数。

 

3,官方借口广场脏乱会滋生病菌,派出卫生人员消毒。

 

4,杨尚昆透露,党内八大元老不按党内程序,就把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赶下了台。


 

1989年5月25日

继4月27日、5月17日、5月23日百万人大游行之后,不到一个月,5月25日下午北京又爆发了第四次百万人大游行,可见民心仍然是一边倒支持学生诉求。游行由知识界及工人自治联合会联合组织,学生及新闻界也有加入游行行列,李鹏当主任的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也有部分干部上街游行。上午广场指挥部即发出通知,这次游行的口号是“欢迎万里主持人大,罢免李鹏,伸张正义”。
然而,万里身为全国人大委员长,之前访问美加曾表态同情学生,回国却不再是自由身。可能真的担心他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以推翻顽固派的强硬主张,在幕后操纵权力的邓小平集团,最后令他以健康理由暂住上海,不能回北京,废了他的“武功”。而被学生视为解开僵局关键的万里,压力之下也不得不表态支持李鹏政府的戒严决定。
另外,由于戒严部队回撤,加上北京市民成立敢死队以保护学生,令广场上的学生似乎松了一口气。甫成立的“广场指挥部”开始真正尝试用民主的方式,讨论学生运动的方向,广场上三百多间高校都派出了代表。经五小时商讨,最后指挥部汇总出四个方案,之后由代表带回各校表决。凌晨五点的投票结果在次日上午九点公布,方案一“坚持广场,主动出击”获162校支持,占56%,获得通过。方案二“积极对话,坚持广场”、方案三“保持纯洁,不作谈判”和方案四“维持现状,自生自灭”皆未过半。

1,百万人大游行,喊出“罢免李鹏”的口号。

 

2,游行主要由知识界等发起。

 

3,工人自治联合会也是大游行的主角。

 

4,万里被迫以健康理由滞留上海,不得回京。图为他在之前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布殊会晤。


 

1989年5月26日

广场指挥部25日早上宣布经民主投票,300多间高校半数以上同意「坚持广场,主动出击,给政府更大压力」的方案后,晚上人大和北大等的广播站都号召同学参加第二次绝食。另外,也准备发动工人大罢工。
学运已经超过一个多月,但一直没有争取工人力量。这一天,北京工人力量正式粉墨登场,在数万人的见证下,“工人自治联合会筹委会”举行中外记者会,宣布“工自联”正式成立,并宣读了《告海外同胞书》,誓为民主战斗到底。
另一方面,虽然外交部在前天还正式否认赵紫阳的职位有任何改变,但赵紫阳下台的消息得到证实。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指控赵紫阳、胡启立等人为“七大寇”,又称赵犯下所谓的“五宗罪”:一,胡耀邦逝世后,社会上引发的否定反对自由化的活动,中央本应强硬应对,但赵不同意,强调克制。二、赵在访北韩前夕,要求李鹏及国务院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抓紧对话并避免流血事件。到邓小平把学运定性为动乱后,赵的班子又发出「六点声明」,冀把邓李置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审判席上。三、赵紫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泄露党的机密,看望学生时讲与总书记身分不相称的话。四、赵是“动乱”的总后台,实际上是想篡夺党和国家的权力。五、关于经济,邓小平和李鹏都做了自我批评,赵却没有。
在拖延几天之后,北京军区宣布支持戒严令。

1,工人自治联合会举行记者会,宣布正式成立,并誓言为民主战斗到底。

 

2,抗议旷日持久,部分学生在搭建的帐篷内。

 

3,25日晚上广场办音乐会。

 

4,外地来京学生部分返回。


 

1989年5月27日

天安门广场波澜壮濶的学生民主运动震撼并打动了全球华人的心。在香港,全部知名的演艺界人士包括著名武打明星成龙、港区人大代表汪明荃等,举行十二小时马拉松音乐会“民主歌声献中华”,吸引了多达三十万市民参加,并当场筹得一千二百万港元支持北京学生。而台湾艺文界也通力制作了传唱至今的学运歌曲《历史的伤口》,献给在北京争取民主自由的学生。另外,留法中国学生联合会则呼吁在次日即二十八日举行“全球华人大游行”,声援北京学生。
在广场方面,各界代表在社科院召开首都各界联席会议之后,晚上七点召开记者会,并由王丹代表十个团体包括“首都各界爱国维宪联席会议”、“北京市高校联合自治会”、“外省赴京高联”、“保卫天安门广场指挥部”、“知识界联合会”、“北京工人自治联合会”、“北京市民自治联合会”、“北京工人敢死队”、“北京工人纠察队”、“北京市民敢死队”,发表《首都各界联席会议关于时局的十点声明》。并宣布静坐示威学生在5月30日,即戒严第十天在举办全市胜利大游行之后,撤离天安门广场。
对于5月30日撤离广场的决定,部分外地来京学生并不买帐,并在广场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工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联合绝食请愿团”,而新华门前的学生仍在静坐、绝食。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长万里、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公开发表声明,支持李鹏戒严令。

