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一期一祈]对话人类最强大脑 精英眼中的未来世界 第四期
本頁主題: [一期一祈]对话人类最强大脑 精英眼中的未来世界 第四期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睥睨一世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264
威望:1396 點
金錢:2975819 USD
貢獻:10 點
註冊:2021-03-04

[一期一祈]对话人类最强大脑 精英眼中的未来世界 第四期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人类和今日的简史

“人类发明了神,历史的画卷就此展开。而未来,人类成为神,历史终结。”这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他把它写在个人网站的首页,他也把它写在了送给我的《人类简史》一书的扉页上。用这句话来总结尤瓦尔·赫拉利两本让他声名鹊起的专著,再合适不过。第一本书,便是《人类简史》。2014年,《人类简史》英文版出版,随后即被译成将近50种语言,畅销全球——《星期日泰晤士报》将其评为半年最畅销简装图书,《纽约时报》则将其评选为年度畅销书。这本书视野宏大,从10万年前生命发迹、5万年前的认知革命讲起,到人类如何一步步精通认知逻辑、发展出结构化的社会,成为顶级食肉动物,并伴随着农业革命和更晚近的科学、工业革命,逐渐主宰整个地球。在赫拉利看来,金钱、帝国和宗教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他在这本书中做出隐喻:人类已经成为神,因为人类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新物种。

第二本书,《未来简史》,是在阐释后半句话。它揭示了生物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未来,人类将面临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在书中,尤瓦尔·赫拉利做出断言:“未来,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新物种,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他在接受《观察家报》访问时,更是说出了“我们所知的智人,将在大约一个世纪之后消失”的预言。这本书一度在西方学界、科技界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极为欣赏,有人却不屑一顾。例如《卫报》刊登哲学家盖伦·斯特拉森对这本书的批评:粗略、夸张、耸人听闻。《华尔街日报》科学记者查尔斯·曼(Charles C.Mann)则不留情面地总结:充满新鲜但通常没有经过论证的断言,像是宿舍会议的产品。但这些批评,并未阻挡《未来简史》风靡全球。

在2015年率先以希伯来文出版后,这本书很快被各国引进,而中文版则成为继希伯来文、英文后的第三个译本,在中国卖出了150万册。这两本“简史”,让尤瓦尔·赫拉利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学术红人。2016年4月,我第一次在猎豹2016年CONNECT大会上见到他。他做了一场名为“数据宗教的崛起”的主题演讲,与傅盛的对谈,则被冠以“科技与人类的未来”之名。人们为他的发言激动万分。所到之处,人潮环抱,媒体追逐。2017年7月,尤瓦尔·赫拉利再次来中国“传教”。从7月6日到11日,他从北京、上海到杭州,连续参加多个大型论坛。人们购买近千元的门票前来听他的一席发言,IT界、科技界的“大佬”纷纷以与他对谈、辩论为荣。不仅在中国,仅在2017年一年间,尤瓦尔·赫拉利就在美国、德国、英国、以色列、法国参加了多场商业演讲与论坛。我也在达沃斯论坛等多个场合见到过他。而他根据《人类简史》改编的英文在线免费课程,已有超过10万人收听。“你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摇滚巨星般的学术明星吗?”在一次会议茶歇时,我问他。尤瓦尔·赫拉利耸耸肩,不置可否。对他而言,“走红”绝不会是偶然事件。1976年2月,尤瓦尔·赫拉利生于以色列海法市一个世俗的黎巴嫩裔犹太家庭。17岁时,他考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研究中世纪历史和军事史。

