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从范可新到女足姑娘:其实没人懂她们
本頁主題: 从范可新到女足姑娘:其实没人懂她们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蛟龙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202
威望:282 點
金錢:5669 USD
貢獻:30470 點
註冊:2014-05-05

从范可新到女足姑娘:其实没人懂她们

【笑,人人欢笑;哭,独自垂泪。】



1

掌声响起鲜花捧上,都是只有在你登上领奖台的时候才会有。

2022年2月5日,范可新搭档曲春雨、任子威和武大靖获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

范可新圆梦冬奥冠军,夺冬奥首金。

当地政府当即宣布,“奖励100万。”范母回应,“不能把奖金放在第一位,要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

那么,这一条为国争光的道路,范可新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2

1993年,范可新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七台河市被称之为中国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的摇篮,王濛也出生在这里。)

范可新的家庭非常贫困, 7岁的范可新开始学习舞蹈,但因为没有钱交学费,颇具舞蹈天分的范可新学了一段时间后被迫放弃。

8岁时加入滑冰队,10岁被选拔到哈尔滨市。15岁就获得了全国短道速滑联赛哈尔滨站女子500米冠军。

17岁被正式召入中国国家队。同年,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短道速滑世界杯,和队友周洋、刘秋宏、张会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成为世界冠军。

从10岁入队到15岁成名,这中间的5年训练时光里,是范可新的“疼痛青春”。

与10多个孩子挤在地下车库里一起生活,借用的是市体校的冰场,每天只能练午夜冰,也就是凌晨两三点被叫起来训练,因为白天的冰场得先供市体校的运动员训练。

范可新一家人挤在不足10平米的小屋里,全家唯一的收入,是靠着父母在地下室里给人修鞋赚钱,由于家里生活贫困,范可新曾经连几十元钱的衣服都不舍得买,甚至一度贫血连饭都吃不好...



成名后,范可新接受采访,“家里很穷,根本没有钱买一副冰刀鞋,2500块钱,可能就是家里一年的生活费,我只能努力训练,去改变家里的条件。”



所有的改变,都是被发生的。




3

从全红婵到范可新,命运使然的前提背景,几乎是一样的。

全红婵少年成名,原动力是为了挣钱给母亲看病,范可新努力训练,是为了挣钱改善家里的条件。

夺冠之后,地方领导连夜带人给全红婵家里翻修了新家,市政府直接宣布奖励100万给范可新。

十年苦功,一朝成名,名利双收。

我支持给予冠军选手丰厚的物质奖励回报,这是他们应得的。

然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对于那些非冠军选手的关爱,以及冠军选手成名前的保障。

夺冠了就给钱,没夺冠的呢?夺冠之后鲜花掌声全都献上,夺冠之前呢?住地下车库、买不起冰刀鞋、营养餐跟不上、没有训练场地...

成功后的无限光芒,并不能遮挡风雨奔跑路上的无尽心酸。

假如全红婵没有夺冠,假如范可新没有夺冠,这些“努力训练”的运动员,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命运?

(中国女性运动员中的多数女孩来自经济条件不佳的乡村或者农民工家庭。而在“重男轻女”传统思想仍具有显著影响的这些地区和家庭,女孩得到的家庭支持与帮助其实很少。)





4

女足夺冠了,300万、1000万、2300万的奖金都来了,魔幻的是,在女足夺冠后,,“女足夺冠了,还不赶快去骂男足。”

你看,即便是女足夺冠了,即便是男足踢得跟屎一样了,仍然不能削弱公众对于男足的关注度。

两年前的2月10日,王霜曾经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

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不再是为了讽刺男足,什么时候你们的支持是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中的我们,还有俱乐部其它踢球的女足球员们,给她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那么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

就这一条微博,中国足球的弊病、中国球迷的“伪球迷心态”,全都点评到位了。

大家真的是在支持女足吗?——还是说,大家支持的,只是夺冠之后的女足?
女足门将赵丽娜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工资,“国家队的收入很高吗?”——“不高,很低,就跟外面普通工作的人一样。”

“踢比赛的时候,现场有粉丝吗?”——“很少,踢俱乐部联赛的话,现场就十几个球迷。”

男足输给叙利亚,当晚住的酒店2000元一晚,男足去国外比赛,包机价格是200万,男足每天都要吃海参,女足吃的是鸡蛋和紫菜汤银耳汤,男足掀起衣服是一坨赘肉,女足撩起衬衫是腹肌,范志毅骂男足输的脸都不要了,男足照样上“吐槽大会”拿报酬...

然后女足在0:2落后的情况下奇迹逆转夺冠,一群人急吼吼地上来继续骂男足。

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支持女足?要到什么时候,支持女足才能不是为了嘲讽男足?

实际上,单就国家队而言,男足和女足收入差别不大,而我们看到的男足年薪千万,主要是俱乐部给的钱多。

为什么俱乐部都愿意支持男足男篮呢?
这是世界“大球文化”所决定的,足球篮球是全世界最热门的两项大运动,其粉丝数量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NBA的球星身价高,那是因为票价、收视转播权、广告赞助费,同样是天价,说白了,老板愿意给高价年薪,是因为有更丰厚的回报。

而在这些大球运动文化里,女性球员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赵本山、王健林、许家印,都玩过俱乐部,后来都表示“玩不动了,不好玩了、不玩了。”

而这些老板们,所成立的足球俱乐部,无一例外全是男足。

直到2018年,马云公开表示支持女足,要把奖金发给女足,要让社会群体关注到女足身上来。

“男同胞不争气,只有靠铁娘子们顶上。”

中国女排、中国女篮、中国女足,三大球,几乎都是靠女性球员在顶着了。




真正意义上多数人的所谓“支持女足”,也只是因为男足踢成了屎一样,女足夺冠为国争光给中国人长脸了,仅此而已。

而我所感动的,是女足精神。

竞技体育,比起夺冠,更重要的其实是体育精神:

永不放弃、从不言败。

里皮愤而离场的时候,公开叱骂男足,“没有一个像样的球员,都不知道在场上干什么!”

你看看王霜在球场上干什么,再看看傅欢在球场上干什么,就知道男足究竟输在哪里了。

孙继海当年可是能单防C罗的,所以,后来孙继海能够入选英格兰足球名人堂,C罗今天成了巨星,男足昔日的荣光,却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姚明打进NBA,是靠身高优势吗?李宗伟万年老二为什么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因为人家在赛场上拼命啊!




5

不仅仅是今天的体育文化,整个社会风气乃至于群体价值观,都出现了“跑偏”的现象。

埋头苦干的,不被重视;偷奸耍滑的,油水捞足。

真要到了打仗上场的时候,又把这一群埋头骨干平日里不被善待的“老实人”,拿出来顶事,完事之后,又是那群宵小之徒的“弹冠相庆”。

不公平啊,真的不公平。

我们整体倡导的文化属性,应该是公平正义的文化氛围,干得好就是要表扬,干得差的就该让他滚蛋,竞争机制下才可以避免尸位素餐,哪有那么多闲钱养这么多闲人。

给奉献的人保障,给努力的人关爱,给汗水换取成功的人奖励,这样才能完善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让每个人切实感受到公平公正,并且有了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

嘴上的漂亮话说得再多,不如实际行动中多发一块糖。

当围观群众齐声高呼“女足牛B”的时候,那些切实有能力改变中国足球和中国女性运动员现状的boss和领导们,应该站出来替她们做些什么。

只有切实的改变,才能带来真实的希望。

她们懂得“为国争光”,咱们是不是也该懂一懂她们?

赞(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10 22:4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2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