1,香港演艺界举办12小时马拉松音乐会,为北京学运筹得一千二百万港元。

 

2,学生领袖召开记者会,宣布5月30日撤出广场。

 

3,广场上人潮较往日略见减少,但仍有近十万人坚守。

 

4,外国游客前往广场声援学生,在民主宣传车前留影。


 

1989年5月28日

这一天是星期天,“全球华人大游行”成为新闻亮点,几百万华人在全世界各大城市一起游行示威,向北京当局施压,希望能够挽回局面,和平解决学潮。其中又以香港的声势最大,据统计有多达150万港人参加了大游行,可以说史无前例。以当年不到570万人口的城市,除掉老幼人口约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参加了游行。香港人关心北京学运,也是关心自身前途。因为还有八年香港将回归,没有香港人愿意看到一个残暴的北京政府来主宰他们的未来。香港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君不见今天的香港,在中共近几年的残暴蹂躏之下,已经成了一个“臭港”“死港”!
香港人不仅在精神上与北京学运相通,而且还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北京学运,当天抵京的“香港声援团“不仅带来数百万港币美元,还带来大量广场急需的药品和食品。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带来了大量帐篷,解决了许多长驻广场学生的住宿问题。
不过,虽然北高联号召全市学生和市民参加“全球华人大游行”,但在政府的强力阻挠之下,很多单位以扣工资相威胁,严守死守不准人员外出,以致北京的游行人数相比起以前大为逊色,只有大约十多万人参加。由于已经宣布30日撤离,游行示威人群的热情也略见降温。
另一方面,北京学运也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美国国务卿贝克当天表示,中共当局若不惜流血镇压大陆学生及知识分子,美国政府将极感遗憾。

1,香港一百五十万人大游行。

 

2,澳门突降暴雨水浸街,市民涉水游行声援北京学运。

 

3,天安门广场人潮虽较往日为少,但来自全世界的记者仍在忙碌,记录历史一刻。

 

4,广场一角,一学生领袖在安排游行事宜。


 

1989年5月29日

5月29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决定在天安门广场铸造“民主女神像”。消息振奋人心,迅速传遍北京各高校。晚上十点过后,塑像运到广场,美院学生彻夜安装,预定30日上午九点举行落成仪式。
广场指挥部凌晨召开了300多高校代表会议,一致同意由北京“高自联”、“外高联”、“绝食团”三方面联合成“全国高联”,并把坚守广场的日期推迟至6月20日全国人代会召开之后。又决议用香港支援的帐篷,以广场为根据地,建成黄埔军校式的大课堂,设立教室。
当天香港专上学生联合会捐助的大批帐篷已运抵北京,在香港赴京学生代表指导下,短短两天时间之内,就在天安门广场南北地带总共设立了三百多个新式帐篷,解决了天安门广场上约一半学生的住宿问题。广场也摇身一变,成为帐篷城。
虽然有共组“全国高联”的设想,但北京市学生组织与外地来京的学生组织出现意见分歧,使保卫广场使指挥部难以协调,总指挥柴玲及其他四名常委提出集体辞职。
这一天是戒严第十天,北京火车站中午开始实施军管,由士兵守住车站出入口维持秩序,并由武警驱散在广场上讲演的大学生。这是北京第一个公共场所实施军管,广场紧张气氛升级。

1,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忙碌地搭建“自由女神像”。

 

2,搭建“自由女神像”是个不小工程。

 

3,中央美术学院师生是八九学运的中坚力量之一。

 

4,香港声援团带来的帐篷极大改善了学生的生活质量,也改变了广场面貌。


 

