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7月25日,苏俄发布了《加拉罕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之前和清廷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动放弃掠夺的所有领土以及庚子赔款中的俄国部分。
宣言一出举世震惊,因为这完全不是俄国人的作风。
果然几天之后,苏俄又发布了《加拉罕第二次宣言》,无耻的宣布第一次宣言是在开玩笑,领土是不可能还的,赔款可以象征性返还一点,毕竟其它国家都还了,不还就等于正式承认自己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但苏俄退还赔款的条件是必须认苏俄当带头大哥。
实事求是的讲,很多帝国的历史都存在残忍的领土扩张行为,但像俄国人玩的如此奸诈、干的这么残忍,也算亘古未有。
俄国人的历史上有著名的东方政策、南方政策和西方政策,其中著名的有黄俄罗斯计划、白俄罗斯计划,以及小俄罗斯计划。黄俄罗斯计划是东方政策的一部分,源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祖父。
这是一项鲸吞中国北方领土的方案,意图把长城以北变成所谓的黄俄罗斯。
为了完成这一计划,沙俄也算是煞费苦心,做了不少精密的部署,对内他们积极动员、整军备战,对外他们在清廷收买了很多高官,营造了俄国人喜欢大清子民,以及俄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就在这样的内外勾结之下,黄俄计划很快便被提上了日程。
第一步、宣扬俄国文化。
1896年5月,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老佛爷非常喜欢沙俄,她给沙皇的贺礼就是《中俄密约》。
密约允许沙俄建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还是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这条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战时所有口岸均向沙俄开放。
以铁路为跳板,沙俄在东北开设了一堆俄语学校、教堂、银行、商行、工厂等等,成了名副其实的租界,在如此强大的攻势之下,俄国文化对东北的影响是无孔不入。
第二步、清除原住人口。
1860年,沙俄从清廷手里割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但当地还有不少大清的原住民,沙俄曾经做出承诺,不仅不要求这些清朝的原住民搬家,而且俄军绝对不会骚扰这些人的聚居地。
到1900年,外东北至少还有20多万原住民。1900年7月16日至7月21日,沙俄开始有计划的屠戮原住民,比如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短短5天时间,外东北的原住民就被屠戮一空。
第三步、占领整个东北。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沙俄开始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充当绝对主力,目的就是趁机实施黄俄罗斯计划的第三步。
1900年7月9日,沙皇宣布自任为总司令,以“帮助清政府建立秩序和安定”为借口,调动20万军队,分七路侵略东北。
1900年8月9日,齐齐哈尔陷落,黑河市和瑷珲城的军民全部遇难,全城被付之一炬。
1900年8月25日,吉林陷落,巴彦、珲春、宁安等等城镇,军民全部遇难、全城被焚。
1900年10月1日,沈阳陷落。至此,东北全境沦于沙俄的铁蹄之下。
沙皇尼古拉二世不理会另外7国的停战照会,要求20万沙俄军队,务必解除清廷在东北全境的武装力量,也就是东北去军事化。
沙俄占领东北,找了很多无厘头的理由,比如沙俄人受到了清廷不公正的待遇,东北人的排外情绪影响了沙俄人的安全,清廷与辽东半岛的日本勾结意图对俄国不利等等。
彼时沙俄还收买了当地很多士绅贵族、八旗将领,他们纷纷为沙俄唱赞歌,什么沙俄是清廷最尊贵的朋友,什么沙俄可以帮着清廷对抗西方列强等等。
1902年,迫于西方的压力,沙俄口头答应撤军,结果却虚晃一枪,反而派了更多军队来固守东北。
1902年10月,沙俄在雅尔达开会,确立了东北必须并入俄国、或者隶属俄国的方针,黄俄计划再也不屑于找任何借口。
第四步、夺取长城以北。
在黄俄计划当中,除了夺取东北之外,他们还要将整个长城以北全部纳入俄国人的统治范围。
这几乎是和侵略东北同时进行,他们在西北和蒙古收买了不少当地的王公贵族,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自己出来单干,然后再加入俄国,或者隶属于俄国。
1904年,日本非常眼红沙俄在东北的行为,日俄在东北大打出手,这一战以沙俄惨败而告终。
败于日本之后,沙俄调整了第四步计划,决定和日本共同分享侵占的地盘。从1907年到1916年,沙俄先后四次与日本签订密约,瓜分了内蒙,同时沙俄承认日本统治辽东半岛,日本承认沙俄统治外蒙。
日俄战争之后,俄军虽然退出了东北,但中东铁路的主干线依旧在沙俄手里,他们继续影响东北,在东北的各种活动也没有停止,建学校、建工厂、开银行、发卢布等等,把武装侵略调整成了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继而成功把东北北部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就这样,黄俄计划仅用了50年时间,就把漂亮的秋叶海棠变成了雄鸡。
在俄国人翻越乌拉尔山之前,西伯利亚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曾生活着两千多万原住民。而俄国人来了以后,原住民很快就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变成了累累白骨,而同一时期,乌拉尔山以东的俄国人口却从“0”暴增到3000多万。
所以,黄俄计划最终失败了吗?从结果看显然难以明说。
题外:
今天看了句很有意思的话:
女人们(或者鸭鸭)卖个逼都要到处缴保护费,要不然朝不保夕,连卖逼都这样困难,何况卖国呢?
赞(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