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折尽梅花]“铁锈带”的衰落:圣路易斯沦为美国最危险城市[18P]
本頁主題: [折尽梅花]“铁锈带”的衰落:圣路易斯沦为美国最危险城市[18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折尽梅花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6454
威望:2762 點
金錢:918 USD
貢獻:214401 點
註冊:2021-05-14

[折尽梅花]“铁锈带”的衰落:圣路易斯沦为美国最危险城市[18P]



2022年全美最危险城市排名公布,
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上榜最危险城市。
其他危险城市包括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加州圣贝纳迪诺县、密西根州的底特律等。

 

来自美国的wallethub网站做了一项研究评估,
对美国182个主要城市的42项相关安全措施进行分析,
包括犯罪率,自然灾害,新冠疫情,失业率以及流浪人口等等。

排倒数的还包括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大家熟悉的一些大城市:
洛杉矶、费城、达拉斯、丹佛、巴尔的摩、奥兰多、休斯顿也统统垫底。

排倒数第一的圣路易斯拥有30万人口,
以极高的犯罪率、紧张的种族关系以及萧条的经济成为全美最危险的城市。

 
圣路易斯标志性拱门

而榜单里最安全的城市来自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
这个10万人居住的小城,有着极高的生活质量与几乎为零的犯罪率。

哥伦比亚位于首都华盛顿与巴尔的摩市之间,
不过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巴尔的摩,都在危险城市榜单上名列前茅。

研究人员还使用了来自联邦政府机构、智囊团以及媒体的数据。

在另一项州维度的调查里:
阿拉斯加、新墨西哥州与田纳西州的谋杀、强奸以及其他暴力犯罪率最高,
而缅因州、新罕布什尔与佛蒙特州最低。

根据FBI对2020年全美谋杀、强奸与抢劫事件发生率的数据分析,
阿拉斯加以每10万人中837.8起暴力犯罪名列榜首,
紧随其后的是新墨西哥州,每10万人778.2起暴力犯罪,
田纳西州,每10万人672.7起——都远高于每10万人398.5起的美国平均水平。

最安全的则是美国东北部的三个州——
缅因州,每10万人里只有108.6起犯罪,
其次是新罕布什尔州(每10万人146.4起暴力犯罪)和佛蒙特州(每10万人173.4起暴力犯罪)。

阿拉斯加为何犯罪率高?

阿拉斯加的犯罪率如此之高令人意外,
因为阿拉斯加并不像很多美国危险的地方,主要是受到毒品与经济萧条的影响:
阿拉斯加平均每6个人就拥有一架飞机,且政府对于居民的补助也非常高。

 

不过阿拉斯加有着特殊的情况,
这里漫长的夜晚以及寒冷的天气,让酒精成为了多数人的生活习惯。
由于地广人稀,每家人居住距离相对较远。
这也导致警力所能覆盖的人口比例极少,让犯罪的成本变得更低。

酗酒引发的是心理健康与抑郁症,配偶被虐待,
高离婚率和高性侵率让阿拉斯加成为一个对女性非常不友好的州。
与美国其他地区相比,阿拉斯加的女性被男性杀害的比率,
超出了第二名墨西哥两倍多,其中每10万女性中就有5.14人被杀害,
这一数字也是美国死亡率的四倍。

如此严重的暴力与女性凶杀案,往往发生在阿拉斯加的偏远地区,
而当地村庄缺乏执法人员,阿拉斯加的很多村庄通常非常依赖州警察,
而每百万亩的面积大约只有一名警察。

此外,执法部门对于罪犯宽大处理以及对于犯罪者缺乏最后的法律问责。


 

