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5][b] [Missing Yue]为了反内卷,这群“985名校”的学生选择成为”废物“
[size=3][b] 内卷,对于当今社会的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场无法苏醒的噩梦。 它通过非理性的竞争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面对工作还是学业,几乎每个人都被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拼死挣扎。 然而,在这股浪潮下,有群人却特立独行,面对学业受挫、考研失利,他们没有争取调剂,也不打算 " 二战 ",而是大大方方表明自己一无是处,在承认自己是个 " 废物 " 这方面,显得非常有智慧。 在了解过他们的身份后,你可能会更加诧异——这个自嘲为 " 废物 " 的群体,大多数成员都来自属于 "985"、"211" 的名牌大学。 一 名校 = 精英? 这个自嘲为 " 废物 " 的群组成立于 2020 年,全名为"985 废物引进计划 "(下文简称为 "985 废物 ")。和组名一样,这里主要收容了来自 "985"、"211" 院校的失意者。 这里的组员都自称为与废物谐音的 "five" 在这里,几乎所有帖子的精神内核,都离不开失败二字。他们或是由于学业艰难,产生了对毕业的担忧;又或是因为事业不顺与家里人的不理解,进而对前途迷茫不已。 而当要考虑的事情从考研变成了毕业、考公、求职后,他们的焦虑与不安更是溢出屏幕。 尽管一群学霸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探讨着 " 失败 " 相关的话题,多少会有些 " 无病呻吟 " 的意思,但这并未阻碍 "985 废物 " 影响力的扩大——成立仅仅两个月,该小组就吸引了 8 万多人的加入。究其缘由,除了 " 废物 " 二字所自带的强烈共鸣感外,小组内与前者并行的热词 " 小镇做题家 ",也是人们关注这里的另一个因素。 " 小镇做题家 " 与 "five" 一样,都是 "985 废物 " 组内用于自嘲的称谓。从 " 小镇 "、" 小县城 " 出身的学子们,通过 " 题海战术 " 进入到了梦寐以求的名校后,发现原本那套 " 做题解决一切 " 的价值观已经不再适用。在评价体系多元化的社会中,眼界、社交能力等其他方面存在的巨大短板,让只会 " 埋头苦读 " 的他们无法适应,进而四处碰壁,遭遇失败。 " 名校 " 与 " 失败 " 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让 " 小镇做题家 " 这个略带调侃的称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许多有着类似经历的人这才发现," 名校学子 " 与 " 精英 " 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和 " 学业平平 " 的自己一样,也会有对社会的不适,对前途的焦虑。 提到名校与精英,大部分人脑海中通常是这样的画风 由此," 小镇做题家 " 彻底火出了圈,它与同时期出现的 " 躺平 "、" 打工人 " 等词一道,成为了许多人用来自嘲的 " 贬义词 "。其适用范围,也从原本出身小镇的 "985 废物 ",扩展到了几乎所有即便埋头苦读但仍然要面对失败的人。除了作为时事热点出现在新闻报道外," 小镇做题家 " 与 "985 废物 " 也成为了当时高中语文作文题、各大平台自媒体的常客。 现在你依然能找到以此为题材的高中作文题 而在知名度扩大的同时," 做题家 " 们也忍受着因为外界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痛苦。同年 11 月,来自四川甘孜的藏族小伙丁真因为颜值横空出世,而在 " 做题家 " 们看来,丁真因为一张脸而一夜爆红,自己寒窗苦读却仍然饱受失败的折磨,这样的强烈对比自然便产生了不满。而这样的讨论让不少正在兴头上的媒体大为光火,与媒体的唇枪舌战、外界的阴阳怪气都让 "five" 们痛苦不已。 在 "five" 们经历折磨的同时,本该是他们坚实后盾的家人与长辈,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 " 自救 " 的阻碍。在不少人,尤其是长辈的眼中,孩子考上 "985"、"211",就几乎就和 " 成功 " 划上了等号。" 名校光环 " 在让家里人以此为傲,并对外吹嘘的同时,也给孩子套上了一副无形的 " 枷锁 "。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因为担心家人的失望与不理解,他们只得将情绪宣泄在匿名的网络上,并以此寻找慰藉。 但在倾诉自己痛苦过去的同时,大家却不愿意就此彻底 " 躺平 "。在组内帖子的回复中,互相加油打气,提供各种建议的留言占据了大多数。此外,讨论内容的多样化也让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活跃。从考公考研到转行求职,再到相亲与心理焦虑,你在这儿能找到的帖子内容几乎五花八门。 至于已经 " 脱离苦海 " 的老组员们,也会积极开贴,系统性的为大家提供上岸经验、求职攻略等 " 自救 " 干货。 总之,这里并不是一个看起来什么都能往里扔的 " 垃圾桶 ",而是一个通过分享经验与心得,来帮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走出迷茫与失败的 " 加油站 "。 二 树大招风 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后,"985 废物 " 小组变得更加热门。面对大量想要加入的网友,小组不得不放宽了原来 "985"、"211" 的名校准入门槛,改为填对暗号即可加入。 于此同时,"985 废物 " 小组也开始在微信公众号、B 站电台、微博上进行 " 扩建 ",并通过举办向组员征集主题曲和歌词的 " 校歌征集 " 活动,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 但他们在其他平台上的热度并没有持续太久,开设的账号也在 " 校歌征集 " 活动后,陆续销声匿迹,不再发布新内容。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突然 " 暴死 ",而恰恰是他们热度急剧上升的证明——组内的内容正在逐渐失控。 他们的微博上次发帖停留在了 2 年前 随着组员的不断增加,大家讨论的内容开始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例如到哪儿都能带起节奏的男女权利话题;又或者是盲目的 " 贴标签 ",攻击他人;甚至还有人看准了组员们希望摆脱困境的心理,开始招摇撞骗 ... 类似的内容在举报帖中屡见不鲜 面对这种情况,组长与管理员们不得不放弃新开的账号,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发帖,呼吁大家理性讨论。此外,他们通过更严格的规则与常态化的维护,来保证组内的正常秩序。在这套 " 组合拳 " 下,小组的发帖内容逐渐恢复理性与正常,而小组规模的病态增长也得到了遏制。 三 重归平静 就和 "985 废物 " 小组表面上看着颓废,实际上是在积极寻找出路一样。借着 "985 废物 " 与 " 小镇做题家 " 的出圈,类似的群组开始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决定逃离 " 内卷 ",重拾自我。 在 "985 废物 " 的豆瓣小组页面,你可以找到一些像" 同辈压力研究中心 "、" 考试失败垂头丧气互相安慰联合会 "等小组。 类似的群组在豆瓣上还有很多 虽然名称不同,但他们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其中你依然能找到不少有关如何 " 自救 " 的帖子。此外,在倾诉自己失意的同时,你同样能收获大家温情的鼓励与理性的建议。 在这个内卷盛行的年代,"985 废物 " 小组借着 " 名校 " 与 " 失败 " 的噱头成功出名。尽管遭遇了一些风波,但令人庆幸的是,它们没有丢掉共同进步,逃离 " 内卷 " 的初心,并将其成功延续至今。在为 " 失败者 " 们提供休憩港湾的同时,"985 废物 " 也作为一个标志,影响并帮助到了更多的人。 而对于身处其中的 "five" 们来说,虽然小组的热度已大不如前,但这反而是件好事。因为他们终于能静下心来,与同好们安安心心的交流心得,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出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