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祸从口出的——管住嘴,一是吃,二是说
本頁主題: 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祸从口出的——管住嘴,一是吃,二是说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库哈斯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809
威望:364 點
金錢:370 USD
貢獻:272 點
註冊:2021-10-27

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祸从口出的——管住嘴,一是吃,二是说

刘禹锡
本来吧,他是一个官运亨通的人,
虽然靠山倒了,
但没多久就被召回了长安,
然鹅,不甘寂寞的他做了首诗:

《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啥意思呢?
就是嘲笑那些朝廷新贵,
咋样?哥又回来了吧,
哥又要站C位啦!
结果惹恼了宰相武元衡,
于是刘禹锡在长安屁股还没坐热,
就又被贬出去了。









等到新皇继位,
唐文宗一想,
刘禹锡这人应该还能用,
就再次给他召回长安。
然鹅,刘禹锡不长记性啊!
非要站在舞台中央,
宣告自己王者归来,
又写了首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朝廷里的人是一波又一波的换,
但是最后却是哥回来了

关键这还不是最嘚瑟的,
最嘚瑟的是这首诗还有个序,
序的结尾有一句:
“以俟后游。”
意思是说,
我先提前再写好一首,
等着下次被贬回来直接用。
当然,结局很明显,
刘禹锡又被大佬们给踢出了长安城。





单说武则天到了晚年,有点怠慢朝政,心思全都放在了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的身上。二张借得宠而飞扬跋扈,得意忘形。即便皇家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也都忍气吞声。

公元701年一天,三个少年人就在家中聚在了一起。这三个少年人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就是李重润、武延基与李仙蕙夫妻 。

李重润是什么人,那是唐中宗李显的太子,也是武则天的孙子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孙子。武延基可是武承嗣的儿子。如果武则天把皇位不传给李家,而传给了武家,那么就是武承嗣可以继承大统。武延基那可以继承武承嗣“魏王”封号的人。所以,无论武则天将来把皇位传到李家还是武家,李重润和武延基可是皇嫡长孙,二人有一个可以成为将来的皇帝。李仙蕙就是唐中宗第七女。

武延基和李仙蕙虽然出身李武两家,但是小夫妻的感情倒也很好。这三少年人,本来就是血统纯正,绝对是大唐的将来的“潜力股”,自然对二张的嚣张十分不满。三个人关系不错,也就自己家中发了几句牢骚,说了说二张的坏话。没想到,就是几句怨怼之词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报告给了二张。二张马上到了武则天那里加油添醋的诉苦,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武则天一听,勃然大怒,立刻对自己内孙外孙下手了。

《新唐书》中说,三个孩子立刻都被召入宫中,武则天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为了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狠心一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然后让武则天的交差,武则天这才满意。可怜李仙蕙死时候才17岁,李重润和武延基也才二十多岁,祸从口出的几句牢骚话就断送了青青性命。

好了,故事似乎讲完了,但是这样讲故事就容易造成读者的知识碎片化。接下来,我说说这个故事后面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
为什么武则天会为二张亲自干掉自己的亲孙子,而且是将来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孙子。怎么说武则天也算是一个政治家,绝对会让感情服从政治的需要。中国自古帝王很少为了区区的男宠或女宠而残杀自己儿孙的。难道是武则天老糊涂了?当然不是。当时对二张的有微词的人也不少,武则天则不处理,但对自己的亲孙子说了几句牢骚却下毒手。这只能怪这三个少年太不谨慎了。

一个女人把持江山真的太不容易,更有戒备之心。为了个人的统治,武则天可以把一切政治威胁除掉。想想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就是著名的章怀太子,很有文韬武略,这让武则天感到不安全了,正好李贤的男宠杀人了(又是一个同性恋),正好借这个罪名把李贤贬到巴州,最后逼其自杀。而李重润和武延基那可是将来皇位的接班人呀,武则天年老了,最关心是后代对她的统治态度问题,自己的政治遗产是否继承下去。可是这两个年青人发牢骚,摆明就是对武则天的现在统治不满意么?别人说几句牢骚没有关系,但是将来皇位继承人也发牢骚,一旦等他们即位,还不彻底推翻自己的政治主张呀,否定自己。所以,赶紧杀之,以绝后患。

表面上是为了二张,实则为了自己统治的将来的历史评价问题。

这二人一死,李家和武家一下就心慌了。以前只是这两家争夺江山,现在武则天为了二张能把两家的将来的皇位继承人杀了,说不定二张真能成为第三家皇位争夺者。所以,李武两家大唐最有大政治势力联合起来,一同要对付二张。四年以后,于是发生了“神龙政变”,"五王"大臣与武李二家合力诛灭了二张,逼着武则天退位。大唐江山又回到李家的手里。