根据数据研究,
在2019年,有18名女性遭到男性杀害,
而在这些凶杀案里,有15名受害者认识凶手,只有3人被陌生人谋杀。

阿拉斯加公共安全部也成立了一个审查小组,
调查全州所有潜在的家庭暴力事件,以减少类似的家庭谋杀事件发生。


从圣路易斯看“铁锈带”的衰落


圣路易斯作为全美最危险的城市,算的上是“铁锈带”城市群衰落的典型代表,
在这个历届大选的兵家必争之地,却坐落着全美最衰败的系列城市:
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和密尔沃基等,
贫困、毒品、失业与破败成为了这几座曾经辉煌的城市现状。

 

圣路易斯作为密西西比河北部沿岸的重镇,在美国历史的地位曾经与纽约齐名,
但从上世纪50年代之后,圣路易斯开始衰败,
半世纪以来流失了近70%的人口,
几十年间,从全美的大都会,堕落如今美国犯罪率最高的非宜居之地。

 
众所周知的是,
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城”,福特的第一条流水线就诞生在这里。

然而众所不知的是,美国第二大的汽车制造城市,是圣路易斯。
据说圣路易斯诞生了全美的第一座加油站,
而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车祸,也发生在这里。


 

世纪初期的汽车工业化,让圣路易斯与底特律都吸引到了大量的劳动力,
而其中的主力就是来自美国南方的非裔。
这次劳动力的北上迁移,被美国历史称为“大移民(The Great Migration)”,
总计有近600万的非裔美国人从南方来到了北方的工业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圣路易斯借助人口的大量流入以及工业的蓬勃发展迅速繁荣,
在1904这一年内,圣路易斯市先后举办了世博会与奥运会。

之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中心,
而汽车工业,则是推动美国经济前进的主要动力。


 

上世纪50年代,全世界工业中心在美国,
美国的工业中心,在圣路易斯与底特律。

大量的技术工人与劳动力涌到这里,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但是,衰落却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环接这一环,一直到今日。

二战后欧洲在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下迅速复苏,
仅仅10年,德,英,法三国就改变了美国汽车一家独大的格局,
美国汽车的产量从全球的80%一路下跌到40%,

而从1965年之后的10年里,日本汽车迅速崛起,
并在1975年时,汽车年产量首次超越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的汽车公司在这场竞争中节节败退,市场份额被欧洲与日本的品牌所攫取,
这也导致以钢铁/汽车与轮胎为核心产业的“铁锈带”工业区遭受重大打击,
这里的产业结构缺乏多样性,汽车与其零部件承载着所有经济命脉,
当汽车工业衰退时,城市开始分崩离析。
仅仅20年,美国汽车销量下滑,大量的上下游产业关门,圣路易斯人口流失了近20万。


 

“美国梦”渐行渐远,有钱的中产阶级开始从这里搬离,
而剩下的则是低收入人群,其中大部分都是非裔美国人。

种族之间摩擦不断,并时不时的爆发冲突。
1967年,底特律市发生了一起非裔暴动事件,同时波及到了圣路易斯,
总共有2500家白人开的商店被打砸抢。400多座居民楼被纵火烧毁。

这场骚乱带来的结果是,当地政客开始给予非裔更多的政策,
包括在政府机构中雇佣非裔,政府出钱补贴非裔居住地,
圣路易斯成为了这场社会实验的试验田。
但是结果却是苦涩的。

多年以来,扶持政策让更多的非裔选择“躺平”,住在政府补贴的房屋中,
更多同一种族的人聚集,也不利于解决种族之间的矛盾。

经济开始下滑,有技术和能力的人选择离开城市,
失业开始蔓延,贫穷滋生了暴力,
而政府无论是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还是产业迭代尝试也无疾而终。

 

城市中接近一半的人都处在失业中,
年轻人的教育成了新的问题。


根据统计,圣路易斯市只有10%的年轻人能坚持到大学读完,
而更糟糕的是,60-70年代,海洛因和其他毒品在美国迅猛蔓延。
在美国大城市的中心区域内,使用海洛因的人数与日俱增,
人数大约在40万和50万左右,非裔受此影响尤为明显。

最终,随着工业的垮台,人口开始流失,税收日渐减少。

像纽约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可以通过足够的预算,
对犯罪,毒品与酒精等问题宣战并扭转局面。

