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团簇锦般的紫薇,灿烂在夏风里、阳光下,那么惹人眼眸,可谓“容华婉婉明朝霞”。在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紫薇的众多诗篇里,我独爱这阙《踏莎行·紫薇花》:
细剪胭脂,轻含茜露。
芳菲百日浓辉聚。
红妆懒去斗春妍,薰风独据珊瑚树。
翠叶笼霞,琼葩缀雾。
湘帘影卷猩姿雨。
仙郎禁院旧传名,亭亭好伴西窗暮。
这富有韵致、细腻动人的手笔,出自明末一代才女叶小鸾,就是许多学者研究考证是《红楼梦》林黛玉原型之一的叶小鸾,字琼章。透过词中那既像一笼烟霞,又像一簇剪碎的胭脂一样吸睛的紫薇花丛,仿佛也浮现出赏花人的娇美身影,让人不禁心生怜惜,如这夏花一样绚烂的少女,竟在这最璀璨的年华,似秋叶般逝去了。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叶小鸾出生于江苏苏州的吴江分湖世家,父亲是明末文学家叶绍袁,为宋代著名词人叶梦得的后裔;母亲沈宜修,字宛君,出身吴江松陵的书香世家,为戏曲家沈璟的侄女,沈璟即明代戏曲界“吴江派”的领袖(“临川派”为汤显祖),沈宛君也是诗画俱佳的才女,或许是因了这样的家族基因,叶家的几个孩子都有很高的艺术天赋。
叶小鸾是叶家第三个女儿,出生几个月后,沈宛君六弟沈自征家又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孩不幸夭折,为安抚弟妹,叶家把小鸾送去了沈家,由小鸾舅母张倩倩照料。沈自征曾在文中回忆:“汝生六月,襁褓而来,眉目如画,宛然玉人。”

张倩倩既是沈宛君的弟媳,同时也是宛君的娘家表妹,生下来的几个孩子都难以成活,按现代医学来看,应该是近亲繁衍造成的。张倩倩也极有才情,品貌出众,姊妹妯娌间戏称其为“华清宫人”。张倩倩把小鸾当亲生孩子般细心呵护,发现这孩子特别灵秀早慧,就更用心教她识文断字,小鸾四岁时就能背诵《离骚》及万首唐诗,还能说出意思来,张倩倩对宛君说:“是儿灵慧,日后当齐班(昭)、蔡(文姬),姿容也非常人可比。”
1625年,叶绍袁考中进士,将携家眷赴金陵做官,叶家就把小鸾接回同往,这时的小鸾已熟读诗书,充满灵思。一日秋夜,家人同在堂前赏月,园子里树木花草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沈宛君随口吟道:“桂寒清露湿”,还没想好下一句,小鸾就随口接道:“枫冷乱红凋”,十岁的小女孩已有这么高的才情,堪比古时谢道韫,宛君惊喜异常,待多年后再追忆这一幕,猛然惊心:“悲夫!岂竟为不寿之征乎?”但当时只有欣喜,往后更加注重培养小女儿的文学才能,小鸾也极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已经很会作诗,如这首《春日晓妆》:
揽镜晓风清,双蛾岂画成。
簪花初欲罢,柳外正莺声。
清丽可人的字里行间,都是叶家小女初长成的灵动风姿。

小鸾回了叶家之后,张倩倩膝下无一儿半女相伴,丈夫又常年在外,生计艰辛,本就日渐羸弱又终日郁郁寡欢,不过两年就病逝了。小鸾得知后伤心不已,从金陵回到吴江,在舅母墓前长跪不起,诗作《己巳春哭六舅母墓上》:
十载恩难报,重泉哭不闻。
年年春草色,肠断一孤坟。
小鸾想起舅母的养育和教诲,悲从中来。舅母才高,但是平时的诗作并未留存,大多散佚,在之后日子里,小鸾把记忆中舅母口吟的诗作写下来集中保存,以做怀念,我们今日也才有幸一窥张倩倩的诗情。
小鸾有两个姐姐,大姐叶纨纨,二姐叶小纨,三姐妹琴棋书画皆有所长,感情融洽,母亲沈宛君经常与她们一起吟诗作画,清代诗人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记载:“宛君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云裁月,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伯姑姊,后先娣姒,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纴而工子墨。松陵之上,分湖之滨,闺房之秀代兴,彤管之诒交作矣。”所述场面,真是走在时代前端的文艺之家景象,其中小鸾的诗词别有一种情致,如《点绛唇·夏日雨景》:
竹径深深,流云晓度罗帏静。
雨丝几阵。满地桐花冷。
湿翠侵眉,纤晕苍苔影。看无尽。
绮屏人映。一片潇湘景。

