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Cool Movie]新蝙蝠侠
酷的人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4282
威望:48991 點
金錢:10000016 USD
貢獻:2999999 點
註冊:2020-01-01
認證: 技術區認證會員
2021-03-07

[Cool Movie]新蝙蝠侠





[size=4]



前方," 谜 " 雾重重——

新蝙蝠侠

The Batman

 

根据海外数据,不论票房或口碑。

它是最有可能完成 " 救市 " 的大片。

 

昨天我终于看完了。

不必多说,论质量它是国内目前能在影院看到的独一档大片。

但走出影院,思绪不禁飘到电影以外。

结合国内境况——

疫情反复,市场低迷,影院停业(部分)……

电影的意味变得丰富。

不仅指向票房和市场。

也不只关于某个坚不可摧的孤胆英雄。

它暗中指向更广泛的我们——

处在绝境与幽暗中,有资格谈 " 拯救 " 吗?

01

Cinema

如果要为《蝙蝠侠》找出唯一的关键词:

黑。

黑,首先是一种态度——

对某种绚丽的、善变的流行密码的反叛。

2019 年,马丁 · 斯科塞斯曾经有过一句著名批判,挑起轩然大波。

漫威电影不是 cinema,是主题公园。

他随后在采访中解释了什么是 cinema:指代向人传达情绪和心理体验,有艺术表达的作品。

 

这一言论在当时电影圈引起激烈辩论。

显然,它也刺激到某些创作者——

尤其对于 14 岁时就把《愤怒的公牛》评价为 " 这是我看过的执导水平最高的电影 " 的马特 · 里夫斯来说。

他对偶像老马丁的话耿耿于怀。

我明显能看出导演有一种偏执:

我不想拍主题公园,我就想拍 cinema。

主演罗伯特 · 帕丁森也看出来了 :

他做事有板有眼,要拍很多遍,开始我以为自己演得不行,后来才明白他在为整部电影选镜头,他并没有拍很多东西,只认准一个角度反复拍。

我相信,观众也能感受到。

电影几乎看不见轻佻的娱乐性元素。

取而代之的,是强迫症一般沉稳、神秘、厚重的影像风格。

 

 

 

导演让光影替代剧情、台词、甚至蝙蝠侠本人,充当着最激进的表达者。

注意光源——

或掩映,或遮挡,或有着极为夸张的反差。

这来自摄影指导格雷格 · 弗莱瑟。

他刚刚凭借《沙丘》拿到奥斯卡提名,对这回的《新蝙蝠侠》有着更清晰的定位:

创造光明的黑暗。

我翻译翻译:

使用低亮度自然光和高对比度场景,会让画面始终保持强烈的情绪冲突,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

 

 

 

 

而这些,注定它是一部属于大银幕的电影。

也难怪导演马特 · 里夫斯亲自给院线经理们写信,希望电影院能够提高画面亮度,让观众获得最佳体验,不要错过暗部细节。

 

画面还只是开胃菜。

更强的,是配乐。

导演在采访中盛赞了电影的配乐——迈克 · 吉亚奇诺,他写过《飞屋环游记》《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是好莱坞著名电影配乐家。

迈克带来了灵魂,他带来了恐惧,带来了像这样的电影所需的所有情感和氛围暗流……你几乎无法表达他呈现了什么——你只能感觉到它,他是如何通过音乐表达与故事的关系。

甚至还为此使用了涅槃乐队的名曲《Something In The Way》,去塑造电影中的氛围。

这方面我没法直接描述,配合着前边的画面,直接听吧——

画面 + 配乐。

让电影悄悄越过第四面墙,在影院为观众筑起一个密闭而高压的场域,时时刻刻搅动着你扭曲的情绪。

导演试图借此补全超级英雄电影不够 "cinema" 的地方。

做没做到先不说,但就这顶级的视听效果,完全值得去电影院亲身感受。

绝对值回票价。

02

黑色电影

《新蝙蝠侠》的黑不仅体现在视听。

更在讲故事的方式。

好莱坞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诞生过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黑色电影。

一般指代好莱坞侦探片,有几个很鲜明的特点:

1、底层丛林的背景;

2、困于宿命的人物;

3、悲剧结局。

这一模板无比成熟,以至于后世很多作品都向它致敬:比如《独行杀手》《唐人街》《洛城机密》。

而《新蝙蝠侠》致力推行 " 黑色电影 " 的回潮。

硬汉 + 侦探 + 犯罪。

这种略带古典的气质,是它与过往的超级英雄片一个重要的区别。

尤其是,写实的痛感。

几乎看不到超出这个时代的高科技。

甚至历来酷炫的蝙蝠战车,电影里也简化为一辆改装版的有氮气加速功能的美式肌肉车。

 

至于披风改编的滑翔翼。

帅是帅,帅过之后,也摔得足够疼……

 

不够爽?

一个细节告诉你 " 爽感 " 在哪:

被警察追了九条街的蝙蝠侠,被逼到大厦天台边缘,没办法,只能用滑翔翼了。

呼,吸。

探头,回头。

他在犹豫什么?

