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红楼梦」和「金瓶梅」里的中秋节[2P]
本頁主題: 「红楼梦」和「金瓶梅」里的中秋节[2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从一到无穷大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568
威望:1181 點
金錢:1673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20-03-20

「红楼梦」和「金瓶梅」里的中秋节[2P]

[size=4]

 

贾家是“钟鸣鼎食之族,诗礼簪缨之家”的贵族,过中秋节很讲究,一整套节日套餐一丝不苟。
月饼是贾珍送来的。贾母尝了尝,说西瓜不怎么好,月饼还不错。贾珍赶紧说,这是新请了一个厨子来做的,我尝着还行,才敢孝敬老太太。除了这些,还有一款“内造瓜仁松油瓤月饼”,看这名字,有可能是五仁月饼呢。“内造”即内府制作的,皇家特供。
接着是拜月和祭月。在大观园里的嘉荫堂上,一家人齐齐整整:“正门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列着瓜饼及各色果品。”
然后是在凸碧山庄赏月。桌子和椅子都是圆形的,取团圆之意,旁边有桂花树,大家团团坐下,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贾政和贾赦各说了笑话,都有点小尴尬。贾政这么严肃端方的人,却说了一个妻管严舔老婆脚丫子的笑话,大家一番尬笑。贾赦呢?讲了一个偏心母亲的故事,贾母听得挺不自在。
家宴结束,贾母带着女眷们,一边赏桂花,一边听音乐。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一缕笛音传来,众人寂然而坐。情调是有了,却多少有点凄凉。很快,人也稀稀落落,风起了,露水下来了,尤氏磕磕巴巴地说着笑话,老太太却意兴阑珊,最后也就这么散了。
热闹团圆的节日,却有萧然冷意。更不用说,宁国府里头一天的家宴,还听到了祠堂里传来的叹息声。热中冷,冷中热,其实是《金瓶梅》作者发明的技巧。一手《红楼梦》,一手《金瓶梅》,每章都有惊喜对照。
比如,《金瓶梅》第四十二回的元宵节,写得自然是热闹非凡。西门庆还特意在门口放烟火,人声鼎沸。他问小厮:“有人看没有?”小厮说:“挤围着满街人看。”彼时,是西门庆心理上的巅峰时刻。极尽热闹之后,作者却来一句:“总然费却万般心,只落得火灭烟消成煨烬。”
这个元宵节喧闹了整整五个章回,最后却在一场冷冰冰的雪霰中结束。吴月娘带着众姐妹在吴大妗子家做客,听着曲子,突然觉得:“怎的这一回子恁凉凄凄的起来?”便让小厮去家里拿皮袄。
《红楼梦》里第54回过元宵节,热闹间,贾母忽问:“天有几更了?”众人说三更了,贾母道:“怪道寒浸浸的起来。”
学得好。

 
法语版《金瓶梅》封面


《红楼梦》的中秋节如此这般,那,《金瓶梅》里是如何过中秋的?
然而,《金瓶梅》里压根没写中秋节。全书一百回,西门庆活着的时候,是七十九回,他从来没过中秋节。作者倒是把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的生日,安排在了八月十五,到了这一天,通常是说一句今天吴月娘过生日,一笔带过。
西门庆死后,也只提到了一句中秋节,说潘金莲和她的情人陈敬济喝酒下棋赏月。
对于中国人而言,中秋节跟春节、元宵节一样,是最重要的节日了,《金瓶梅》为什么不写呢?
中秋节跟春节一样,其实是伦理性节日。不仅仅是节日,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伦理功能。“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和血亲联系,较早地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中秋节和春节都重视团圆,这是凝聚家族向心力的文化心理和民俗仪式。所以才有世界第八奇迹:春运。
而《金瓶梅》的世界几乎是全面断裂的,作者是反传统的先锋。书中三教九流都是做生意的,连官僚们都靠权力寻租,没一个种地的。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里,传统的血缘亲情和宗法关系,不那么受重视了。
西门庆的家庭,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家庭,结构很奇特。他的妻子吴月娘倒是明媒正娶,小妾们个个都来路不正:李娇儿是青楼女,潘金莲和李瓶儿是偷情偷来的寡妇,孟玉楼是图钱财娶来的寡妇。
这个家庭是一个松散的共同体,以欲望和金钱联结起来。不仅身份混乱,而且道德也一片混乱。像中秋节、春节这样传统的伦理节日,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赞(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21 11:2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26 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