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千与千寻》复播的成功:一部动画,何以走进成年人的世界?[10P]
本頁主題: 《千与千寻》复播的成功:一部动画,何以走进成年人的世界?[10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事了拂衣去


級別:光明使者 ( 14 )
發帖:2476
威望:17427 點
金錢:20746 USD
貢獻:29999 點
註冊:2011-06-06

《千与千寻》复播的成功:一部动画,何以走进成年人的世界?[10P]


动画电影在其一定的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些“狭隘”性,比如他的受众群体定位通常都是非常的明确——绝大部分的受众都是小孩子,受众的高度定位化也形成了他受众范围的“狭隘性”。
然后总有一些动画电影能够突破受众的壁垒,让没有孩子不是单纯的赔着孩子进入影院的成年人,心甘情愿的拿钱买票去看这部动画电影,并且看完之后,还会在网络上为动画电影间接的形成宣传,进一步扩大这部动画电影的传播力。
《千与千寻》、《齐天大圣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这些是不折不扣的动画电影,但是它们都摆脱了动画电影的受众瓶颈,成功的走进了成年人的观影世界里,并且受到了非常不错的反响。
以下以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来具体讲述,一部动画电影何以走进成年人的世界。
一、童话与现实相结合的元素
1、孩子们忠实于看到的童话世界
 
孩子们相对于大人而言,更喜欢这部电影表面化的一些东西,他们会对烧锅炉爷爷感兴趣,他们想要在玩过家家的时候,也加入锅炉爷爷这种身份;他们可能更加的热衷于研究“小煤矿精灵”,孩子们甚至幻想自己也能够拥有这些小精灵;他们会惊叹于漂浮在水上的列车,甚至拉着身旁的爸爸妈妈大喊自己也想要上这样的列车;他们也会惊叹于小白化身与白龙载着千寻在天上飞的场景。
 
孩子们相信这个洞内的童话虚假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他们被其中的各种现象所吸引,他们也会移情,幻想自己就是生活在这个有魔法的世界,看完电影之后,当他们走出电影院,家长领着想要去吃东西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反问,吃了这些食物,会变成小猪吗?
贪婪、金钱、真情、欲望,这些是大人们看电影的感受,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千寻的父母变成猪是假的,他们也知道这个童话都是假的。但是他们不在意这个世界的虚假性,而是体会这个童话中所展现的现实寓意。
他们会被千寻和小白的真情感动,也会对汤婆婆这个统治者产生厌烦。当千寻最后走出山洞,回望洞口时,他们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伤心感。
 
二、人物设定的典型性
电影中的人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角色,足够吸引很多的受众。
1、千寻
孩子们喜欢她,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对于同龄人,孩子们的互相吸引力是无法拒绝的。
 
而大人们喜欢千寻,是因为移情化的作用,千寻对于父母的坚持,对于爱的坚持,打动了许许多多的成年人,成年人会通过千寻的坚持,联想到自己人生某一段路的成长。
2、白龙(小白)
孩子们喜欢白龙是因为,白龙有着童年偶像化的作用,白龙虽然是小小年纪,但是已经是统领众多人物的存在。并且小白对千寻的一路保护。更重要的是,小白还会魔法,能够转瞬之间变成一条俊美的龙翱翔于天地间。小白拥有的这一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很难得到,但是又非常的想要得到的,“偶像化”形成了小孩子们对于小白的崇拜和爱戴。
 
 
3、无脸男
 
 
三、故事本身多重看点
一个好的电影,主要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不止能够打动小朋友,是能够打动所有看过他的人。
看多这部电影的,无论是哪类型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同身受。
《千与千寻》的故事非常的简单,就是千寻的一家偶然进入了一个魔幻世界,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被变成了猪,千寻在这个世界里得到了小白、锅炉爷爷的帮助,成功的得到了工作,经历给河神洗澡、唤醒无脸男、救助小白等诸多的事件,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成功的救回了自己的父母以及唤醒了小白的记忆。
 
每个人看过这个故事最为注重的点都不一样,有的是注重看千寻和父母的线索,有的是被无脸男的默默追求所感动,而有的人磕的是千寻和小白的cp。故事本身的多重看点,形成了其受众范围的扩大。
四、名人效应
 
《千与千寻》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同时也打开了成年人的心扉,你看过《千与千寻》最大的感受又是如何?



赞(1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10 18:4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9 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