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今年最火的搞「笑」片,来了 [48P]
本頁主題: 今年最火的搞「笑」片,来了 [48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网络天才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7195
威望:36696 點
金錢:1417 USD
貢獻:199999 點
註冊:2007-12-13

今年最火的搞「笑」片,来了 [48P]


最近,一部超强黑马杀疯全球。
上映一个月后票房高达2亿美元。
一举拿下全球惊悚片年度冠军。

要知道,这部影片成本仅有1700万美元。
在最初的计划中,只是打算投放在流媒体平台的一部「网大」。
没想到,这部「网大」凭借自己过硬的口碑逆天改命。
在试映会上获得一众好评,直接被转为院线电影。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到底值不值——
《危笑》
Smile

从片名到预告,都已经点出了本片的特点——
用「笑」做文章。
宣传期时,片方就采用了「诡异之笑」的病毒式营销策略。
在美国职业棒球比赛的观众席中安插演员,露出诡异微笑。


播报新闻时,身后突然冒出这样一个笑容。

本来在美美地自拍,镜头中突然浮现一个微笑人影。

微笑变惊悚。
这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
各位年轻人,早已为QQ表情赋予了别的含义。

而到了电影中,这诡异之「笑」也成为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存在。
让人毛骨悚然。

女主萝丝,是一个正直的心理医生。
工作一丝不苟,对病人更是充满爱心。
为了收治没有医保的病患,敢直接和领导开杠。

因为工作的关系,萝丝接待过各种各样的患者。
可以说早已见怪不怪。
但一位新的病人,仍然超出了她的想象。
这个病人是位学生,没有精神病史。
她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她目睹了一场惨案——
学校的教授用锤子把自己活生生敲死了,而她是唯一的目击者。

学生入院后,一直在说自己没疯,而是强调自己被一个「怪物」缠上了。
在萝丝看来,这肯定是患者自己产生的幻觉。

没想到,一通「胡言乱语」之后,学生突然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癫狂状态。
打翻了桌上的花瓶。
把萝丝医生也吓了一跳。

萝丝立即打电话急救。
一转身,发现学生不闹了。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女学生静静地站在她的面前,露出微笑。

更高能的场面,紧随而来。
女学生淡定地举起花瓶碎片,顺着自己的脸颊向下,割喉自尽。
全程微笑。
看得人浑身汗毛直立。

经历此事的萝丝,开始变得疑神疑鬼,心不在焉。
回到家中,手都在抖。

为了缓解焦虑,她上网调查了女学生目睹的案件。
一个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
教授自杀前也曾露出笑容。
萝丝心头一紧。
这两起事件难道有什么联系?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诡异事件在她身上发生。
巡房过程中,她忽然发现另一个病人也在诡异地微笑。
随后还陷入魔怔,冲着萝丝连续大喊着:
「你快要死了你快要死了……」


然而,等萝丝叫人来强制约束,却发现:
这个病人正安静地躺在床上,并无古怪举动。

回到家中,也遇到怪事。
住宅安保系统突然响起警报。
然后接到安保电话,对方却用古怪的语气询问她有没有放别的「东西」进入家里。

一晃神。
电话再次响起。
原来刚刚自己没有接起电话。

虚惊一场,萝丝人没事,但却找不到猫。
很快,就有了极其惊悚的一幕。
萝丝带着礼物参加外甥的生日派对。
在生日的祝歌中,BGM再度诡异起来。
当侄子打开萝丝的礼物盒——
里面竟然装的是猫的尸体!

伴随着诡异的笑声,萝丝在派对上看到了已经死去的女学生。
正冲着自己微笑。

到底是萝丝医生精神崩溃,产生幻觉?
还是有超自然的怪物缠上了她?
这个悬念还是留给大家去看吧。
作为年度最火的恐怖片,《危笑》的口碑似乎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
豆瓣评分目前只有, 6.3。
IMDB评分稍高,6.8。

不少观众认为影片并没有什么惊喜。
确实,作为一部惊悚片,它在恐怖层面的表现并不新鲜。
主要问题在于,吓人方式过于单一。
影片大量使用jump scare的方式制造惊悚感。
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吓一跳」的层面,而且非常依赖音效。
背景音一关,杀伤力减弱大半。
这种简单的吓一跳,就算一时有效果,回头看也不觉得有多高明。

同样,电影中的反转也过于频繁。
其带来的惊喜效果被不断消解。
以致于后半部分的反转,有点让人 麻了。

不过,作为一部中成本影片,整体质量还是超出预期的。
而且,这还是导演 的处女长片,很值得期待。
在氛围感的营造上,导演非常用心。
有意加入了一些倾斜镜头,渲染一种空间的扭曲感。
让观众造成视觉上的迷惑——
是真实,还是幻觉?

