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中国再砍对台关税减让 分析:加速台湾“离开中国”[24P]
本頁主題: 中国再砍对台关税减让 分析:加速台湾“离开中国”[24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麻油叶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940
威望:540 點
金錢:15708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24-04-08

中国再砍对台关税减让 分析:加速台湾“离开中国”[24P]

 
资料照: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的台湾展台。

中国周五(5月31日)公告,将自6月15日起,再度中止134项台制商品的减让关税,包括汽车零组件、纺织及石化产品等。学者认为,中国对台的持续经济胁迫不令人意外,且受波及的多属中国产能过剩的产品,中方缩减对台采购的同时,顺势施压台湾政府,此举或一石二鸟,但不利于两岸关系,也加速台湾脱钩中国。

5月31日,台湾政坛重头戏是新任行政院长卓荣泰首次率领内阁团队赴立法院做施政报告并接受质询,结果开会前一刻,收到中国官方送来的“大礼”。

时隔半年 中方二度宣布中止对台关税减让

当天一早,中国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公告,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第二批产品的关税减让,自6月15日起,台湾出口中国的部分汽车零件、润滑油基础油等134个税目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优惠税率。

公告称,台湾片面对中国产品采歧视性的禁限措施后,中方去年12月首度中止12项石化产品的关税减让以来,仍未見台湾取消任何贸易禁限措施,因此,以台湾违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为由,二度对台中止关税减让。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随即发表书面声明表达支持,并批评说,“赖清德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肆宣扬台独分裂谬论......是大陆有关部门不得不进一步中止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的根本原因。

台湾陆委会:片面中止关税减让不符世贸组织规范

此一发展随即成为台湾立委质询的焦点,卓荣泰于立法院答询时表示,台湾将先保护好人民和产业,并适时向国际社会表达台方反对且希望中方更正的态度。

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也在答询时承诺,将尽速协助受波及的业者转移市场。

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垂正则于答询时批评,中方无理、片面地中止134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早收清单”关税减让,不符合世贸组织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规范。

邱垂正在台湾立法院答询时说:“这种对台施压恐吓的政治操作只会扭曲两岸经贸原本互利互惠的发展方向,阻碍两岸在国际产业分工架构的分工模式,更让两岸经贸渐行渐远,脱钩断链,相关责任应由陆方全部负担。”

两岸于2010年洽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虽然后续相关的服贸、货贸等协议因台湾社会内部争议,甚至2014年爆发的“太阳花学运”而遭冻结,但涉及数百项产品的“早期收获清单”仍持续沿用。
中国经济胁迫接连出招 陈松兴:制造台湾内部对抗

去年12月,中国商务部历时8个月的调查后,选在台湾总统大选前以台湾对中国构成贸易壁垒为由,祭出反制措施,中止首批12项台制石化产品的关税减让。

时隔半年后的今天,中方二度中止关税减让,且扩增至134个项目。

对此,在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及中国大陆研究所兼任教授陈松兴认为,中方此举旨在分化台湾,强化部分选民对赖清德政府经济施政无能的印象。

他说,对中方两度的中止关税减让措施,台湾公私部门应都不意外,因为中共施压民进党政府的政策已定,无论赖清德520就职演说中如何表态,都会加大施压力道。

陈松兴指出,中国以经济手段对台施压,一方面是自知尚未具备武力犯台、与西方为敌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内部的经济困境。例如,本轮清单中的许多石化、化纤类产品,中企都已产能过剩。过去中国经济情势尚可时,还能靠官方补贴“惠台”,但现在经济疲软,中方也就借着修理赖清德,顺势缩减对台让利,以减少对中企的竞争。

陈松兴告诉美国之音:“台湾相关的行业必须要务实看待,中共使用经济胁迫的手段,必须要另外找出路,而且中国本身目前的状况,已经没有办法再进一步补贴了。”

陈松兴说,两岸持续交恶下,赖清德未来四年恐难冀望中国持续让利。以台湾产业的韧性来看,高科技业较无惧于中共打压,但类似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就必须积极开拓新市场。

陈建甫:经济胁迫恐适得其反

在北台湾新北市的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陈建甫也表示,台制汽车零配件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但随着美中持续脱钩,现在也积极拓展墨西哥等市场,转向拓展美国“友岸外包”政策的商机,并找到新出路。

因此,他说,中方若持续施压,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牌都打完了,对台湾的牵制也就越来越小。

陈建甫告诉美国之音:“这(经济胁迫)刚好适得其反,让台湾更快速地离开中国,更对中国讨厌。两边的经济如果没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在牵绊的话,中国就没有什么策略可以制裁台湾,这反而对中国并不是那么好。”

他说,当前风险最大的恐是仍留在中国,从事房地产中介、医美或食品供应链等内需型产业的台商,若不尽快移出中国市场,未来若遭制裁,恐连退路都没有。

福利图
 
 
 
 
 
 
 
 
 
 
 
 
 
 
 
 
 
 
 
 
 
 
 
 

赞(5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01 10:1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9 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