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原创]为什么看起来古时同性恋特别多?这是把性行为等同于性取向的认知误区
本頁主題: [原创]为什么看起来古时同性恋特别多?这是把性行为等同于性取向的认知误区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一代文嚎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8548
威望:2637 點
金錢:20004113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6-06-28

[原创]为什么看起来古时同性恋特别多?这是把性行为等同于性取向的认知误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在看古代历史或文学作品时,仿佛古代的男同性恋特别多。

正史记载的有龙阳之癖、断袖之交等等。文学作品中的就更多了,比如《红楼梦》里的贾琏,独离了凤姐两天便十分难熬,“便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再如薛蟠更是因为要和柳湘莲做兄弟而挨了打,至于秦钟、贾宝玉、蒋玉菡等也都脱不了同性恋的嫌疑。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首先要明白,性行为或性癖好代表不了性取向。

比如,你使用了飞机杯,这便是性行为,不代表你的性取向是那尊没有生命的榨汁机;反之,一个帅gay所做了会所的鸭,极致缠绵地服务了女富婆,但这样的性行为只是工作,他的性取向依然是男。

在《金瓶梅》里,这样的情况更是密集而复杂,所以你不能根据西门庆、温必古有臀风的性癖好就简单粗暴地将其归为gay,请注意这是一期严肃正经的学术话题。

在本公号第82期发布的《如何优雅地安排领导大保健》一帖中,笔者曾对西门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有过剖析,给蔡蕴安排性贿赂的西门庆准确考虑到了领导的性取向问题。

不止于如此,就在董娇儿、韩金钏儿准备去服侍蔡蕴时,西门庆玩笑似地特别交待:“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

这才是西门庆的最过人之处,他知道领导好女色,但是就性癖好而言,爱的却是“南风”。

什么是“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呢?

“南人”就是南方人,“南人的营生”就是南方人的趣味行径,而所谓的“南风”其实就是“男风”,体现在性行为中就是后庭花的性癖好。

西门庆此话的目的旨在提醒两位小姐姐,蔡老板的口味比较重口,怕疼请备足润滑剂。

为什么要用“南风”来特指这种性癖好呢?

从明代开始,南风被借用来指代男性性行为、性爱好等,即指男色。

明代人认为男色风气于南方更胜,是由南向北传播的,而且“男”与“南”又是同音,所以便以南风指男风。

 

《金瓶梅》中的男风爱好者确实也不乏南方人,比如蔡状元是滁州人、安进士是杭州人。

此外,绰号温屁股的温必古在其所作所为曝光后,被称为为温蛮子,而“蛮”这个字,往往是与“南蛮”同出的,西门庆的男宠书童也被称为为蛮秫秫。

久而久之,南风便成了男性性行为的代称。

逐渐地,男风(南风)干脆成了一切后庭花性行为的代称,开始不局限于男性之间。

这里要区分的一个概念就是“男色”,依然也只是一种性行为,不能代表性取向,只是这个性行为的对象选择的是男性。

因此,不能据此简单地把西门庆等酷爱男色之人划归为gay,当然也就不能把出卖男色之人划归为gay,比如书童、陈经济。

Gay和同性恋都是外来词汇,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性取向。它与男风或男色在描述的对象上有交集,但绝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

同性恋无关社会道德,作为与异性恋一样的自然存在,虽然有性,但更多偏向于情,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总会有数量比例比较固定的人群有此倾向。

明朝从皇帝到文人,乃至下层百姓,都不避讳对男色的喜好,男风成为社会风尚,众人趋之若鹜,甚至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谢肇淛所说:“从吴越至燕云,未有不知此好者”。

这种风气走向盛行正是从《金瓶梅》诞生的时代开始的。

《金瓶梅》中所表现的男风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而是带有等级色彩的纵欲问题。

这种丑陋的社会现象正是《金瓶梅》所要展现的社会世情之一,是需要批判的。


 
 


赞(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02 11:4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15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