1989年5月30日

在彻夜赶工之下,“民主女神像”提前在5月30日早上7时落成,并在中午举行了揭幕仪式。雕像立即成为广场上最瞩目的标志,也成为学运的最主要象征。原称“自由女神”像的雕像高8米,直径2米多,底座用石膏制成,塑像用泡沫珍珠岩制成,与美国的“自由女神”相似,但是东方女性的形象,双手举着火炬。“民主女神像”是与天安门城楼上的代表专制的毛泽东像遥遥相对,象征“民主”将战胜“专制”,更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前往“朝圣”。截至当晚9时,估计有40万人次前往观看。
学生保卫天安广场指挥部当天也发表声明,指学生运动是纯洁的爱国民主运动,并表示希望恢复与政府对话,但就提出四大条件:一,撤销戒严令;二,撤回军队;三,保证不秋后算帐;四,实现新闻自由,公开报导。由于北京各高校很多学生开始响应北高联“空校运动”的呼吁,许多学生开始离开北京回老家。
当天凌晨,北京工人自治联合会三名负责人遭公安绑架,另外摩托车队“飞虎队”有11人被抓。消息传出后,“工自联”负责人韩东方等率数百个工人和学生前往公安局静坐示威,要求公安局放人。到晚上,前往声援助威的学生市民增加到数千人。
在中共密室政治中,当天也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即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突然被召进京。由于不知邓小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路上忐忑不安。直到当天晚上与陈云和李先念见面,他才知道是吉星高照“黄袍加身”,要他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1,“民主女神像”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巨幅画像针锋相对。

 

2,“民主女神像”成为广场上学生运动最耀眼的明星。

 

3,工自联和北京高校学生到北京市公安局前静坐示威,要求释放被捕工自联成员。

 

4,江泽民进京。


 

1989年5月31日

当天在最高当局的授意下,北京南郊怀柔县、丰台、大兴县等地区政府组织了农民及学生等数千人,演出了一出支持政府的滑稽剧。他们举行集会及游行支持政府,反对学运,并焚烧基本上没有卷入这次学运的原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方励之的画像。有目击者说,他们在游行后获得政府发给冰棒、雪糕等止渴。
收买民意是当局准备最后清场全面计划中的一环。当天,邓小平、杨尚昆批准新的戒严实施方案。前一阶段戒严在北京市民的全力围堵之下,已经全面失败,须做重新部署。
而清场计划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赵紫阳遭政变被赶下台后的人事安排。邓小平31日在见过江泽民之后,又特别找来李鹏和另一常委姚依林,要他们支持江泽民。
在广场,“民主女神像”仍然吸引大量市民围观。不过,当天最重要的发展仍然是三名工自联成员30日遭北京市公安局无理拘捕,经过一天抗议仍未放人,令广大学生气愤不已,纷纷前往加入示威行列,到晚上11点,多达2万多学生市民聚集在公安局门前,要求放人。

1,“民主女神像”吸引了大量“朝圣”的市民。

 

2, 天安门广场上来自香港捐献的帐篷整齐划一,令人耳目一新。(路透社)

 

3,广场上的学生通讯广受欢迎,图为市民争先恐后盼能获得一份。(美联社)

 

4,北京市郊农民被当局“收买”支持政府。


 

1989年6月01日

三大学生组织北高联、外高联及天安门指挥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召开记者会以示团结,并发表“三方联合声明”,重申愿与政府对话。另外,北高联还宣布调整组织结构,新常委由北大、清华、人大、北航、法大、师大、民院、北京经济学院和社科院等九所院校代表组成。
晚上,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刘晓波在师大校门口演讲时宣布,将在6月2日下午和侯德健、周舵、高新四人到广场绝食请愿。
另外,当天戒严部队指挥部向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及中央军委提交报告,称已经做好天安门清场的全面准备。

1,北京政法大学一名学生在昌平自行车场前领头抗议。(美联社)

 

2,六一儿童节,不少家长带子女到广场声援学生。(美联社)

 

3,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收集竹子,搭建帐篷以遮蔽炎热。(美联社)

 

4,雨后的广场。


 

