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长十一”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透露。防水图[20P]
本頁主題: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长十一”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透露。防水图[20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好大的风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56979
威望:38238 點
金錢:495856 USD
貢獻:2222222 點
註冊:2022-05-07
認證: 博彩區特使
2023-04-02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长十一”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透露。防水图[20P]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9月17日最新消息,“中国商业航天已迎来最好发展机遇,已由基础制造、产品研发的1.0时代进入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2.0时代,并将在10年内追上美国的发展水平。”“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杨毅强现任中科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不久前,中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的成功首飞让参与其研制的公司中科宇航“浮出水面”,而杨毅强作为中科宇航创始人的另一身份遂为众人熟知。
 
日前,多款手机搭载卫星通信技术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卫星轨道等太空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探讨。其实,全球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早已展开。9月9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便在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大会上呼吁,相关机构需在6个月内提交规范新兴商业航天活动的提案,以保持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绝对优势。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票价200万—300万元

杨毅强表示,最迟到2027年,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便会到来。商业航天的“春天”可依据以下标志来判断:第一,卫星星座大规模组建,运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实现低成本大型液体火箭回收和复用;第二,独属于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如太空旅游,得以实现;第三,导航定位、导航增强、低轨互联网及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等能为大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
第二种是以维珍银河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
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
 
“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表示,航天的商业化方向并不复杂,如商业火箭本质上就是运载工具,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按公斤收费,并发展广告命名、文旅等延伸服务;而卫星的商业化路径则是提供稳定、精确的数据,如卫星导航,以及遥感卫星与环境监测、城乡规划等的结合。我认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关键不是火箭或卫星,而是应用。越接近普通民众和终端用户的业务收益越高,我们要让商业航天深入到普通人生活中。
杨毅强强调,在商业航天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天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中国商业航天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如火如荼。2015年是中国航天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天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质量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天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我们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另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这与中国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人才造血机制,以及国家的扶持有关。但从商业航天的经济规模和整体企业估值来看,体量还相对较小,真正靠火箭和卫星盈利的企业较少,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整体仍处于“积累”阶段。
 

怎么说呢,还是希望中国富强,繁荣昌盛吧,人人有饭吃,有房住。未来有希望。

防水图:
 
 
 
 
 
 
 
 
 
 
 
 
 
 
 
 
 
 
 
 


赞(20)
------------------------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17 13:4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26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