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风向标:是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
本頁主題: 风向标:是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才材彩菜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2705
威望:383 點
金錢:16575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1-08-14

风向标:是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

感谢版主大人审核!如有违规请手下留情!
文章摘自浙江文宣,浙江是习主政过的地方,或许是一个风向标。
之前的人民日报健康也发文了:<<核酸乱象不止,疫情永无宁日>>  不知道是为缓解矛盾还是疫情防控转变的风向标。

近来,一些地方在执行“动态清零”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方式方法的问题,乃至背后利益的问题,导致防控政策跑偏了、变形了、走样了,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政策把握没有“一盘棋”。中央定下来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一些地方有不同解读,极大降低了中央政策的权威性。疫情防控在有的人眼里,只是管住自家“小池塘”,而不是共同管好流动的“大河”。所以,才会搞出“流动性管理”,“我负责流动,你负责管理”,后果必然是“一地生病,多地吃药”。

政策执行“坐跷跷板”。对于疫情防控最新优化调整的落实,踯躅不前或者一溜到底都是危险的。有的地方“猛踩油门”之后“掉挡失速”,最终“进一步退两步”,严重损害了群众对稳定预期的渴望。有的地方要么“一封了之”,要么“一放了之”,对于怎样走小步不停步,防控怎样更科学精准,资源配置怎样更合理有效,远没有形成有章法的“组合拳”。

“防疫至上”代替“人民至上”。有的地方以防疫为名,轻视民生经济,轻视百姓生活,更有甚者在政策执行中默许“只有新冠是病,其他病无关紧要”,扭曲了“生命至上”理念。有的给防疫“层层加码”,目中没了法律、没了规则,甚至想出各种招数“对付”群众,让百姓寒了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忽视,但动辄归咎于“动态清零”政策也不符合实际。当前的疫情防控,更像一架“利害相权”的天平,不仅要有算明白民生账、政治账、经济账的头脑,更要求在多目标平衡中实现“最优解”。如何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围绕阶段性目标,突出科学精准,确保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智慧和担当。

当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在执行疫情防控政策中跑偏了走样了、不科学不精准,从而全盘否认我们的疫情防控政策,否定“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不讲道理的,是只看到了一时一地的小逻辑而忽视了疫情防控的大逻辑。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个别防疫工作人员暴露出能力和作风上的不足,我们既要指出来,督促他们改正,也不能以点概面,认为所有防疫人员都是不好的,甚至认为他们是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更不能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没有去现场、缺乏任何依据却借助拼接而成的视频和图片来制造、传播虚假消息,唯恐天下不乱。

走出疫情阴霾,不是一句“放”与“不放”就能解决的事情。争论不会自动解决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从一个个具体环节着手,迅速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努力以软着陆方式管住管好。这是我们应该争取的。

为什么病毒致死率低了仍不能立马“放开”?就拿疫苗接种来说,我国80岁以上老人加强针接种率仅为40%,小孩接种率还不是很高,全民整体的免疫水平也不高。一旦出现大范围感染,我们的医疗资源也可能面临被瞬间击穿的风险。这个时候,与其纠结“放”与“不放”,倒不如先抓紧把我们的疫苗水平提上去,把我们的药物备得更充分,把我们的重症病床建得多多的,家里有“矿”、手里有“粮”,面对任何潜在的风险,都会心中不慌。

为什么会出现“一刀切”“层层加码”?有些时候,看起来是创新举措,实际上是政策加码;看起来不是“一刀切”,实际上是造着概念搞“一刀切”。说到底,还是实事求是的意识太弱、担当作为的精神太弱、因时而动的能力太弱。每一次决策、每一个举措的出台都是经过审慎研判的,具体到执行这个环节,更要把以人为本的导向立起来,对防疫不力的严肃问责,对那些“层层加码”也要坚决问责,让他们都成为“过街老鼠”。

为什么有的地方防疫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却很“吃力”?一些地方“码”有了,但不管用,看起来是大数据筛选,实际上还是人在操作;不同的省、不同的市乃至不同的县都在开发各自的“码”,去一个地方就得换一个码,让人“累觉不爱”。要尽快把健康码标准真正全国统一起来,把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联互通,把先进地区精密智控的做法经验快快地复制推广到更多地方,“一地创新、全国使用”。不能让所谓的属地化、行政化甚至利益群体阻碍技术经验的推广普及,而是要想尽办法,让数据多流动,让病毒少流蹿,让老百姓少折腾。

为什么有时该说的不说,“对的事”却说不好、听不懂?有些党员干部在聚光灯下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弱,要么一味回避躲闪群众关切,要么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一大通,结果都不是群众想听的、普通人能听懂的。要把那些逃避责任该说不说的揪出来曝光,把说不好、不会说的人从发布席上快快赶下去,把那有资格说、而且说得好说得清说得准的人多多请上来,在不确定性中多给人以确定性,让权威专业的声音立起来。

每一种能力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考量,那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公众的呼声与诉求,历来是我们调整优化抗疫政策的基点。抗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民造福,就是护佑每一个人的健康、平安。抓住了这一点,我们的步子就不会乱、行动就不会偏。

疫情发展到现在,防控早已不是开“盲盒”。任何一次调整,其实都是政策的迭代、防控的优化,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不是自我放弃、自我否定,不应循规蹈矩、自我设限。对我们来说,疫情防控就像开一艘大船,减速失速不行,急速转弯也不行。正因如此,才有防控方案从第一版,迭代到现在的第九版。沿着这个方向,相信还会迎来更加精准的第十版、第十一版……

赞(8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29 16:5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07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