1989年6月02日

6月2日晚近11时,一辆没有车牌的警用吉普车在西长安街木樨地冲上了人行道,酿成行人3死1伤惨剧,几分钟后就有警车到来增援,将二名肇事警员带走扬长而去。市民又从肇事车内发现载有武器、警服、警棍等物,怀疑是配合军队进城。数千名市民因不满警车撞死人不顾而去,自发游行往天安门广场,恰好遇上军队正要进入人民大会堂,于是加以堵截。
这是北京学运五十多天来,第一次发生流血事件。
事实上,在当天上午,邓小平等元老与李鹏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决定戒严部队从当天晚上开始实施清场计划,令两天内完成。一直在北京郊区待命的戒严部队于当天午夜开始进入北京市区,向预定的目标开进。
不过,广场学生对中共当局的清场行动并无所觉。当天是星期五,临近周末,有数十万市民前往广场,一是一睹“民主女神像”的风采,二是声援“天安门四君子”开始展开“接力绝食”。这四君子就是北师大讲师刘晓波、作曲家侯德健、北京四通集团公司高管周舵、师大周报前主编高新。北京民间当时流传“先看女神后看侯(德健)”的说法。因为侯德健在中国大陆几乎是家喻户晓,绝食行动引发轰动。
另外,北大、北师大、清华和科技大等高校数千学生当天也举行了游行,目标是到《北京日报》社门口焚烧报纸, 抗议刊登“短命的飞虎队”等报道。报社大门被贴上大字报,标题为:“中国记者的耻辱——只有五天的新闻自由”(5.15-5.19)。

1,“先看女神后看侯”,数十万中国人在天安门广场聚集,要求民主。

 

2,绝食四君子。

 

3,纠察队员手挽手,防企市民太过接近绝食四君子。

 

4,学生聚集在《北京日报》社门口焚烧当天报纸抗议。(美联社)


 

1989年6月03日

当天凌晨,四辆运送物品的旅游用车辆在建国门、西单分别被市民截停,发现车上麻袋里装满了冲锋枪、步枪、手榴弹、防毒面具等。事后来看,这极有可能是当局故意为之,以为镇压制造口实。但当时市民大为激愤,于是将武器缴下并送往新华门前展览,吸引了一万多市民观看。
到中午,约二千名头戴钢盔、手执电捧的军人和武警由中南海西门开出,封锁西单府右街及六部口街道,向市民施放约二十枚催泪弹,又挥舞警棍企图驱散人群,制造衡突。在西单,又有军人以橡胶子弹镇压市民,打伤多人。下午二时左右,人民大会堂西门冲出上万名军人,试图在西门路口布防,但遭数万市民围堵,双方对峙数小时后军人撤回大会堂。由下午到傍晚,军人强行戒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长安街上聚集的市民越来越多。而在北京全城,至少有超过100万市民为了保护天安门广场上的请愿学生,在各个交通要道拦截戒严部队,希望像之前一样,把军队拒于天安门广场之外。
到傍晚六时以后,北京的电台、电视台接连发出三次紧急通告,通知市民即将开始的武力镇压。第一次紧急通告于六点半播出,以市政府和戒严指挥部名义发出,要求所有人须遵守戒严令,“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以身试法,戒严部队、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有权采取一切手段,强行处置“;第二次通告约于八点半播出,重申军队将采取一切手段排除阻挡。晚上十点左右,又播出第三次通告,告诫所有市民均须留在家中不可外出,以免遭受危险。但此时广场上的学生和市民仍数以万计,气氛极其紧张。当广播第三次通告时(约十点),首先在五棵松已响起第一声实弹枪声,有人中枪。根据丁子霖女士所著的《六四死难者名单》资料,第一个死于解放军戒严部队军人枪口下的六四遇难者叫宋晓明,是中国航天部第二研究院二八三厂的技术工人,遇难时年仅三十二岁。
到十一时许,距天安门广场不远的木樨地也响起枪声。大屠杀已经开始,北京一夜之间沦为修罗场

1,一群士兵在遭围堵后撤退,被愤怒市民追逐,图为一些学生手挽手阻止市民。(美联社)

 

2,冲出人民大会堂西门的军人,被市民围住动弹不得。(法新社)

 

3,当天下午三点多人民大会堂南侧,北京测绘出版社职员郑鲁滨在抢救一位被军人打倒在地的老人时,也被军人打得头破血流。

 

4,广场展出捡拾到被军人可能故意弃掉的枪枝。

 

