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人生百事通]02、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
本頁主題: [人生百事通]02、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不用吉奥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23 點
註冊:2019-08-01

[人生百事通]02、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


    “人生百事通”是在下准备在本板块 陆续撰写连载的一个栏目。
    如果大家看过动画片《银魂》,就知道里面有一个“万事屋”,专门行侠仗义,为有缘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下从小喜爱武侠,也曾想过有一天,在古城的街头,开设这么一件小店铺。帮大家寻猫抓狗、修桥补路,解决或大或小、不大不小的人生困难。
    这个栏目的主旨是“互动”。我会说一些人生四十年以来的领悟和经验,以及一些在尘世中浮沉,在生活中修炼而沉淀出来心得。如果大家有困难、有疑虑、有过不去的坎,都可以和我诉说。在下未必能在金钱物质上帮助各位,但是可以在智慧、点子上提供帮助。随便问,随便答,答不上来我会问AI,这就是我的学习方式。
    如果没有人问,我就自问自答。


第2个问题:如何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欲望

    有同学问:该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论是信誉或者是冲动。例如抽卡上头氪金出货后却又止不住感到空虚,例如打飞机后贤者时间感到后悔却又周而复始。就想染上吸毒和赌博的人几乎没救了一样,人的欲望是否仅依靠自身几乎难以克服?




居士答:

    欲望有两个层面。层面一,在不侵犯他人、不危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满足的欲望。层面二,无穷无尽的欲望,有可能侵犯他人、危害公共利益才能满足的欲望。

    对于层面一的欲望。居士认为,不需要特别控制。如果需要满足,那就去满足。如果没有结婚,没有交女朋友,偶尔去洗个头,这是没有道德责任的。没有经历过红尘,又怎么看破红尘?黄赌毒这些,不去沾染,能修成道,固然最好。但是,经历过这些的人,就没有资格悟道了么?经历过这些,能看破,能戒断或者不沈迷。才是悟道快捷方式。

    佛祖出家之前,娇妻美妾。弘一法师(李叔同)年轻时,也曾流连青楼。这也不妨碍他们日后修行悟道呀。
    曾经有个居士问我:佛祖是怎么控制自己性欲的,我做了以下解答。
    学佛法的,自然会知道五蕴皆空的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仅仅是知道还不够,你还要去感受到“五蕴皆空”,还要去信任“五蕴皆空”,当我们感悟到,那就是“悟空”了,这就悟道了(至少是初悟了)。
    那么怎么去了悟呢?那就要先去尝试。无论是爱恨情仇,还是金钱色欲,我们都要去争取,去体验,等体验够了,满足了,看淡了,自然就会放下了。
    佛祖是什么人?他是王子啊,他一出身,就金钱不愁,衣食无忧,娇妻美妾,数不胜收。对于常人一辈子都求不来的东西,他早就享受过了,而且甚至都厌倦了。所以,他后来就能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了,不去想了,因为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佛祖要到35岁才能悟道,六祖惠能24岁就悟道了,可见是否能悟道,跟年龄,跟人生历练也没有必然关系。
    关键是“菩提本无树”,或者叫做“五蕴皆空”,悟得这个道理,看破、放下就可以了。“我执”从何而来?我执反而是来自于我们的见闻学识,我们知晓一件东西事物的存在,然而求而不得,有了欲望,就产生了我执。必须满足了这个欲望(或者戒除了这个欲望)才能放下我执。

    六祖惠能和佛祖是两种特别的情况。佛祖出生高贵,要什么有什么,参禅六年,思悟七天,悟道成佛。六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闻金刚经初悟,谒五祖禅师,劈柴八个月后一诗证悟。

    所以,我觉得悟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什么见识,心智不染俗尘,但是要够聪慧,就能悟道。二是博学多闻,那就要阅尽红尘,增广见闻,当然也是需要聪慧明辨是非,勤加思索,也能悟道。

    我是后面一种情况,我相信大部分聪慧之人都是后面这种情况。你不用担心悟道之后需要割舍七情六欲,出家做和尚什么的。悟道和出家是两码事,悟道之后还是可以在家修行,结婚、生子。只不过我们的人生境界不同了,离苦得乐,随时随地都能感知天地,感受到法喜了。
    然后,我们有责任再把我们悟道的心得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悟道。这就是所谓的“渡人”,此时你所做的事情,其实已经是“宏法传道”了,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再补充一点,很多人觉得持戒修行就一定能够悟道。我一直觉得不一定。尤其是,你在苦撞一扇山门,却久久撞不开,那应该怎么办呢?一定要硬撞么?此时不妨回头,退后几步,留出足够的距离,然后助跑冲上去,一鼓而破。