不是什么诱敌深入的计划。

他只是像所有普通人一样,怕了,怂了,需要壮胆罢了。

一个动作,让蝙蝠侠回归角色:

内心有缺陷的大男孩。

《新蝙蝠侠》试图剥离他超级英雄的部分,还原他作为人的一面。

这是布鲁斯 · 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第二年。

他不断用私刑打击罪犯,哪怕伤痕累累,践行着自己的道德,称自己为 " 复仇 "。

这是一种快感。

 

 

但却因此,被人骂为怪胎。

一边是沉浸其中、食髓知味,他终于找到了封闭内心痛苦的方法,用自己的能力去实践正义。一边是生涩、不熟练,他还会迷惘、彷徨,怀疑自己,没法面对大众的争议做到熟视无睹,泰然自若。

撕裂贯穿全片。

眼前的英雄,不过是幼年期的蝙蝠侠。

也因此,他为了调查谜语人杀人事件被各方牵着鼻子走。

面对老奸巨猾的敌人,只能无能狂怒。

 

成长从哪开始?

—— " 父亲的坠落 "。

曾经父亲托马斯 · 韦恩是蝙蝠侠的偶像,而当父亲形象出现裂痕,走下神坛。

蝙蝠侠也跟着开始动摇,开始反思。

 

 

但只有父亲,那电影不过只是伊卡洛斯神话的一次变式。

别忘记还有一位重要角色——

猫女。

如果说父亲映照着信念的动摇,那猫女则反射着欲望的涌动。

幼年期蝙蝠侠遇上青春期 " 猫女 "。

这时的她还没有精致的皮头套,只是用简单的针织帽遮掩。

 

丝毫不妨碍蝙蝠侠动心。

一个以为自己是天煞孤星的男孩,意外发现自己的同类,Sir 似乎都能看见他内心的小鹿。

《新蝙蝠侠》应该是把二人关系表现最直白的蝙蝠侠电影。

调情,暧昧,亲吻。

可他们依然没有走到一起。

为什么?

这也是导演表现蝙蝠侠不成熟的方式——

这动心,并不是爱情。

而是蝙蝠侠想为自己的脆弱寻找一个港湾。

 

 

当道德、信念、欲望……这些选择摆在年轻的蝙蝠侠面前时。

他该怎么选?

我们又会怎么选?

这可能是才是这部电影的价值。

对布鲁斯 · 韦恩成长的着墨,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面具之下,累累伤痕。

更重要的,他还是人,会有彷徨,无助,狂怒,呐喊,不那么酷。

作为一部超英电影。

它注定无法取悦所有观众。

但这是一篇动人史诗,必须要有的开端。

03

镜子

说来也巧。

恰恰在马丁 2019 年的发言之后,超级英雄电影就迎来 " 救世主 "。

《小丑》。

全球斩获 10 亿美元,影史票房最高的 R 级电影。

更帮超英电影正名,历史性地拿下威尼斯金狮,奥斯卡影帝……

原因?

电影质量过硬,也有时代助推。

这与以往超英电影形成鲜明的对比。

《新蝙蝠侠》显然受到《小丑》影响,展现出这个时代超英电影的某种共性:

相对过去激爽拯救世界桥段。

它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关注原生的伤痕,尤其是,关注那些被镜头忽略的愤怒与不甘。

对,不甘。

保罗 · 达诺饰演的谜语人,一个长相平平无奇的草根。

 

而他制造多起凶杀案的原因,很直白。

揭露哥谭市的肮脏腐败。

过去,它可能只是坏人的借口。

但《新蝙蝠侠》里,随着调查层层深入,主角团发现被谜语人谋杀的高官,几乎全都不干净。

贪污,受贿,枉法……与黑恶势力狼狈为奸。

回头看蝙蝠侠的无能狂怒。

是不是就能揣摩出新的意思?

 

都是动用私刑惩凶,你并不比我更有道德。

这一层的对比让蝙蝠侠存在的意义彻底崩塌。

现实的哥谭,因此显得并不那么值得被拯救。

毒品泛滥,罪恶横行。

下层愤怒而冷漠,上层奢靡而腐败。

蝙蝠侠的所作所为并不为大众认可,哪怕是切实受惠的警察,也叫着他怪胎,随时准备扯下他头套,把他绳之以法。

 

谜语人和小丑们的愤怒似乎能够获得更大的共情。

回到文章最开始抛出的问题。

即——

当凌空高架的 " 正义 " 被彻底稀释后,蝙蝠侠(我们)还谈何拯救?

导演借角色之口数次拷问:

从黑帮大佬,到阿尔弗雷德,都在劝。

 

 

再次。

导演将表达藏在画面里——

一处极细微的对比(无拉踩)。

05 年诺兰版《侠影之谜》,有个震撼所有观众的画面,蝙蝠侠出场。

仰视镜头,蝙蝠展翅从天而降。

《新蝙蝠侠》呢?

同样是最高光处,蝙蝠侠从高处跃下拯救平民,但处理方式相反。

远景俯视,英雄落入泥潭。

 

 

英雄不再称神。

或者,电影把 " 拯救 " 的解释权交给观众自己。

这是《新蝙蝠侠》为当下超英电影提供的一种新可能:

超级英雄不再是高举正义旗帜的时代先锋,而是贴在地面上的一面镜子,反射着动乱中人性的底线。

从这面镜子里看到的东西。

是肆虐的情绪。

还是稀缺的坚守。










赞(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19 23:3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5-25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