唐中宗李显登上皇位以后,并没有对武家下手, 相反中宗这个皇帝竟然亲自安排自己老婆韦后和武三思幽会,他当面侍候。韦皇后居然养了三个小白脸,李显只能装着看不见,这个绿帽子可是太绿了。为什么一个皇帝这样的窝囊,其实就是一个原因,“神龙政变”之所以这样容易成功,没有反对势力,就是武家和李家联合,武则天和二张成了孤家寡人,所以政变就轻而易举了。这说明武家还很有势力。

就算是自己的老婆和武三思不干不净,李显又能怎么样。李显一方势力斗不过自己老婆和武家两方势力的,只能自保,即便带了绿帽子。到后来,武三思干脆劝韦皇后干掉李显,自己当女皇。于是韦皇后、上官婉儿还有安乐公主(李显与韦皇后女儿)结成团伙,毒杀李显, 立李重茂为少帝,韦皇后临朝执政,大有效法武则天的意思。

武则天四个儿子,老大李弘,老二李贤,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遗传政治基因,武则天当然要除掉。老三李显,就是为了即便甘心自顶绿帽子,但是最后也被自己老婆和女儿毒死,真是窝囊透了。老四李旦也很窝囊,为了自保,犹如傀儡任人摆布。这哥两能活下来,早就被武则天吓破了胆,深得“王八”保命的哲学真谛。倒是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唐玄宗)却雄才伟略,最后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干掉了韦皇后集团和武家。李家才重新独揽大权。

前因后果交代完毕,武则天以后的左右政治局势的力量演变大家就清楚。所以,三人被杀表面上是二张的原因,实则是武则天心中对将来继承者的担忧和不满。对于武则天来讲,只有权力才是保证自己一切的基础,一旦谁威胁自己的政治统治,别说亲儿子亲孙子了,自己男宠又算什么?武则天在二张之前那个爱的死去活来的男宠薛怀义下场如何?还不被杀了。

二张只不过替人受罪。二张也不是傻子,这一下就把李家和武家彻底得罪了。已年过七十的武则天还能活几年,一旦武则天死了,还有他两好日子过么?所以,为了自保也加紧培植自己势力。但是不能不说武则天还真是一个政治家,总能把握各方面势力的平衡,二张的党羽多是文人,而朝廷大权却在狄仁杰和张谏之等手里,这为后来“神龙政变”打下基础。二张还真的只在床上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干预,史书却很少见,最起码在丞相任免上二张还是起不什么作用。

历史总要为统治者服务,武则天毕竟是正统皇帝,这是要肯定的,至于武则天的锅谁来背,当然是靠出卖色相的二张兄弟了。即便不是二张,武则天发现自己儿孙一旦对自己不满,也会找个借口杀掉的。对于武则天来说,谁都不重要,只有自己的统治最重要!谁都可以是棋子,真不愧是一个政治家!

当然对待历史个人有个人看法,史书这东西毕竟是人写的,总会有作者的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因素。就像cctv10百家讲坛中,中央民族大学的蒙曼和陕师大的于赓哲在介绍这段历史时,具体看法也不一致。学历史的人最难得要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能机械的引用史料的照本宣科。
我今年过年时候,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个想法,特意开车去了一趟乾陵。九十年代初在大学学历史,系里组织学生去过一次,那时仅仅只是有课本知识,不像现在一样,走遍了很多地方,也看过很多博物馆和遗迹,能看懂很多东西了。

下面就介绍一下有关乾陵的墓葬知识和我的体会。

乾陵,就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因位于西安的西北方向,属于乾,故称乾陵。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发现墓道口,所以一直没有被盗。据说此墓有珍宝五百吨(也有说七百吨),因为史书记载唐高宗下葬时,武则天把全国的四分之一的财富陪葬。武则天死的时候,把宫的三分之一的珍宝陪葬。学界推测,中国著名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可能就在乾陵里面,因为唐太宗的昭陵里面没有发现。这乾陵宝贝真能和秦始皇陵有一拼。

乾陵区域包括十几个陪葬墓,其中就有三个陪葬墓最隆重,这就是章怀太子墓(武则天二儿子李贤)的; 懿德太子墓(李重润的);永泰公主墓(李仙蕙的)。这三个是被武则天逼死的,这三人属于武则天的罪人,按唐代陪葬规则,不能当成陪葬墓(只有最亲近的人和有功大臣),但是为什么李显把这三人的墓放于乾陵,显然是为了给自己的哥哥和一双儿女翻案,否定母亲逼死自己孩子这件事。






赞(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20 09:0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7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