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世界一流的潜艇设计、建造大国。但这一辉煌成就,绝大多数是在苏联时期创造的,独立后的俄罗斯造舰工业在潜艇设计、制造方面的水平是严重滑坡,被他们寄予厚望的第4代常规柴电潜艇677型拉达级就是典型案例,在首艇服役10年后,2号艇才开始试航。
12月17日,目前俄罗斯唯一的常规潜艇船厂——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发布消息称,2018年9月下水的677型常规潜艇的2号艇“喀琅施塔得”(舷号B-586)号,开始进行第一阶段工厂试航,试航将在芬兰湾进行,测试潜艇的高速性能和机动性能,检查声呐、导航和通讯系统工作特性,测试潜望镜,预计会在12月底完成。
图片:“喀琅施塔得”号,海面都是浮冰从BMPD军事博客公布的照片来看,这艘崭新的常规潜艇,离开了冰雪皑皑、被誉“北方威尼斯”的圣彼得堡,开赴波罗的海、芬兰湾,比起我们熟悉的877/636型基洛级柴电潜艇,拉达级体型显得小很多,还采用了围壳舵而不是基洛级的艏舵,外形上和我们的“元”级AIP常规潜艇有点类似,但要小一圈。
图片:整体线型类似于缩小版的“元”级由“红宝石”设计局研制的677型,是苏俄的第四代常规潜艇。
比起基洛级,它有很大的改进,是苏俄第一种采用单壳体的潜艇,排水量因此比基洛级减少了近3成,水面排水量从基洛级的2350吨降低至1765吨(水下潜航排水量从3050吨降至2650吨),潜航速度因此从18到20节增至21节,单壳体最大的好处在于减少潜艇浸湿表面积(可以理解为潜艇的个头)和阻力,内部空间更大,高速航行时与水流摩擦流噪声降低,因此俄罗斯声称拉达级比号称“大洋黑洞”的基洛级噪音更低。
图片:尾舵的开孔是拖曳线列阵声呐收放口此外,拉达级设计上还将是俄罗斯第一种AIP潜艇,水下待机续航能力远超普通柴电潜艇。
在技术路线上,俄罗斯选择了燃料电池作为AIP动力源,这和瑞典、我国、日本选择技术上更简单的斯特林热气机,法国使用的闭式循环柴油机不一样,更接近于德国212A型的技术路线,但俄罗斯在开发这种AIP系统上遇到了极大的阻力,2019年,“海军部”造船厂干脆承认:“搞不定”,因此2004年下水、2010年服役的首艇“圣彼得堡”号(B-585),此次试航的“喀琅施塔得”号、在建的“大卢基”号(B-587)全部都是普通的柴电潜艇,没有任何AIP系统。
图片:一片北国风光然而,即使降低了要求,拉达级潜艇依然拖延了10多年之久。
早在2010年,“圣彼得堡”号就服役了,但俄罗斯海军随后发现,这艘崭新的“四代艇”浑身都是毛病:柴油发动机只有1台能用,动力只能达到50%,耗费13亿卢布制造的声呐用不了,“锂”战斗情报指挥中心不能用,基本上是一艘崭新的“废物”。
图片:拉达级首艇“圣彼得堡”号,花了10年整改俄罗斯海军随后拒收,一直维修、升级到今年的9月21日,在服役11年后才初步具备作战能力,在此期间,为了填补俄罗斯海军常规潜艇的战斗力空缺,2010年后“海军部”造船厂继续为俄罗斯建造636.3型改进型基洛级(内部代号“华沙之歌”级)潜艇,已完工、服役9艘(黑海舰队6艘已服役、太平洋舰队3艘服役、3艘在建),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海军此前装备的基洛,都是老式的877型(内部代号“大比目鱼”级)。
图片:黑海舰队的636.3型“顿河畔罗斯托夫”号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俄军贸合作议程上,俄罗斯曾极力向我们推销过拉达级。出口型名为“阿穆尔1650”,前些年网络上有消息煞有其事地宣称:“中俄合作建造4艘,但采用我们自己的(斯特林)热气机AIP系统”,但事后证明,批量建造的“元”级AIP潜艇才是“真命天子”。
图片:在各种防务展上“露脸”的“阿穆尔1650”模型由于俄罗斯经济不好,让国外客户出钱又当“小白鼠”,完善新型武器,最后本国海空军“摘桃子”,是他们的惯用套路,从印度出钱的苏-30MKI到俄罗斯自用的苏-30SM,相关案例数不胜数。
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