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离开工地后,中老年农民工的出路在哪儿?(4P)
本頁主題: 离开工地后,中老年农民工的出路在哪儿?(4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lemon1731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328
威望:531 點
金錢:1449715 USD
貢獻:120001 點
註冊:2018-09-06

离开工地后,中老年农民工的出路在哪儿?(4P)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霁瑶 | 北京报道
2020年9月,彼时53岁的“包工头”老陈在广东某城市结束了自己最后一个建筑项目,他算了笔账,辛辛苦苦10个月不亏不赚。在老陈看来,这已是最好的结局。此后,他离开广东回到四川的农村老家,结束了近30年的建筑行业生涯。这几年,作为“包工头”的他已见证了太多中老年工人离开工地,而这次终于轮到老陈自己收拾行李。
近年来,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建筑业“清退令”,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越来越多的工地已不见超龄工人的身影。
早在各地相关政策出台前,已经有许多中老年农民工由于年龄原因,逐渐离开工地。而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各地复工受阻,也给诸多中老年农民工城市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离开工地、离开城市之后,这些人的出路在哪里?
多地出台建筑业“清退令”,不能搬砖的农民工去往何处?
从2019年开始,各地先后出台建筑业“清退令”,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上海市明确规定,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天津市规定,因特殊情况确需安排或使用超龄建筑工人的,施工单位应当对超龄人员健康证明进行核验,并根据项目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许多在工地上干了半辈子的超龄农民工,不得不另谋出路。今年65岁的孙克解就是其中一员,从上世纪70年代,孙克解就开始进城务工了,挖过煤、搬过砖、刷过墙,孙克解陆陆续续在外干了40多年。由于长期挖煤下井,他也染上了煤矿工人的职业病——矽肺病。2019年,想要给孙子赚奶粉钱的孙克解还想在河南继续碰碰运气,没想到2020年疫情爆发,工作机会大大减少,而自己60多岁的年龄也让他在找活的途中处处碰壁。
“政策规定一般是60岁以上不能进入工地,但实际上很多工地已经不要58岁以上的农民工了。”老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几年他根本不敢招大龄工人。
“外面活难做哦!一些工地看到我的年龄就不要了。”孙克解感叹道。此后不到半年,孙克解就回了四川省南江县的农村老家。回乡的孙克解,重新捡起了锄头,回到了自己家那块不到一亩的农田,种些水稻、玉米这类作物。
和孙克解一样,蔡永太也曾是四川在外务工大军中的一员,过去建筑业红火的日子,据他所说,自己在工地上打混凝土“一年能赚个10万元左右”。但今年已经63岁的蔡永太明显感觉体力已不复当年,而在建筑行业这个一直以来被视为“体力活”的领域中,这一点无疑是致命伤。
眼看着“只出不进”的日子一天天过去,2022年5月,已经两个月没有找到工作的蔡永太决定离开北京,回到四川农村老家。“当时一些熟悉的工友也都回各自老家去了。”蔡永太说。
不仅是中老年农民工,甚至像老陈这样的“包工头”,也因为行业不太景气和年龄问题,不得不离开工地。老陈说自己这几年在外有两大难处。一是招工难,“老的不能要,小的要不来”;二是回款难,他有一笔2007年的款到现在都没要回来。
眼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老陈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希望家乡的土地能够开辟出新的希望。
这样的返乡务农潮,在四川省南江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眼中已并不稀奇。据南江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方面介绍,从年初到今年7月底,全县就有4215名在外农民工返乡,特别是从事建筑业的中老年农民工返乡较多。
“我们这里返乡后的中老年农民工主要从事金银花种植与管护、茶叶种植、黄羊饲养,部分从事农业种植、打短工等。”该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回村之后,发现农活也并不轻松
然而,回到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
这些中老年农民工返乡最初的感受,就是迷茫。虽说幼时种过地,但太久离开乡村,一时不知如何开始。“刚开始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蔡永太说。
“都说卖蔬菜水果收益好,但我连基本的选种都不懂。做养殖,也需要资金投入。”蔡永太刚回村那会儿,经常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而孙克解所在的乡村,稍微有一点知识的,都去种水果了。再就是种蔬菜,这些收益都还不错。“我就自己种些粮食自己吃。”孙克解说。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他只能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在风调雨顺的基础上,能保证全家人的口粮所需,但无法从中获取额外的收入。
老陈在同一批返乡的人中,算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考虑到自己的土地离县城比较近,他选择了种植葡萄、李子、丑柑这类水果,消费群体面向县城居民。但由于常年脱离土地,许多农业知识并不熟悉,只能边种边摸索。老陈回到老家刚开始种植葡萄,由于葡萄架搭得过低,地上的虫很容易爬上架子,导致许多葡萄受病虫害。第二年又因为施肥过程中力度没掌握好,导致严重烧苗。

老陈家的葡萄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种地需要专业知识,村里年龄大的返乡农民工,很多因为文化水平有限,所以对于选种、施肥这些方面不是很懂,种出来的菜也不怎么样,有时候在集市上等一天也等不到别人来买。”老陈说,不像如今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返乡大学生,这些中老年返乡人员大部分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农业知识欠缺,因此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老陈在自家农田种上了丑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了农业知识方面的缺乏,年龄所带来的体力问题也在困扰着这群人。体力不仅是在外务工所需,也是做农活的基本条件。孙克解没想到,自己因为体力跟不上而离开工地后,同样也会因为体力的问题,面对土地力不从心。
孙克解家里种的是水稻,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插秧、收稻谷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对于有病在身的他来说,这些小时候熟悉的农活已变得艰难许多。“所以像打谷子、栽秧的时候,我还需要花钱雇村上的年轻人帮忙干活,基本上一天一人得给120元左右。”他说。
现实问题如何解决?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一些基层政府也实施了相应的举措。
2022年5月份,回到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的蔡永太面对着家里早已荒废的土地直发愁,他找到村支书李小玲,述说了自己的迷茫。李小玲帮蔡永太联络了村里的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考虑到蔡永太年龄较大无法承担体力耗费过大的农活,遂将其介绍到当地的农业产业园,从事金银花管护工作。在上岗前,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也对蔡永太进行了包括修枝、嫁接等金银花管护工作的专业知识培训。现在的蔡永太,每天有80元至120元不等的收入。



四川省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金银花金银花产业园(供图:南江县公山镇)
南江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返乡的中老年农民工,当地工作人员会在其返乡后主动取得联系,询问对方的就业创业意愿和需求并记录在册。同时,将收集到的岗位信息通过村微信群、QQ群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并点对点进行服务,帮助他们就业。截至今年7月30日,返乡后成功就业的农民工有4005人。
此外,针对一些有返乡创业意愿的中老年农民工,当地也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在城里做运输生意的李培华一家,因为疫情原因,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今年3月回到石光村,想要在村里找些出路。在与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交流中,工作人员了解到李培华有创业意愿,并具备养殖知识。为此,当地农民工综合服务站组成了项目专家团队,与李培华进行了深入交流,帮其分析市场、项目前景、地理环境等因素,经综合判断,在项目库中找到适合他们自身的创业项目——黄羊养殖,并在其创业过程中,确定一名专员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办理证照,协调创业担保贷款等。据南江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介绍,截至今年7月30日,当地返乡后成功创业的有198人,带动就业1275人。
如今,蔡永太当起了当地金银花产业园的管护员,对于这份工作,他表示相当满意。8月5日上午,在与记者的电话交流中,蔡永太开心地说:“真是非常感谢我们的人民政府,能让我们这些60岁以上的人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带领我们勤劳致富!”
责编 | 吕江涛


赞(5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17 09:2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29 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