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1127年中秋,赵构发了一道诏书,引出了一个神仙的故事
本頁主題: 1127年中秋,赵构发了一道诏书,引出了一个神仙的故事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一湾清泉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704
威望:1399 點
金錢:8 USD
貢獻:6666 點
註冊:2022-04-19

1127年中秋,赵构发了一道诏书,引出了一个神仙的故事


01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十五,中秋。

这一天,登基才三个多月的赵构没有放中秋假,他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发了一道诏书给留守开封的宗泽,让他送一个人过来。

这个人叫谯定,是涪陵人(今重庆涪陵),被后世称为巴蜀理学之涪陵学派的开创者。

谯定所学很杂,少年的时候学佛,后来又学儒,然后又学易,哲宗元佑年间游学到了开封之后,听说程颐在洛阳讲课,于是西奔洛阳求学。

一学就上瘾了,抛弃了自己以前所有的学说,开始全心全意跟着程颐学理学。

到了绍圣四年(公元1097),程颐因为入籍元祐党被发配到涪陵监视居住,谯定也决定跟着老师一起回到家乡,一边陪老师一边学习。

他们学习和讲课的地方,就被涪陵人称之为“读易洞”,后来改名为“点易洞”,再后来变成了今天依然存在的“周易园”。

谯定在四川又呆了二十多年,然后来到了风云变幻的靖康初年。

这时候的皇帝,已经从哲宗变成了徽宗再变成了钦宗。钦宗登基没多久,就到处寻访能人,时任御史中丞吕好问就推荐了谯定。

接到诏书的谯定来到了开封,计划担任崇政殿说书。

但是在接受面试的时候,谯定的观点和大臣产生了冲突。心高气傲的谯定接受不了这样的批评,还没上任就辞职不干,留在开封当了一个平民。

当然,他这样满腹经纶的人是肯定不会沿街乞讨的,虽然是乱世,依然有热爱学习的士人对他进行爱的供养。

运气非常好的是,谯定在靖康二年的那场大劫难之中活了下来。

赵构登基以后,也学着自己的大哥钦宗到处挖人,这一次推荐谯定的人,是尚书右丞许翰。

02


接到诏书的谯定决定去应天府见新皇帝,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

但是他运气不好,赵构八月十五日发了诏书之后,九月二十七日就南下去扬州躲避金兵,放弃了中原地区。

那时候的通讯极不畅通,很有可能谯定接到命令的时候,赵构已经不在应天府了。

但是谯定不知道,在应天府扑空之后只好跟随着逃难的大部队,一直南下去了扬州。

到了扬州之后,一片混乱的赵构根本顾不上他,谯定只好住在一个客栈里,穷得叮当响,也不知道是讲学还是卖字,就这么苦熬到了建炎二年年底(约1129年初),终于等到了赵构的召见通知。

但是他的运气依然不好,还没等到跟赵构见面,金兵就攻到了扬州,赵构在建炎三年二月三日仓皇过江逃走。

谯定又失去了一次实现抱负的机会。

非常神奇的是,跟靖康二年开封那次死里逃生一样,谯定又逃过了死亡数十万人的扬州大劫。

不过,经过这次挫折以后,他再也没有了当官的心思,转身回到了四川。

回到家乡的谯定并没有留在涪陵,而是继续西行到了青城大面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后来改名为赵公山,现在依然在),在这里隐居了下来。

说是隐居,其实也不算特别隐,至少周围的百姓和官员都知道他。

谯定有文化、有师承、精通佛道儒,在都城混过,见过各种各样的大官,还跟皇帝都聊过,这样的人自然会受到乡民的崇拜。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他再给大家伙算算命、测测字什么的,那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所以,谯定在都江堰这片创出了很大的名声,大家都不敢称呼他的名字,称之为“谯夫子”,就连他居住的地方,也被成为“谯岩”。

03


谯定在大面山生活了很多年,具体多少年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死的也没人知道。

有史料说他出生于1023年,那么他到大面山隐居的时候,也是一百多岁的高龄了。

这个数据可能颇有几分夸大,因为赵构和他的大哥钦宗大概率不会下诏书去召一个一百多岁的老头儿来当官,这个百岁老头也没那么强的能力从应天府一路追踪到扬州,再独自回到四川。

但是他把自己打扮得仙风道骨,再弄得神出鬼没一点,也是极有可能的。

所以,都江堰这一片的百姓都对他非常尊重,樵夫、牧童、沈乌贼这些经常参加越野活动的人群,倒是偶尔有撞见过他的,回来都纷纷说自己见到了谯神仙。

 
沈乌贼见着神仙时候的诧异表情被抓拍下来了


这些见闻一直流传到了孝宗淳熙年间,算起来谯定都150多岁了,还有人见过他。

这个事情,终于惊动了一个后来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这个人就是陆游。

陆游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到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离开四川,因为公务不太繁忙,所以开启了四川的深度旅游。

成都离都江堰很近,陆游也听说了谯定的神仙传说,于是决定自己也去找一找。

当然没找到,但是却给陆游提供了一个写诗的素材。

这首诗是这样的:

寄谢谯夫子,今年一出无。
万缘随梦断,百念与形枯。
云护巢松谷,神呵煅药炉。
凭高应念我,白首学征租。


从“今年一出无”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地依然有传说,谯夫子曾经在大面山开炉炼药,时不时就要出来现形一下。

当然,陆游也发了一个牢骚,说自己头发都白了,还要去学征税这样的具体事务。

04


陆游在这首诗的题记里,介绍了谯定的生平,说他已经一百三十多岁了(跟前文有些误差),住在山上一个非常险峻的地方。

并且,谯定并不是一个人在这里隐居,他还有一个小伙伴,不是,老伙伴。

这个伙伴更加有名,名叫姚平仲。

姚平仲是西北名将姚古的养子,靖康二年正月十三日驰援开封,随后在二月一日深夜突袭金国大营,想要活捉金军统帅斡离不,逼他们退兵。

但是这次偷袭失败了,姚平仲随后不知所踪。

但是这次偷袭犯了一个大忌讳,当时康王赵构正在金营当人质,这次偷袭差点害死了赵构——当时的决策者谁都想不到,这个老九会当皇帝。

所以,姚平仲后来也不敢去赵构的朝廷任职,就这么在大面山跟着谯定一起当神仙。

陆游也知道这件事,所以这一次拜山,他写了两首诗,另一首就是写姚平仲的。

太尉关河杰,飞腾亦遇时。
中原方荡覆,大计易差池。
素壁龙蛇字,空山熊豹姿。
烟云千万叠,求访固难知。


在题记里面,陆游也说了姚平仲的经历,说他劫营失败以后,骑着骏马逃走。建炎初年赵构召他去当观察使,但是他出于种种考虑拒绝了这个征召(换我我也拒绝),然后逃到了都江堰。

一直到淳熙初(公元1174年~1175年),还有人在大面山的丈人观道院见过他,这时候姚平仲已经年近九十,留了一把紫色的长胡子,相当有范儿。

遗憾的是,陆游也没见到姚平仲,只能默默地欣赏了一下姚平仲留下的书法,转身离去。

至于姚平仲什么时候死的,也没人知道了……

毕竟是神仙嘛。

赞(4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14 11:4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8 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