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聊聊「中国第一男神」--谪仙李太白[15P]
本頁主題: 聊聊「中国第一男神」--谪仙李太白[15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唐伯虎博士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00
威望:136 點
金錢:2514 USD
貢獻:40000 點
註冊:2008-10-01

聊聊「中国第一男神」--谪仙李太白[15P]

到底,还是被看见了。
上映 5 日,票房 3 亿,最重要的,豆瓣评分从开分的 8.0 上升到了 8.1,成了追光动画历史上评分最高的作品。
《长安三万里》。

 


电影本身,Sir 在上映当天就聊过,但这几天来,关于作品所延伸出来的话题,又层出不穷。
比如电影院里的 " 童声诵读 " 古诗词。
比如电影本身对史实的改编。
但 Sir 满脑子装的,其实只有一件事,一个人——
李白。
一个被传颂了许多年,与盛唐乃至大唐海拔相齐,但却又在我们热衷于歌颂的时代,鲜有人去触碰的人名。

 


君不见。
当我们搜索豆瓣。
最出名的一套《李白》还是部纪录片,豆瓣评分 8.4,但是看过的人只有 1284 人。

 


君不见。
那套陈建斌主演的电视剧《李白》。
2010 年就杀青了,13 年过去,依旧未能播出。

 


当然,Sir 也知道艺术家濮存昕演过人艺话剧《李白》,与《茶馆》等经典同选入中国 " 百年经典 " 话剧之列。
但,看过的人也是寥寥。

 


为什么?
除了文人题材的 " 老大难 "(参考《黄金时代》)。
更多的,恐怕是李白 " 自己 " 的 " 问题 "。
近十年来。
影视剧里最成功的关于李白形象的输出恐怕就是 2017 年陈凯歌的电影《妖猫传》,戏骨辛柏青,出演一个小配角。

 


自然他的表演在电影上映时博得满堂喝彩,把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名场面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示得淋漓尽致,也的确符合国人的想象——脱口成章、才华横溢、潇洒不羁、物我两忘。
正如杨贵妃所说,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但,这却只是符号化的李白。
是工具化的李白。
历史上,李白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人,复杂到,他可以 " 破坏 " 许多人的想象,甚至于,挑战某些约定俗成的历史观。
举个例子。
《长安三万里》中有一个细节:李白去干谒,被吃了闭门羹。
对方的理由是,他是商贾之子,是贱民中的贱民,连农民都不如。
动画片里用数秒的时间展示了李白的 " 发疯 ",狂笑,与空气对打,然后才调整情绪,故作轻松地邀请高适去饮酒(自然,高适的出身是好过于李白的,落败的将门之子,庸俗的讲,也是 " 蓝血 ")。

 


这一笔发疯让 Sir 动容。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李白第一次干谒了。
甚至可以说。
他的一生,很长的时间,都是走在 " 求人办事 " 这条路上。
在朝廷面前,李白本质上是有一些讨好型人格的,他希望通过出卖自己天赋的诗才来换取功名,实现自己青云大志。
但与此同时。
他又希望保持着自己的文人风骨。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越挫越勇也越失去情商,以当时的眼光来看,李白在大人物面前,是显得很可笑的。
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 " 仰天大笑出门去 " 的洒脱的李白吗?
但事实上。
其实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中年之后的人格变型埋下了伏笔。
比如两次迎娶退休相府的孙女、上山拜道门实际上是接近玉真公主的飞升路径、天宝年间尬吹杨国忠,安史之乱之后又稀里糊涂投奔叛军,还以为是匡扶朝纲的正义之师等等等。

 


如果按照现代的心理学来看。
这其实就是因为他从出生那一刻起被打上 " 贱民 " 的烙印,成年之后便要饱尝阶层碾压的痛苦,弹簧的确可以因为压力而弹得更高,但也会逐渐走向变型,最终失去弹力。
这是李白作为社会人格的一面。
可以这么说。
《长安三万里》虽然在剧本上来说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那些义务教育课本甚至是不少唐朝题材影视剧都不会涉及到的细节,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
毕竟。
在相当长时间里,有一种默契是我们只去展示单向度的李白,那就是他的才华与不羁,而不会再往下写。
比如说,人们不会写他的 " 臃肿 " ——
李白邀请高适、杜甫、岑夫子、丹丘生等人在梁园痛饮美酒的一段戏。
李白喝嗨了,邀请高适玩相扑。
衣冠不整中我们看到了年轻时的六块腹肌被酒水冲成平面,酒肚子凸起。

 


只是描述他的 " 老态 " 吗?
不。
影片的意思很明确,青衫一旦进入长安这样的风流繁华地,打个夸张的比喻,就像一块好骨肉扔进火锅里,任谁都会销金蚀骨,面相模糊。
而相比较李白而言。
高适要么长期不得志,在故乡务农读书,或者在极寒之地戍边,反倒保留了不少少年气(距离长安的 " 三万里 ",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高适)。

 


比如说,人们不会写妻子对他的失望——
动画片的结尾,李白的夫人定回庐山隐居,从此不问世事,把李白呼声置于脑后的那场戏。
其实。
后世有李白的粉丝找到他的两个孙女,她们都嫁给当地农民,默默无闻,粉丝说愿意帮她们改嫁给士族,可她们却婉拒了,说以后有什么颜面去地下见大父(即李白)。

 


李白的后人,的确再也无人从事诗文创作。闲笔吗?不。李夫人出现,是从女性视角去看待以男性为主的长安舞台背后命运悲怆的推演,性格趣味当然也的确是公式的因素。正是有了这些细节。我们才脱离了义务教育阶段所认识的李白,他不仅仅只有高光瞬间,他的诗也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会热爱,我们没有沉浸于得意的自嗨中。我们会隔着历史的烟云向其投以感同身受的同情与共鸣: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讨好来讨好去唯独是将自己抛洒。我们的文化偶像。身上,也会沾染一些灰尘。说到这里,Sir 其实想起了另一位文化偶像:鲁迅。他与李白有非常一致的精神内核:独立、丰富、桀骜、大气。同时。他与李白一样,也鲜少影视剧会郑重提及,哪怕是《黄金时代》里,王志文在非常有限的戏份里高度完成这一角色,几乎是让中学课本里的先生活起来了,但与《妖猫传》里的辛柏青一样,遗憾之处也在于戛然而止,完成配角的使命而退下。

 


近现代的鲁迅、唐朝的李白。在影视剧里或许能做到一次又一次的神人乍现。但。出现的,也往往只是那个我们熟知的,了然于心的,符号化和工具化的形象。殊不知。那些来不及写、写不到的地方,恰恰是文人生而为人,凭一己之力影响时代的 " 好戏 "。所以 Sir 依然有一个 " 贪念 ":不要害怕触碰真实的历史。更不要概念化每一个人。李白这样的人在历史不是谁的附属品,不是呼来唤去的雕饰符号,他是独立而伟大的存在。哪怕是他的那些被评为 " 幼稚 " 的言行,都不需要掩饰。因为所有这些,最终都会融入诗人的创作里,成为让世人荣耀、真实而深刻的历史一面。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更丰满的《长安三万里》。毕竟。李白的剑才刚刚出鞘。酒壶才刚刚打开。不要停下来,让更多这样的人物登上来成为主角。


赞(2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8 13:1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03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