但在“铁锈带”的城市里,
有限的政府预算,却要面对工会、社会福利以及,
一面是到手的收入越来越少,一面是高福的支出越来越高,
债务问题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2013年,底特律宣布彻底破产,
如今圣路易斯市政府也在高额的负债里,举步维艰。


 

导致这一现状的固然有经济问题,毒品问题与失业问题,
但是上层的政治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以美国谋杀率最高的城市巴尔的摩为例,
民主党人从1967年起就一直统领着巴尔的摩市,
在经历了55年的执政中,大部分政客都会选择“绥靖”,不会去强干涉;
不过巴尔的摩也曾迎来过一任强硬的市长,受够了这座城市的毒品与暴力,
选择了对毒品开战,结果却带来了另一场灾难。


 

马丁•奥马利(Martin O‘Malley),一位爱尔兰裔的年轻律师,
他在上任后,对毒品问题采取“零容忍”,
在他的要求下,警察开始对街头上的非裔年轻人进行检查搜身。

然后事态很快就失控了:
2005年,巴尔的摩警察进行了10万次的抓捕,
而巴尔的摩市总共只有60万人口...
不少警察甚至借权力光天化日下抢劫居民。


 
结果就是,居民对警察执法失去了信心,
当城市的安全与公信不再属于警方时,各个帮派开始火并与扩张,
暴力变得更加肆虐,毒品再次泛滥街头。
城市里居民越来也少,到处都是破败不堪的空房子。

2010年以来,两位市长因为腐败问题而下课。

在最近的12年中,巴尔的摩市更换了6任市长。
2019年,特朗普是如此评价巴尔的摩的:
“老鼠横行,肮脏恶心,非常危险的地方,没有人想住在那里。”


新冠疫情后新的毒品与“零元购”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一切都加剧了。
芬太尼取代了海洛因,成为了美国市场上最新的毒品,
2021年一年内,总共有10万人因吸食芬太尼过量死亡。

现任的巴尔的摩市长布兰登•斯科特采取的应对方案:
政府提供吸毒场所,防止吸毒者过量...

 

另外,在疫情期间美国发生了另一件大事,
非裔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用膝盖压颈窒息,
全美爆发了黑命贵“Black Life Matters”运动,
这本是一场关于种族问题的抗议,却引发了出新的犯罪问题,
部分人借抗议活动对店铺进行打砸抢,变成了新闻中的“零元购”。

 

“零元购”为何会频频发生?
其实黑命贵与疫情只是一个引子,
而藏在骚乱背后的哄抢行为,则源自美国司法体系和社会治安的痼疾。

首先是,涉案人员犯罪成本较低。

加州等地,规定把盗窃重罪门槛从500美元提高到950美元。
这对于低级别犯罪而言,ROI相当的理想
。即便被逮捕,他们通常不会面临严重后果。
涉案人员甚至可能因监狱人满为患而不必坐牢,意味着此类案件有时会被搁置。
并且,检察官会因案件优先级不高而缺乏起诉嫌疑人的意愿。


 

其次,美国现在的执法部门对此并不积极
这样的打砸抢事件并不会做有限的处理,
而抢劫犯也多带着面罩,即使被监控拍下,也很难确认抢劫者。

第三:销赃渠道便捷。
抢劫者在得手后,可以经由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渠道,顺利转手赃物。
这一过程几乎不受执法部门监管。


 

新一轮的中期选举又将到来,
无论是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政客们,都会一轮轮的来到这里,
站在台上对下高呼,要解决失业,毒品,提升经济与社区安全。

但就如同美剧《火线》里所讲的那样,
政客们只关注的是表面政绩,这才是他们能够继续高升的通道,
无论现在台上的他们是多么的努力,
他们走后,这里的一切依然如故。

折尽梅花:本文转自冰汝看美国


  
  




赞(1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0-17 09:2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15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