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我在看历史资料,我爸走过来说,看你天天批评这批评那的,能成什么大事?崇祯做的有什么不对吗?我要是他,谁反对我,我就砍谁的脑壳!
我听得心里一阵寒意,没敢当他面问一句:你要是当皇帝,做儿子的对你有不满,你也要杀头么?
后来视频聊天时,他会苦口婆心劝我要少发朋友圈,一天发几条甚至十几条是很不成熟的表现,而不成熟的男人没有女人会喜欢的。
我只能一笑了之。
表达自己不是为了博得女性或男性喜欢,就简简单单装个逼不行吗?好笑的东西大家乐一乐不行吗?对某件事有疑惑和朋友交流观点不行吗?学到了新的知识有自己的想法输出来不行吗?
于我而言,心里有想法不说出来是很难受的,这与肚子饿了催人觅食享受口舌充盈的快乐,性欲涌上来时驱使你我宽衣解带尽情宣泄一般,并无二致。
表达即存在,当我不说话时,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快死了。
我的表达欲是充分的,像干柴吐的烈火噼里啪啦,每见一个人,路过一棵树,看一个故事,听一首歌,坐一段地铁,屏幕上滑过的遥远的瞬间,我的眼睛都如同吸尘器,吸了样样人间景致:好笑的,动人的,愤怒的,惊奇的,可爱的,美与丑,善与恶.......
如果我吸收了这么多而不分享出来,我就会堵死了。
我收到过很多评论,褒贬都有:
“天啊,你一天发的朋友圈比我半年都多!”
“我老公一个月都说不了你这么多话!”
“你不累吗,话不是一般的多!”
“太闲了你,有这时间打字,不如去多做实事!”
在习惯了沉默的人看来,话多仿佛是种精神疾病。
而多说的话如果还是“负能量”,那就会更加反感甚至痛恨。
大家对“毒瘤”没意见,但是对有人把“毒瘤”讲出来有意见。
大概因为在我们这里,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追求“整齐划一”,不喜欢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发型、不同的装饰、不同的外形,尤其是不同的声音。
我们且先不谈一个人所表达观点的正确与否,对一个人的表达欲望和法定权利的尊重是文明的体现,也是思想碰撞出火花的必然,法律都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不断调整和完善条款和释义,边界无限外沿且清晰,在新的矛盾场景里,新的权利和义务又诞生了,我们在这个范围内去挖掘需求并满足它,从而创造社会价值,获取回报并得到法律保护,这就是新事物推动社会发展的本质。
而这些种种的背后,都源于一个根的东西---基于表达欲的充分表达。
在
《知识分子的堕落,是巨轮沉没的开始》一文中,我谈到理念世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组成了我们每个人都所处的三原色世界,其中以学术研究为表达方式的理念世界的根本精神,就是质疑。
也就是说,质疑是连接并解析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落差的根,学术或者说学者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与指导是在满足与不满足中互相彼此推进的,事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被它的后一阶段所质疑并替代。
而现实世界中的矛盾解决,质疑和反对声音的作用就显得更加淋漓尽致。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出来表达某种声音,那么这种被压抑的声音背后的欲望和诉求就不会得到正视与讨论,这会逐渐地让一个人内心的不愉悦积淀,长期的精神压力叠加抵达阈值后,人就会不堪重负而情绪崩溃,继而摧毁一个人的原本健康的心理反应机制,使一个人的思想趋于病态,最终会扭曲他的行为,伤害他人和社会。
一个人想在法律语境里要一个交代而不可得时,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在丛林语境里给社会一个交代。从来没有什么伤疤,我们拿块布捂着就不见了,也从来没有什么丑陋,大家装不看见,就真的消失了。
你扭头蒙眼逃避的东西,就像路上的一坨牛屎,如果没人铲走它,你没踩到,总会有人踩到,这一代没踩到,下一代总是逃不掉的。
一个人说的话让自己感觉不舒服,和我了解的不一样,和别人不一样,和上面说的不一样,就想让他闭嘴,这是一种有毒的思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心平气和接纳不同的声音畅快表达,我们就即将迎来文明的曙光。
赞(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