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从怜悯到同情到共情,伴随着越来越高级的生命反哺
本頁主題: 从怜悯到同情到共情,伴随着越来越高级的生命反哺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两个维护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01
威望:107 點
金錢:780 USD
貢獻:4300 點
註冊:2023-11-24

从怜悯到同情到共情,伴随着越来越高级的生命反哺

看‘与辉同行‘对陈行甲的访谈,唏嘘人间悲苦和慈悲的力量,但是陈行甲在其中真诚的揭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远超一个行为和结果本身的意义。

“人生是一场离别,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就是在这离别过程中产生的爱“

“做慈善不是在燃烧自己的肉身,不是站在道德高地去救助,而是在共情,也是在一个小山丘上,平视站在另一个小山丘上的自己。”

“做慈善的时候,对方其实是在给自己燃料和能力,使自己获得传递爱的能量,使自己越过了人生的一个山丘,站在了另一个山丘上。“

救助者和被救助者的关系,它变成了一种平等的且相互滋养的关系,滋养了救助者生命的深度,思维的高度。

看到人间苦难,人人皆会心里有些酸楚动容,这第一念的时候,是无意识中的一体同体之悲,是一种平等心。

然而从这一念开始发散出的意识理智便开始了各种变幻,有带入情境故事的评判,对命运的,对事中人的,对社会价值观的,对政府政策的各种怨怼,"都是XXX不好,才让XXX(故事主人公)如此受苦.....“

有意愿觉得要去帮助一把故事主角的,也有不同的发心:
有自身富裕的,
也有慈悲之心,
但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我帮助了你”的感觉;
也有人天福报的。
有助人求回报或求名的,
也有默默资助但内心还是有种“我给他取”的感觉;

无论如何此人都是好人应得好报。也有真心可怜主角的,虽然自己也非富人,但是觉得主角比自己更可怜,发心去帮助的时候,也是一次性的给予财物,心理不一定是高高在上,但也只能说是一种怜悯之心。

不过人天乘的福报里说,这种已经值得很大福报了。而陈行甲他们的不同是发心后同时走入了被救助人的生活,感受到故事主角的内心世界,有了共同的情感,基于这种比怜悯更高级的同情,就产生了共情怜悯是我对你,同情是我和你,共情是我是你。

这是大乘菩萨的发心呢!每一个生命本都具有独特的光辉,特别是生死一线的苦难更能激发出这种生命的馨香,在生死面前,一个生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悟性,那种宽容,释然,热爱必然影响到周围的生命,也是在这个时候,慈善者们得到了更为高级的滋养和回报--爱的能量。看待故事的思维方式也超越了故事本身,就像故事中的阿亮和妈妈,虽然阿亮死了,但是在妈妈的怀里平静的死去,他依然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世界的爱,而阿亮妈妈也因为被理解被原谅而释然,从而有了继续过一种新生活的勇气。

在这时,如果慈善者们有了陈行甲理解的这种“反滋养”的高度,这种'度了人还能当没度'的境界,那就趋于大乘菩萨的果位了。圆满了大乘菩萨渡人的一个过程。这里的故事,不管结局是存是亡,但都有一个共性,因一点纯善发心的注入从而激发出来故事中每个人的爱与勇气,最终才是让每个故事圆满的催化剂。

生死幻化,生死之间只是在讲的故事,虽幻化但却是神圣的戏剧。每个人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其意义不是故事本身结局如何,而是在故事中得到一些意识的扩展,思维的超越,于是我们本身就需要一种无比诚恳投入生命的觉察,一种基于平等心,对人事物的爱与共情,而这些,又可能是这些故事教给我们的。

赞(2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2 12:3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30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