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有些人根本不想那么快解封
本頁主題: 有些人根本不想那么快解封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天目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983
威望:1797 點
金錢:4264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0-07-31

有些人根本不想那么快解封

 
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中,开封从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变成了一座极其惨烈的大监狱。从靖康元年十一月三十日金兵围城,到靖康二年四月一日金兵全部撤走,在这整整五个月(有一个闰十一月)的时间里,开封人民的生活用“水深火热”四个字来形容,毫不为过。

金兵驻扎城墙导致的死亡威胁,城市封锁导致的物资匮乏,缴纳巨额赔款导致的倾家荡产,中原地区大寒潮导致的气候恶劣,种种因素集合起来,让开封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游手冻饿死者十五六,遗骸所在枕籍”“围城日久,饿死者相属於道”“百姓嗷嗷忧疾饿死者日以万计”“死者过半”……从这些只言片语但是让人不寒而栗的记载之中,大家可以想见,当时开封的情况有多么的惨烈。

可以这么说:金兵早日撤走,开封早日解封,成为了当时绝大多数开封人心中最迫切的希望。

但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根本不想开封那么快解封。

不但不想解封,而且对他们来说,开封围得越久,他们的日子就越滋润。

我根据当时的史料统计了一下,大约有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是以王时雍、范琼等人为首的留守文武官员。

开封围城期间,因为以钦宗和太上皇徽宗为首的皇族被金人剥夺了权力,金人扶持的傀儡皇帝张邦昌出于对自己性命的担忧并不那么积极,反而是王时雍、范琼这样的中高级官员成为了开封城里最活跃的人。

他们帮着金人在民间搜刮金银,在开封城内帮着金人大肆抓捕皇族人员,用非常严厉的手段维持开封城的所谓秩序,非常讨金人的喜欢。

这次金兵围城,对他们来说不仅不是一场灾难,反而成为了他们加官进爵的机会。他们不但可以享受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欲和尊崇感,还能利用职权来为自己谋利,利用替金人催款的机会私藏珍宝,甚至为自己的亲属谋利。

比如王时雍,金人索要太学生的时候,名单上有他的女婿熊彦诗的名字,但是王时雍愣是把熊彦诗给替换了下来。

第二类是跟着王时雍等人浑水摸鱼的低级官员甚至一线办事人员。

这帮人本来在开封没什么地位,也没什么权力,但是现在开封因为封城之后管理系统混乱,他们立刻找到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一方面,他们跟着王时雍等人到处办差,享受了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尊贵感,以前自己要仰望的大人物,现在战战兢兢地听他们的呵斥和指挥。在封城之前,他们就是一个平平庸庸的低级散官甚至普通吏员,现在突然就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这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另一方面,他们在这些日子里,利用职权好好地满足了自己的私欲。他们按照名单去捉拿皇族人员的时候,调戏侮辱皇宫和王府的女性,连皇后的妹妹、王爷的宠妃都不放过。他们帮金国搜刮金银的时候中饱私囊,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

封城,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第三类是利用各种渠道发国难财的人。

开封围城之后,因为运输渠道的封闭导致物价上涨,到了一个让人惊骇的地步。开封在北宋末年的正常情况下,每天有十余万至数十万头猪入城屠宰销售,但是围城之后渠道禁绝,随之而来的就是肉价飞涨。

开封的猪肉从每斤一百二十文,猛涨至一斤三千文甚至四千文,而其他商品的物价也数倍增长,一斗米一千二百文,一斤驴肉一千五百文,一斤羊肉四千文……在这样的高昂物价下,开封城的猫狗鱼虾水藻都被市民抢食一空。

而在这其中,有偷盗国家粮仓售卖发财的官吏,有勾结实权人物囤积居奇的黑心商贩。他们平日里根本没什么机会发财,现在国难当头,他们反而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在开封围城的时候,尽管无数的百姓都想着早日解封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这三类人却是巴不得封城的时间越长越好。

封城的时间越长,他们越能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尊崇感,越能满足自己的私欲,越能挣到更多的钱。

一旦解封回归正常,他们不但要失去大部分特权,而且还可能被追责,你说,他们怎么可能期望早日解封。

不捣鼓一点小花招出来延迟解封就算好的了。

本文资料来源于《宋史·钦宗本纪》《宋史·高宗本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东京梦华录》等。

赞(2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25 10:0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11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