晚10点,中央电视台播报戒严部队指挥部的紧急通告,要求北京市民留在家中,不要到天安门广场去。
与此同时,第一声枪响在五棵松附近响起。






1989年6月04日

当晚发生事件的大致过程如下:
· 38军和空降兵第15军在开向天安门广场行进途中,沿街扫射市民学生,造成大量死伤;
· 凌晨1时半左右,天安门广场周围的戒严部队开枪驱赶抗议民众,造成死伤;
· 凌晨3点左右,绝食四君子中的周舵等四人提议广场学生指挥部出面与戒严部队谈判带领学生和平撤离;
· 凌晨3点半,侯德健、周舵军队代表谈判,戒严部队同意学生撤离;
· 凌晨4点,天安门广场上突然熄灯,数千人慷慨悲歌《国际歌》;
· 凌晨4点半,天安门广场重新亮灯,戒严部队开始清场;
· 数万军人涌向纪念碑基座,广场指挥部封从德组织广场学生口头表决,做出撤离决定;
· 凌晨4点50分,戒严部队用武力驱赶学生;
· 5时半左右,军人开枪射击不撤离广场的学生;
· 清晨7时许,撤离广场的学生队伍在六部口遭坦克碾压和毒气弹袭击,多人死伤;
· 学生撤回各高校后,部分学生在高校设灵堂祭奠死难者;
· 六四屠杀引发全国400多个城市民众抗议和世界各国的谴责。
这一天,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大屠杀发生三年之后,1992年6月16日美国的《世界周刊》,发表了署名钟罗白题为《白色黎明》的回忆文章。这个当年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描述他在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附近九死一生的经历,现摘录该文结尾部分:
“……我继续向前行,坦克飞快地向前开着,边开、边向两边的人们扔毒气弹。走到中南海门口时,站岗的军人抱起不知什么时候武装起来的大木棒,向外驱赶试图入中南海躲避毒气弹的人群。
当我们来到六部口时,见马路左侧围满了一群人,坦克开始停下,并缓缓后退,我穿越马路,来到那里,当即被那个场面惊呆了。
只见路边自行车道与马路结合处,方圆七米左右的地方,在被撞倒的数排自行车上面,是一大片血肉模糊的尸体。所有尸身连成一片,呈饼状,约有十多具,上面还有坦克履带印。一个小伙子脑袋被压扁,白色的脑浆迸出数米远,另一个戴眼镜的男学生,仰天躺着,下面的自行车车把竟从他的后背穿入,从腹部穿出,还有一个女的,压得只剩下依稀可辨的蓝色裙子……在尸体旁,是一面红色的校旗,大部分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
我从未目睹过这样残忍的场面(即使在电影中),这是对人性、对现代文明最无情的践踏;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悲惨、最黑暗的一页!
从我的脚下,发出呻吟声,啊!竟有人还活着,我连忙从血泊中扶住那个呻吟的人,一个男学生,旁边的人赶紧推来一辆平板车。当我抱着他血淋淋的身体,轻轻向外拉他时,他微弱地说:‘同学,我的腿……,我腿……’我仔细向下一看,还哪有腿了,整个大腿,从根部被齐刷刷轧掉,正汨汨向外冒血。当我把他抱上平板车时,叶傅来了,他用所有剩下的胶卷,从不同角度,拍下了这个场面。
我们推着平板车,扶着已经奄奄一息的同学,向复兴医院走去。回头望望那我终生难忘的一幕,在一个死去同学的衣兜中,露出了一个塑胶袋,里面是一些干面包屑。也许,那是这个年轻的生命所享用的最后晚餐……。
两个老太太跪在尸体边,双手拍着地,号啕大哭:‘我的学生们哪!’这是我听到过的最悲痛欲绝的哭泣。
这时,街上高音喇叭在播送中共中央公告:‘北京,发生了反革命暴乱,……一部分暴徒,破坏戒严令,残害解放军战士……’
惨白的太阳冉冉升起,照着充满血迹、弹壳、坦克履带印的,曾经十分美丽的长安街,烟雾慢慢散开。在这空荡的大街上,在这白色的黎明中,我扶着那已经死去的同学。我们,已流不出眼泪。”

1,阻挠军队进城,北京街头起狼烟。

 

2,戒严部队强行占领广场。

 

3,倒在血泊中的市民。

 

4,平板车成为当时救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其他图片

 

 

 

 

 

 

 

 

 

 

 

 

 

 

向从过去到现在都勇于和中国共产党对抗,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中国人民致敬!

赞(9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04 07:1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7 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