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患者体内「消失」的10万元器材到底去哪了?[2P]
本頁主題: 患者体内「消失」的10万元器材到底去哪了?[2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万物皆数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9191
威望:5615 點
金錢:259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1-01-12

患者体内「消失」的10万元器材到底去哪了?[2P]

[size=4]

 



近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后,被收取了“微血管吻合装置”(植入类医疗器材)的费用,却在事后的X光拍片检查中未发现使用痕迹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新京报于2021年12月30日就此事进行了报道,次日,医院对涉事医生给予停职调查。

此后几天,多名患者向记者反映称,类似现象及由此引发的纠纷,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当时有患者选择报警与起诉,但终因证据不足,未被警方受理,未获法院支持。

微血管吻合装置单价上万元,有时一台手术需要用几套,并且目前医保不予报销。这么大一笔医疗费用,患者当然会很在乎。该装置为植入型医用耗材,内有不锈钢针,X光拍片可以显影,这给事后监督提供了一种好办法。既然患者已被收取该装置的费用,术后拍片未发现体内有此装置,患者追问该装置去了哪,实属人之常情。

对此,医生的解释是,术中发现使用该装置后,血管未通畅,所以裁剪掉该器材,改用手工的方式缝合了血管。医疗具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做血管吻合这类精细手术更是如此,当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不适合使用该装置,医生临时调整手术方案,也很正常。但仔细推敲,这一解释仍难圆其说。

首先,使用特殊诊疗和价格高昂的药品与耗材,患者有知情选择权,医生有告知义务,医患之间要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进行术前谈话,包括手术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出现意外之后,医生可能采取的应变措施等,都应记录在医疗文书当中。

其次,无论术前和术后的病历记录,还是手术记录,均要对手术方案、术中所见、术后效果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记录。

此外,参与手术的器械护士对于放上手术台的一切医用物质要进行清点,这是避免纱布等物质遗留在患者体内的重要手段。微血管吻合装置是否放上了手术台,后来去向如何,器械护士要进行详细清点并进行记录。

上述规则是医疗操作常规,每位医务人员都得认真遵守,也必然会留下痕迹。当“裁剪掉该器材”这一解释只是医生口头说说,没有医疗文书和实物作证时,就毫无说服力可言。

更要看到,手术室是一个对外封闭的环境,手术还涉及到患者的敏感隐私,手术台上发生的事,不仅患者和家属无从知晓,就连监督力量也难以抵达。但质疑需要证据,信息不对称,容易置患者于不利的处境当中。当此类耗材去向成谜、且医患双方可以各执一词时,患者的基本权利就失去了保障。

不仅如此,假如随便一个解释就能为自己开脱,高值医用耗材就容易变成少数人获取不当利益的载体。不久前,同样是在郑州,也有一位医生举报所在科室主任将价格较低的医用耗材替代价格较贵的医用耗材植入患者体内。

 
患者后期拍摄的X光片显示,未见一个微血管吻合装置。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这个偷梁换柱的典型案例,与微血管吻合装置去向不明有许多相似的情节,比如患者同样是通过术后进行X光拍片才发现疑点。对于可能出现的这类操作,监管显然应该保持警惕并加强防范。
无论是为了避瓜田李下之嫌,还是完善最基本的医疗管理,涉事医院都有责任就此事解疑释惑。当病历按规则书写、医患按要求沟通、医务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各司其职并相互监督时,高值医用耗材去向不明的事,就完全可以避免,医院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值得深刻反思。
当然,维护患者的基本权益,除了寄希望于医院的管理,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是,针对药品和耗材建立和健全信息化追溯体系。电子监管码被称为是药品和耗材的“身份证”,当任何一个高值医用耗材都带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时,那么,套用耗材或已使用并注销“身份证”的耗材复出,就可以通过扫码溯源。假如耗材电子监管码能够得到普及,此类纷争就可以避免。
高值医用耗材容易催生乱象,是因为价格太高,给吃回扣、“套标”、虚假使用等以很大的利益空间。当这类耗材的价格大幅下降之后,它们就会变得无利可图。拿此前此类事件的重灾区心脏支架举例,针对此类耗材的医保谈判与集中招采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目前集中招采所涉高值医用耗材还很少,将包括微血管吻合装置在内的更多耗材纳入集中招采目录,就可从根源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赞(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08 10:3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5-11 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