有时又充满了灵仙之气,特别是其梦中所作的几首《鹧鸪天》,之五曰:
西去曾游王母池。琼苏酒泛九霞卮。
满天星斗如堪摘,遍体云烟似作衣。
骑白鹿,驾青螭。群仙齐和步虚词。
临行更有双成赠,赠我金茎五色芝。
小鸾也越长越似仙女般清灵秀美,父亲叶绍袁亦忍不住开玩笑说小女儿有绝世之姿,小鸾听了则一脸不高兴地说:“女子倾城之色,何所取贵,父何必加之于儿?”这是沈宜修《季女琼章传》里所记,回忆小鸾“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的个性特点。小鸾不爱脂粉,只爱在自然里风流袅娜,她在自己住所外种下一株腊梅,住所便称作疏香阁,自己也别号“疏香阁主”,窗前习字作画,静观一树花开,是小鸾的最爱。某日花开正好,暗香清雅,却值一夜风雨,晨起见满地花瓣狼藉,小鸾感怀,作《菩萨蛮》悼念落梅:
嫩寒初放枝头雪。倚窗深夜窥花月。
晓起卷帘看。飘零满画栏。
飞残千点白。点破苍苔碧。
风雨几时休。巡檐索共愁。
小鸾十六岁时已是仙姿绰约、远近闻名的才女,这一年,幼时已有婚约的昆山张家来商议婚期,张维鲁之子张立平即叶家未来三女婿,两家家境相当,叶绍袁见张立平也是读书人,想来与小女会相处和融,婚期商定在1632年农历十月十六。

这本是喜事一桩,小鸾之后诗作《虞美人》却看似有衰音:
一杯淡茗聊相赏。莫怪人惆怅。
近来多病损红妆。
不耐萧条清昼、卧琴床。
侍儿漫把胭脂埽。委地还馀俏。
春风著意半蹉跎。
燕子不知花事、已无多。
入秋后,叶家上下就开始喜盈盈筹备起来,已经出嫁的大姐叶纨纨也回到娘家陪着待嫁小妹。九月十五,张家按礼仪送来了“催妆礼”,据沈宜修《季女琼章传》记述,这日白天小鸾还好好在教幼弟世倌读《楚辞》,并无身体不适,婿家催妆礼到后小鸾就病倒了,没想到仅半个月“竟成不起之疾”,张家闻听,提出将婚期提前到十月初十,叶家答应了,告知病榻上的小鸾,小鸾叹曰:“如此甚速,如何来得及。”十月初十这天病情急转直下,次日凌晨,扶枕于沈宜修臂中,“星眸炯炯,念佛之声,明朗清彻,须臾而逝。”
叶家痛失爱女,悲恸不已,大姐叶纨纨过于哀伤,也一病不起,两个月后在娘家病逝,追随妹妹去了。叶纨纨婚姻不美满,夫君早逝,她与小妹情感深厚,心事互通,也许大姐不幸的婚姻生活无形中带给了小妹对婚姻的恐惧,因焦虑而成心病也未可知。但小鸾七日后入棺时依然尚有秀色,举体轻盈,家人不信其亡,都认为是升仙去了。之后母亲和弟弟时常梦见小鸾,就像还活在他们中间,家人思念难抑,就请来一位当时扶乩招魂有名的“泐大师”,帮他们实现了一次跨越灵界的对话,得知小鸾为月府侍书女,名寒簧,于是有了著名的《破戒十吟》,其中最为后人所知的一对问答是:“曾犯痴否。”小鸾答:“曾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

这位“泐大师”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金圣叹,这些栩栩如生,完全是小鸾形像口吻的对话,叶绍袁记录下来,题为《窈闻》,收进《午梦堂集》,这是叶绍袁为家中这些文采斐然的女子们做的诗文合集,收录了沈宜修、张倩倩,以及女儿们的诗作、散文等,其中叶小鸾的诗文集名为《返生香》。叶家一众女子皆能诗擅词,通晓琴棋书画,且姿容出众,各具性格,有着超出时代的女性意识觉醒的萌芽,成为明末一道现象级文化风景。叶氏姊妹的幼弟叶世倌,即叶燮,后来成为清代著名的诗评家,著有诗论专著《原诗》,与曹寅私交甚好。周汝昌先生研究这段关系后认为,《午梦堂集》的叶家女子们,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冷月葬花魂”的林黛玉,以及大观园中美丽多才的“痴女子”群像。
叶小鸾的舅父沈自炳曾得到三块上好的砚材,做成了三方砚台“眉子、眉娘、眉珠”送给这几个有才华的外甥女,小鸾得眉子,纨纨得眉娘,小纨得眉珠。小鸾眉子砚上的铭文写:“舅氏从海上获砚材三,琢成分贻予兄弟;琼章得眉子砚云:天宝繁花事已沉,成都画手样能新。如今只学初三月,怕有诗人说小颦。素袖轻笼金鸭烟,明窗小几展吴笺。开奁一砚樱桃雨,润到清琴第几弦。”小鸾卒后,生前使用的这块眉子砚,在经历了朝代更迭的战乱和家道衰落后,几经辗转,流落到清代学者龚自珍手上,他收得此砚后,作了一首《天仙子·自赋所藏叶小鸾眉纹诗砚》:
天仙偶厌住琼楼。
乞得人间一度游。
被谁传下小银钩。
烟淡淡,月柔柔。
伴我熏香伴我修。
眉子砚如今不知遗落何方,与它的主人一样,留下迷思几许。凝望时间深处,叶小鸾翩若惊鸿,暂住人间写琼章,绚烂如夏花般热烈绽放后归于天际,我愿她如《鹧鸪天》词中所写,果真乘风去了瑶台仙境——
雨后青山色更佳。飞流瀑布欲侵阶。
无边药草谁人识,有意山花待我开。
闲登眺,莫安排。啸吟歌咏自忘怀。
飘飘似欲乘风去,去住瑶池白玉台。
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