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原创]一些自己的想法
本頁主題: [原创]一些自己的想法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宋城老嫖哥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7941
威望:1501 點
金錢:8180 USD
貢獻:12345 點
註冊:2022-03-02

[原创]一些自己的想法

政府喜欢流行病,就像他们喜欢战争一样,因为他给了他们权力,给了他们控制,给了他们强制服从的能力。      小罗伯特.肯尼迪
武汉疫情使政客们看到,原来病毒是这样的好用,李文亮不服,死了。杀鸡儆猴,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就这样摁下了停止键,因为人人都怕死,人人都不想成为第二个李文亮,事关自己的生死,每个人都觉得政府是为自己好,感恩戴德。其实不过是政客眼里实验条件反射的猴子,一个个慢慢麻木,其实不是看不透真相,只是想活着,用谎言一遍遍欺骗自己。疫情中的暴露的问题,在上海重演了一遍,为什么不吸取教训,因为在武汉高层的观点是:反正要追责,要丢帽子,那干好干坏一个样子,有那个时间关心民生,不如想想怎么保住位置或者减轻处罚,反正自己是要被处罚,调离,烂摊子交给后来的领导吧。于是乎,各种领袖喜欢的消息,一个个网上报,没人管百姓的死活。援建两座医院的人施工完毕都没人管,更不要说那些疫情中心的百姓了。如今,吉林和上海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充斥着疫情的每一个环节,政府每次救助只救助他们认为重要的人,外国人和体制内人优先,有钱人其次,普通市民最后,至于那些卑微的,外来的底层支柱,没人在乎他们的死活,唯一能想起他们的时候,是解封后没人干活了。武汉疫情解封后,很多的车子再也没动过,人去哪里了,政府敢解释一下吗?不知道解封后的上海,是不是会重演一遍?


“大数据时代,没有所谓的隐私权,不要把自己想的太伟大,你只是大数据里的一颗尘埃“----源自《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你手机上有很多APP无时无刻不在采集着你的信息,分析着你的爱好,推荐给你你想要的、你喜欢的东西。
去年和在去成都的路上认识了一个人,他是某通讯公司的员工(A),中途他接了一个电话,大概内容是他朋友(B)想请他办事。
办什么事呢?
B的一个朋友(C)欠了他钱,但是C不知所踪,电话没人接,根本联系不上。
B打电话给A,问A能不能只用C的手机号码查出C的踪迹。
A的回答震惊了我:“可以,申请一下就好了;现在查的严,这种事情没有特定的手续有点困难”。
我装作没听见,可是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仅凭一个手机号,既然能查询到一个人的行踪和身份信息。
要不是因为“特定的手续”给了我一丝丝安慰,我差点把手机砸了,脾气爆没办法。

前不久,央视调查新闻报道:只需要一个手机号,就可以查任何人的身份信息,包括:
身份证号码、房产、购车情况、开房记录、通话记录、支付宝账号、收货地址详单、外卖收货地址明细、精准到地点和分秒的打车记录,甚至是实时位置都可以被精准定位。
前不久,央视调查新闻报道:只需要一个手机号,就可以查任何人的身份信息,包括:
身份证号码、房产、购车情况、开房记录、通话记录、支付宝账号、收货地址详单、外卖收货地址明细、精准到地点和分秒的打车记录,甚至是实时位置都可以被精准定位。

之后,我在一个码农那里了解到一个新概念“埋点”。
“埋点”的初衷是开发商为了获取用户数据,来改善他们的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而且国内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会“埋点”。
什么是埋点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手机程序里设置一个脚本。
它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你的操作:
知道你什么时候打开了微信,用了多久;
知道你什么时候用了支付宝买了东西;
知道你是否按照他给你推送的广告进行点击;
知道你的性格,你的购物习惯,知道你使用手机做的一切事情。
细思极恐有没有?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
我们每下载一个APP都要授予很多权限才可以使用,有的甚至需要实名认证、人脸识别。
我们最常用的打车软件,记录你的位置,了解你经常去哪里,下次可能去哪里。方便吗?确实方便。
但是你仔细想想,你的位置其实已经全部曝光在打车平台的服务器后台,当这家公司想为你提供一些上门服务的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你告诉他。
他只需要看一下后台数据,就能知道你家在什么位置,你什么时间段可能在家。
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很多无良商家们利用软件获取“大数据”坑害消费者的事情屡见不鲜。技术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使用技术的人却不敢恭维,这不,昨天一条刺眼的信息登上了微博热搜:人脸信息0.5元一份。除此之外,很多互联网APP都有这么一个现象:同一件产品或者同样的一项服务,对不同的人展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从本地火车站打车到公司的价格,我和两个朋友最后支付的钱却不一样:我的是22元,另外两个分别是25元和16元。
要说支付过程中有优惠券或者其他补贴吧,这也能理解,关键是没有啊。
不得不说,国内的很多APP,操作这种“杀熟模式”,可以说是得心运手了。
当然,相对于大数据运用的另外一件事情,这都是小打小闹了。
玩得比较大的,就是距离我们比较远,运用“大数据”左右美国总统的选举了:
2018年,国外社交软件Facebook爆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数据泄漏事故,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遭泄露:
数据分析公司简称(CA),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违规获得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大数据",并成功地帮助特朗普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
这5000万的数据有什么用呢?
CA通过它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模式、政治取向,把所有人分类;向他们定点散播希拉里的负面新闻,阻止选民投票给希拉里。
比如你喜欢枪械,他会向你散布“希拉里要禁枪”之类的假消息。
比如你本身还在希拉里和特朗普间摇摆不定,那么他会定向散布各种希拉里的假丑闻,无形中拉低别人对希拉里的好感。(大数据内容摘抄自网络)

关于大数据面前,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内的通过网警和反诈骗APP监视及其它软件监视普通民众,大家觉得外国的讲人权,不会干这些事儿。其实,国内和国外的政客是一样的,人权和自由只是给那些金子塔顶端人的,你国外,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本质都是一样的(这件事不信各位可以咨询一下懂技术的朋友,一定要跟我杠外国人不会干这个的我也不怪你犟,你开心就好)。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只有自己够强大,无论在哪儿,都能够得到尊重,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不然的话,就算你移民了,其实也是一样的受歧视和受虐。

赞(1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11 21:4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9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