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一种声音]新民晚报快评:90岁阿婆的哽咽和道谢刺痛了谁?
本頁主題: [一种声音]新民晚报快评:90岁阿婆的哽咽和道谢刺痛了谁?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wething007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008
威望:1050 點
金錢:103729 USD
貢獻:75 點
註冊:2007-10-07

[一种声音]新民晚报快评:90岁阿婆的哽咽和道谢刺痛了谁?

今天一早,看到了视频号“上海时刻”的短视频《刚才我很生气》。一位90岁的阿婆在电话里说,她一个星期只靠一颗卷心菜过日子,家里连霉烤麸、腐乳都吃光了,不想麻烦居委会,因为知道国家有困难……新民晚报“战疫·帮侬忙”接热线的记者王军,一个大男人,忍不住擦起了眼泪,说马上找人帮助她,为她送去生活物资,阿婆听后连声道谢,总共说了六个“谢谢”和“感谢”,声音里带着哽咽。

而此时“帮侬忙”负责人钱记者忍不住发飙了:“我已经在骂人了。我很生气!”他联系了负责保供的某位同志,但答复却是“没有物资”。最后,是志愿者为老人采购了面包、牛奶、鸡蛋、肉包、蹄髈、黄瓜等13种食物送去。其实,在视频里没有听到钱记者怎么骂人,只是批评了这位同志“有错”,但他的愤怒溢于言表。

看完视频,我心里无法平静,脑海里一直在盘旋一个问题:90岁的老人的哽咽声和道谢声刺痛了谁?

媒体被刺痛了。90岁的阿婆一星期只吃一颗卷心菜,这是在2022年的上海,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难以接受。昨天,本报接连发了两个短视频,继发布了老人的困境后又发布了求助的结果,尽最大力量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但是,要完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所有报道都符合读者和受众的期盼,还是很难。

让我们难受的还有阿婆的六个“谢谢”,这是一位善良的、不愿给人添麻烦的老人,有困难尽量自己克服,别人问她有没有东西吃,她都说有,“不想麻烦居委会”。对于别人的帮助,她发自内心地感谢……这样善良的老人,多像自己的外婆、奶奶啊。

朋友圈被刺痛了。今天这个视频已经刷屏,很多人都在转发,他们纷纷表达对新民晚报“战疫·帮侬忙”的点赞,这个帮助了无数人的团队在这个艰难的时候体现了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除此之外,他们想表达的应该是和钱记者同样的情绪。

钱记者之所以生气,不仅仅因为高龄老人缺少食物,而是在这种情形下遇到的冷漠和官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很想问问那位负责保供的同志,您父母家中物资有保障吗?如果这位90岁的阿婆是您家的老人,您还会这样冷漠,这样无情吗?

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听说了一件又一件不幸、伤痛和悲剧,我们难过、错愕,我们也知道,其中有很多事是疫情之下的突发,无法预料,措手不及,有些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但是,今天这个90岁阿婆家里缺菜,却是一个最没有技术含量最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都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解决,没有理由!

我也被刺痛了。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桌子上是我给女儿做的早饭:炖蛋和吐司,还有两片午餐肉。我自己一口也吃不下。对比90岁的阿婆,我觉得这样的早饭是奢侈。当然,餐桌和厨房里的东西有我清早抢菜抢到的,有小区团购的,也有街道发的,午餐肉就是政府物资。我们小区吃不上饭的老人也没有。想到我父母,他们80多岁了,不和我住在一起,最近我也加入了他们大楼的买菜群,发现团购和政府保供物资都是充足的,居委干部也十分关心。同样,上海大部分老人,基本保障还是可以的。

但是,我还是想问问,为什么这位90岁的阿婆会如此困难?她住在哪里?她有没有子女?多少天没有发物资了?有没有居委干部打个电话问问?另外,上海还有多少这样的吃不上饭的老人?能不能排摸一下?

这样的老人,哪怕只有一位,也不应该被遗漏。


被刺痛的,应该是我们所有人。(记者 邵宁)
PS:哎,视频已被和谐。

赞(2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02 23:0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10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