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人生百事通]05、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本頁主題: [人生百事通]05、如何理解“知行合一”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不用吉奥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94 點
註冊:2019-08-01

[人生百事通]05、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人生百事通”是在下在本板块 陆续撰写连载的一个栏目。
    如果大家看过动画片《银魂》,就知道里面有一个“万事屋”,专门行侠仗义,为有缘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下从小喜爱武侠,也曾想过有一天,在古城的街头,开设这么一件小店铺。帮大家寻猫抓狗、修桥补路,解决或大或小、不大不小的人生困难。
    这个栏目的主旨是“互动”。我会说一些人生四十年以来的领悟和经验,以及一些在尘世中浮沉,在生活中修炼而沉淀出来心得。如果大家有困难、有疑虑、有过不去的坎,都可以和我诉说。在下未必能在金钱物质上帮助各位,但是可以在智慧、点子上提供帮助。随便问,随便答,答不上来我会问AI,这就是我的学习方式。
    如果没有人问,我就自问自答。


第5个问题: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有同学问:如何理解“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如果没有,要怎么应用?



楼主答:
    “知行合一”这个概念,其实是来自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就是说,我们在人世间做人做学问,一定要读书、走路、阅人。不知道当然不行,知道了如果不去履行,也等于没有用。一定要身体力行的去践行了,行动和认知合一,行动符合认知。这才是完整的修行。
    类似的古训还有很多,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话,不要“掉书包”。

    金庸小说里面,就有一个很爱“掉书包”的角色,那个角色叫做黄语嫣。其实这个名字也有含义,“语焉不详”是一个成语。黄语嫣看似什么门派的武功都知道,眼界一流,但是黄语嫣本人是不会武功的,所以“不详”。黄语嫣就只停留在儒家所谓的“见闻”阶段,还达不到“知行”阶段。她出来行走江湖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大腿抱着,不然很容易得罪人。一个人出来,活不到第二集。


    那么,为什么要“知行合一”呢?

    因为不想别扭,因为要活得痛快。人生难得呀。
    当我们成长在一个真善美的环境下,做到知行合一很容易。大家都说真话,书本上、报纸上说的也是真话,那么我们按照这些真话去践行我们的人生,待人接物,这自然就是“知行合一”了。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么理想。
    我们有可能身处一个“有点虚伪”的社会下,书本上的话,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我们的知见,也有可能是假的。那如何判断自己的“知见”的真假?那就行动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行动去检验“知见”。——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目的。
    如果你的知见是真的,你的行为当然没有问题。如果发现行为和知见对不上,现实和书本对不上,你就要怀疑,你看的是不是一本假书?那就要通过“行为”的结果,修正自己的“知见”了。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有什么用?)

    随便找一本书,无论是什么书。按照书上的说法去行动,去待人接物,这是第一步的“知行合一”——以知导行。看看现实和书本有没有冲突?
如果有严重冲突,可以怀疑书本是不是对的,必要的时候可以换一本书。
如果有一点冲突,那么证明书本大体还是对的,那么可能是前人的书还不适合当下的现实。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对书本的理论进行修正。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出版一本书,帮前人的书打个补丁,更新一下学问。这是第二步的“知行合一”——以行印知。
    人类的文明,人类的学问。其实就是用这两步,不断地更新、累积至今的。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奥秘。“以知导行,以行印知”。不断地重复这两步,不断地迈出左脚和右脚,人类才会进步。


更现实的问题,在目前、当下的社会,怎么实践“知行合一”?

    我们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感觉到书本上的东西。在现实上用不到。更或者,觉得人心险恶,不敢真实的表露自己,怕自己受到伤害。——这就是目前“知行合一”最大的困境。
    我的答案是,“勇敢去尝试”。

    其实,所谓的“知见”,并不一定是书本得来的那些高大上的“知见”。我们走路,阅人,看惯人间险恶的,也是“知见”。
    当我们旅游的时候,我们去贫民区、去菜市场看看。当我们出身低微的时候,我们看看父母的艰辛和别人的歧视。看看优秀人的努力,看看迷途人的堕落。再想想看,自己要走怎样的路?这些都是“知见”。“知行合一”,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叫你去做傻瓜。
    你想呀,王阳明可是可以带兵打仗,去剿平叛乱的。他的“知行合一”,又怎么会只能在盛世下使用呢。“知行合一”可是无论盛世还是乱世,都是可以使用的。看透人性,洞彻人心,本身就是修行人的“知见”之一。
    如果走得路够多,阅的人够多。一个人上来,聊几句。你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他的诉求是什么,你可以和他怎么交往。这就是“知见”了。然后,你再根据书本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标准去鉴别一个人,去提防或者接纳一个人,去待人接物。这就是“知行合一”。
    当你做小兵的时候,不卑不亢,仗义执言,苦心劝谏。这就是“知行合一”。当你做领导的时候,不以大欺小,不侮辱下属,不苛求责骂。以你自己当年做小兵的心态来领会下属的感受,这就是知行合一。
    我以此为信条,修行了十年。最终才能开悟。“知行合一”,只是修行、做人的第一步而已。


有个朋友问我:
    命中容易遇到小人,付出越多,伤害越大。但是别人有请求也会忍不住帮忙,事后都是恩将仇报。 该如何处事?是应诚心待人或者不再出手相助?

楼主答:
    俗话说:“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我们以圣人、君子的标准来修行。但是也要提防小人。我们不是不可以信任人,但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经验和智慧来分辨什么样的人能够信任。
    如果已经有小人行径的“朋友”,我们只能够远离,不再相信。但是如果对于新的朋友,我们可以稍加测试。例如台湾经纪人 孙德荣 就讲过一个测试助理人品的小技巧。他会拿一张 500元台币的大钞,去叫助理买烟。有些助理买烟之后,零钱就自己揣兜里了。有些助理买烟之后,还把零钱有零有整的找回来,这样就可以看到人品和教养了。
    修行人,关键是要“藏”,要“隐”,要“和光同尘”。要做到“大智若愚”,“不动形色”。让小人当我们是普通人,但是我们要高他们一个维度思考。
    可以吃些小亏,博取一些好感。但是在大事大非面前不吃亏就行了。



防水图

 

 

 

 

 


赞(2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03 23:2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0(s) x3, 11-14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