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明清时候的八股取士
本頁主題: 明清时候的八股取士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虫子药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4700
威望:1013 點
金錢:2503 USD
貢獻:4000 點
註冊:2021-09-01

明清时候的八股取士

八股文诞生在明朝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朱元璋是个狠角色,不仅反腐手段极其残忍,把贪腐者剥皮后里面填上草再缝成人皮草人,对于市民思想的管控也极为严格,因此,诞生了科举采用八股文取士的策略。



明朝是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时期,商业和市场有了很大程度发展,同时有着这种“异端邪说”冲击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读书人写出来的文章里面不仅有诸子的思想,还加入了佛道两教的观点。朱元璋认为,这些东西离经叛道,杂入新奇之说,诡僻之论,对封建的中央集权是不利的,于是,大明王朝研究出了八股取士,专门用来针对科举选士。



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集注的儒家经典《四书》作为标准答案,文章必须以八股文为形式。这样,读书人就不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不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然的话,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这一关。可怜天下的读书人为了他们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十年寒窗苦读,学到的却只是些除了应付科举考试以外百无一用的八股文。



八股文有一套完整的写作方法,并且限定题目和字数。在乡试和会试《五经》义一题,限五百字,《四书》义一题限三百字。以后到清朝最长也不得超过七百字。八股文一开头便要用一两句话将题意点明,称为"破题",接着便是"承题"、"起讲"、"入手",然后用八股文字对比地展开议论,随即"落下",结束全篇,容不得半句离题话。这是最简练的文字,而且"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这套规定的写作方法深度解读就是你只能写我让你写的东西,而且还必须按照我给你的模板来写,你不需要自由发挥,也不需要深度展开。比如,要你歌颂,你就必须歌颂,而且还要歌颂到我喜欢听的程度,而且歌颂的时候,需要按照八个步骤歌颂,缺一不可,也不能自己往里加素材,当然,你也别自作聪明,文章字数给你限定在四五百字,不按照要求来,轻了你是属于藐视制度,重了就给你安个居心叵测的罪名。



清朝科举考试仍然沿用八股文。由于八股文是登入仕途的"敲门砖",于是明清两朝八股文大盛,文人们纷纷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这精致但缺乏实用的八股文之中。



一直到清朝末年,面对欧美列强的欺凌,古老的帝国却发现自己没有可用之才与之抗争,痛定思痛之下,八股文成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于是在一片声讨声中,八股文被逐出了历史舞台。

 


赞(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07 08:5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5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