    《大块头有大智慧》这部电影里,刘德华扮演的了因和尚,在树下挥棒打鸟,看到了因果,但是他接受不了,不能堪破。于是脱去僧衣,破戒还俗。享尽了人世繁华,酒肉美女。后来又因为救渡 李凤仪,堪破了因果,所以重新穿上僧袍。
    这一脱,一穿,境界不同,进步飞跃。难道脱去僧衣,还俗到世间历练,就不是修炼了么?我看未必,在世间历练,其实更加有助我们堪破五蕴。

    回头看看“黄粱一梦”的故事,吕洞宾被梦境点化的故事,就是如此。很多人,真的是要经历过富贵繁华,功名利禄才能堪破的。不经历就能堪破的,毕竟是少数。六祖、颜回,可能算是其中一二。
    佛祖、孔子、老子、济公、王阳明、弘一法师 这些先贤,都是经历过富贵,才能悟道的。]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就是,不妨碍他人的欲望,不需要特别控制,可以尽量满足。等你完全满足了之后,就会觉得没有意思,转而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了。
    佛祖、济公、王阳明、李叔同这些修行人。都是生在富贵之家,最后修行悟道的。正好说明修行最好是生而富贵,然后看破红尘,舍弃富贵才能修成正果。累世积德行善,所以才能投身富贵之家,在富贵之家看破富贵,也就得道了。累世积德不够,此世贫病交加。那只能先偿还业报,下辈子才能继续修行。
    当然也有例外的,例如吕洞宾。一辈子求取功名未果,结果遇到仙缘点化。经过黄粱一梦尝试过荣华富贵,醒来后看破荣华,也就悟道了。其实原理也是一样的。荣华富贵,是修行人最后一道魔考。
    如果这辈子没有经历过富贵(欲望),也能看破富贵(欲望)。那是上上根器,跟六祖一样,属于直接跳级了。
    如果还留恋富贵(欲望),那只是机缘未到,不必强求。强求也是强求不来的。先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吧,不必有负罪感。



    上一章说到 欲望有两个层面。层面一,在不侵犯他人、不危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满足的欲望。层面二,无穷无尽的欲望,有可能侵犯他人、危害公共利益才能满足的欲望。

    居士认为,层面一的欲望,在不侵犯他人、不危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去满足,等你满足过后,自然会寻找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好比小朋友打游戏,或者吃麦当劳。当这个欲望不能满足,他肯定又吵又闹的。但是你反其道而行之,让他打,让他吃。24小时不眠不休的打游戏,顿顿吃麦当劳,连续吃一个星期。恐怕很快就会腻味了。人类就是这么奇怪的生物。
    当然,赌博、吸毒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因为这两个欲望,是会影响家人、影响社会的。

    那么就来到了第二个问题。那些“有可能侵犯他人、危害公共利益”的不良欲望要怎么戒除。
    这时候,就需要在心中建立一个信仰。通过信仰去革除这些害人的陋习。世间有很多信仰,你可以随便找一个来信。儒、释、道、基督、藏密,哪怕是信伊斯兰都无所谓。其实对于悟道者而言,各门各派的信仰都是相通的,无论各自如何表述,其实核心都是一回事。如果按照当时最流行的“科学派”解读,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佛教说五蕴皆空)我们的感官都是模拟出来的,是一个沉浸式的VR游戏。(具体参考《黑客帝国》。)

    由于这个世界是虚拟出来的,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有剧本、有任务的RPG游戏。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多少NPC、会遇到什么难关,其实冥冥之中都是注定的。而这个游戏,有很明确的奖惩规则。那就是“因果报应”。而这个游戏的“业报”规律,又被很多先贤悟者发现了。东方称之为“因果”,西方称之为“天罚”。

    你要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如果跟别人无关,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不损害公共的利益。那就无关因果。但是一旦作出了伤害别人、伤害公益的事情,我们的功德积分就会不断地扣除。然后埋下因果报应。——关于因果的故事,我可以举出几百个。我也不在这里列举了。只要你张开眼睛看,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被因果规律、业力报应所驱动着。我40岁之前是不信这个的,但是随着年岁渐长,眼界渐开。却不由得我不信。我甚至可以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推断这个事情过去是什么因,未来是什么果。而且好多次都应验了我的预判了。

    修行人很多时候并不是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只是看到了因果,所以知道这个事情如何往前发展罢了。
    当你看透这个世界的本质,相信因果,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会越界。当然,这个世界始终是有无神论者,始终是有人不相信因果的。那怎么办?恶人自有恶人磨。不信因果的,不做坏事还好。做了坏事,一样会被因果收拾的服服帖帖,并不一定需要修行人出手。

    最后转载一段“心灵鸡汤”,结束这个话题。

弟子问佛祖: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
佛祖说: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第三,真法不可说: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自己实证;
第四,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正所谓:天雨虽大,难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



防水图:

 

 

 

 

 


赞(2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27 11:5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28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