甚至还有不少颠倒式的摄影,故意让观众感到晕眩。


与空间扭曲相对的,是时间扭曲。
电影有意拉长、放缓一些镜头。
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理压迫。

这种刻意放慢节奏的镜头,与jump scare搭配起来。
吓一跳的效果,确实比较显著。

当然,影片在惊悚之外,也制造了强烈的悬疑。
随着萝丝医生的怀疑与调查,她渐渐发现了多起案件之间的巧合性——
所有人都目击过另一个人在自己面前自杀。

萝丝目睹过自己的病人自杀。
一周前, 病人在学校里目睹过教授自杀。
再一周前,教授在出差中目睹过一位老太自杀。
又数天前,老太在停车场目睹过一个男人自杀。
如此循环……

而且,每个人在自杀前都在——
笑。

仿佛有一种像病毒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诅咒。
受害者在微笑自杀后,便将诅咒传到目击者身上。
在警察的帮助下,萝丝一共找到了20起相互关联的案件。
其中,只有一个幸存者。
他到底是谁?
又是怎样活下来的?
这一系列的困惑,都紧紧吊着观众的肾上腺素。

任何一部恐怖片,都会聚焦于一种心理内核。
《危笑》也不例外。
它聚焦的是,精神创伤。
除却片中的恐怖元素,影片探讨的其实是创伤后压力综合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TSD。
影片中,每一个死者受到的诅咒,其实都是一种创伤。
即目睹他人的死亡之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激刺激。


创伤,是可以传染的。
或者说,创伤所带来的压力、刺激以及行为,是可以传染。
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据美国疾病管制预防中心的报告显示,虽然精神疾病不具传染性,但有大量证据表明,自杀是具传染性的。
最著名的案例便是当年富士康的14连跳。
这种自杀模仿行为,被称作「维特效应」,得名于大文豪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这部讲述少年自杀的小说在当年轰动一时,并引发了欧洲少年模仿自杀的风潮。

事实上,世界上每天可能会有无数个我们无法预见的意外发生。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意外的目击者。
加上信息传播的日益发达,舆论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很容易被社会上的负压影响。

《危笑》其实也是借着一个恐怖片的外壳去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身边自杀目击者的心理健康。
电影前期,萝丝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心理医生,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表率。
比如,面对警察带有偏见的措辞,就表示出了不满。


对于患有精神创伤的病人,最忌讳的就是把他们当作「疯子」,失去耐心去倾听和陪伴。
萝丝在情绪崩溃后,就被所有人不理解。
未婚夫离她而去,觉得被她拖累。

姐姐认为她遗传了母亲的精神疾病,也担心自己被拖累。

即便同为受害者家属,在得知她的目的之后,发疯似的将她赶出门。

没有人尝试去理解,去倾听萝丝。
这也进一步扩大了萝丝的创伤应激反应。
她曾经向一位更资深的心理医生求助,对方一眼就看出了她的问题。
在萝丝很小的时候,曾经目睹过母亲的自杀。
这段童年创伤伴随了她的一生,并深深影响了她的精神状态。

对于创伤,前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可能永远无法愈合,这就是创伤的本质
但,你可以学着跟它相处」

这也恰恰暗示了,「危笑」背后的含义。
一个微笑,为什么能让人心里发毛?
片中,有一个转瞬而过的镜头有所对应——
疼痛评估表。
表中,「咧嘴微笑」对应的正是「无痛」。

物理上的无痛,是正常的表现。
但,精神上的无疼痛,并不见得是一种「正常」。
试问,哪个成年人会在心理上完全无伤?
如果有,那一定会让人感到不自然吧。
遇见创伤,或轻或重,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重要的是, 它们需要被看见,被理解。
而不是逃避,掩盖,压抑。
更不该是一句搪塞的,呵呵。



赞(2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10 10:2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25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