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1岁女孩小杨投河身亡。
小杨住在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杜集镇,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组合家庭。
早前,亲生父母离异,小杨被判给了父亲,后来,父亲与同样带着女儿的继母重新组建了家庭。
又生下一子后,父亲开始常年在外打工,小杨便与小她3岁的妹妹(继母之女)、以及最小的弟弟生活在一起。
事发当天早晨,继母送幼子上幼儿园,小杨则骑电动车送妹妹上学,送完妹妹后,小杨却一直没有回家。
据监控显示,小杨本来确实是在往家的方向骑行,中途却又折返回去,把电动车停在河边后,跳入水中,几小时后,小杨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事发后,小杨父亲匆匆从外地赶回,对于女儿的死因,百思不得其解。
他对记者说,自己重组家庭后,给小杨办了转学,让小杨跟继母在一起生活,但小杨只上了一个学期,就执意不再上学,学校老师也经常反映,小杨上课打瞌睡,学习吃力。
小杨父亲还说,妻子真心将小杨当作亲生孩子对待,此前因为小杨不肯上学,妻子还与小杨发生过冲突,后来小杨不上学了,妻子走哪都会尽量把她带在身边。
事发当天,妻子发现小杨迟迟未归,外出寻找,后在河边看见电动车,惊觉出事,赶紧跳下河去找孩子,好一会儿才被路人拉上岸。晚上10点小杨父亲赶回家,还看到妻子身上沾有泥点子。
小杨父亲显然心疼妻子,他说,此前网传有“继母殴打虐待孩子”的说法,这并不属实,小杨身亡后,妻子吃不下饭,难以入睡,沉默寡言,别人和她说话她也不回答。
对小杨父亲来说,这场意外来得十分突然,因为,就在事发前一晚,他还和女儿通过视频电话,“当时女儿有说有笑,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常”。
看了这位父亲的采访后,突然便感受到了小杨那彻骨的孤独——你看,即使到现在,她的亲生父亲依然认为孩子的死因无迹可寻。
在他看来,自己虽然娶了后妻,但后妻对前妻的女儿视为己出,悉心陪伴,这点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自己平时工作忙,那也是为了生计,对孩子确实有些疏于关心,但孩子却也从没表现出什么不满或异常;
好像,大人们该做的都已经尽量做到位了,该操的心也操得够多了,女儿还是不肯沟通,不肯上学,乃至寻了短见,那也只能归咎于性格原因了。
所以,在面对记者时,这位父亲满怀困惑,看似讲了许多往事,更多却是在为自己和妻子抱屈。
你不能说他就不爱女儿,但他一定没有用心了解过女儿。
11岁,别的孩子尚在父母身边撒娇耍赖,她却像个小大人似的,骑着电动车送继母的女儿上学,她是真的懂事,还是不能说不?
即便是投河,也是在送完妹妹之后才实施,这起码说明她是一个善良的、心智正常的、有责任心的小姑娘,可明明前面就是回家的路,为何她却又驻足折返,宁肯将寒冷的河水作为归途?
老师多次反映她上课打瞌睡,一般来说,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惧怕老师的,除非真的困意来袭,否则不会故意捣乱挑衅老师。那么,她在课后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总是犯困?
可惜,这些问题,无人追究与关心。
蝼蚁尚且贪生,况且人乎?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女孩,孤独、安静又坚决地走向死亡,这将永远是个未解之谜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数月前云遮雾绕的胡鑫宇案。
一个求学少年,无故消失在校园中,大人们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怀疑这怀疑那,各种阴谋臆测说得头头是道,却就是没有怀疑自己——少年的孤独和绝望,迷失和怅惘,其难道不是学校、父母乃至整个社会的哀殇?
在察觉到内心的无望之后,胡鑫宇是求救过的。
他把心情写在本子上,试图借此与孤独对抗,他在社交软件中写:“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
他跟同学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一天内跟母亲三次通话,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
可是,他的求救全部被无视了,同学听见他的倾诉,只是一笑,班主任看见他写在书本上的字,没有回应,母亲听到他在哭泣,不能理解,社交平台开放给全世界,却也无人关注。
于是,就像小杨一样,悲剧酿成后,所有人都感到迷惑与吃惊。
死亡是残酷的,更残酷的是死亡已至,身边人还茫然未解,不明缘由,这是冷漠与孤独的后遗症。
成年人自诩见多识广思虑周全,能设计出一万种阴谋和可能,却怎样也触不到孩子一颗需要陪伴的单纯的心。
在终于找到胡鑫宇自缢于荒郊的遗体时,有多少人潸然泪下,慨然反思,可事实证明,这个世界永远在重复中缓慢前行,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教训就是从未吸取任何教训。
饲养牛马尚且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养育孩子这等大事却完全仰赖个人觉悟和自由发挥,悲剧频出,也就在所难免。
我们总在说家庭教育应当对孩子如何如何。
实际上,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为人父母的教育与学习。
赞(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