2002年,他在牛津大学耶稣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几年,他继续从事历史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他的身份仍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终身教授。一路正统而扎实的历史学学术训练,让尤瓦尔·赫拉利很快成长为学界瞩目的新秀。2009年和2012年,尤瓦尔·赫拉利两次荣获波龙斯基创意奖(Polonsky Prize for Creativity and Originality)。2011年,他获得军事史协会颁发的军事历史优秀作品奖项——蒙卡多奖(Moncado Award)。2012年,他进入以色列青年科学院(Young Israeli Academy of Sciences)。《人类简史》作为他的第一本专著,集其多年学术研究之大成,却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学术之外,尤瓦尔·赫拉利鲜明的个性与“怪癖”,也塑造了一个绝世怪才的形象。他如此痴迷于对人工智能的观察,但直到2017年9月,他都没有一部智能手机。他声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却可以自如地在众人面前演讲,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人们交谈甚欢。他酷爱冥想,每年用于闭关冥想,即不看书、不使用任何社交媒体、在静默中独自度过的时间,会有30天乃至更久。他甚至是一名助理冥想老师,将冥想作为自己研究的一种路径。他还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痛恨现代畜牧业残酷的生产流程,他把农场工业化视作历史上最糟糕的危机之一。他认为,“工业化农场养殖动物的方式是我们这一时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道德问题之一”。他也是学术界少有的正式“出柜”的学者。

他的“丈夫”原是赫拉利的个人助理。在他的两本书中,赫拉利都充满爱意地向他致谢、致敬。赫拉利将他的“丈夫”称作“我的专属互联网”。他们在加拿大多伦多结婚,现在居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莫夏夫”社区。这是一种以色列特有的“合作社”:土地私有、居民亲自劳动、共同销售产品维持社区运转。除了讨论人类的历史和未来,赫拉利的涉猎范围其实非常广泛。他也研究社会生态学,研究科学与宗教,研究权力与人类想象,研究政治经济,还研究认知心理——尤其是对幸福的研究:为什么比起我们的祖先,我们这些简直像生活在天堂的现代智人,并没有更幸福?在准备与赫拉利的对话前,我想过无数次要和他深谈的主题。但反复纠结和选择后,我还是想跟他好好聊聊人工智能。如果他的预言成真,我可不想让自己或者我的后代,成为那被淘汰的“无用阶级”呀!

人工智能将改变银河系
问:你的研究视野非常宏大。所以我也想从一个宏大的问题开始提问:人工智能在我们探索宇宙时,能发挥什么作用?
答:人工智能的发展当然会有助于我们探索宇宙。生命将冲出有机生物化学统领的地球。在经过40亿年的进化之后,我们将看到首个非有机生命体的诞生。这意味着生命第一次能离开地球并开始在银河和宇宙中散播。以往除了在科幻电影里,人们一直难以开拓并殖民银河系,因为我们是有机体,是通过自然选择在地球这个独特的环境下演化出来的。在太空中或其他星球上很难维持像人类这样的有机生命体,因为自然选择让我们进化得适应地球的气候、大气环境和重力条件。但当我们从有机生命转化为非有机生命的时候,这些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维持人工智能相对更容易,在太空中或其他星球上维持电脑和机器人的存在也相对更容易。所以这次从有机生命到非有机生命的转化与变革,对宇宙的发展意味着长远的革命,或许也意味着我们星球对整个银河系的殖民。

权威向算法转移
问: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人工智能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我们将要看到的,以及我们今天已经看见的,是权威从人类向算法的转移。越来越多以往由人类独断的决策,那些我们做过的决策,未来都会由计算机和大数据算法做出。最基本的结论或者说这种转变的基础体现就是,一旦掌握了足够多的生物识别数据和足够的计算机算力,一个外部算法能够比我自己更好地理解我自己。一个拥有足够多的关于我的数据、也有足够算力的算法能理解我的欲望、情绪、想法、决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我、操纵我。这种控制最初体现在很普通的事情、很简单的决策上,比如想买一本什么书。以往你要是想买一本书,你依靠的是自己的感觉,也可能依靠了解你、了解你品位的朋友和家人的推荐。但以后像买什么书、读什么书这类简单的决策将逐渐由电脑算法代你做出,比如亚马逊的算法。我们越是依赖了解我们、帮助我们做出决策的算法,我们就越会失去自主决策的能力。因为做决定的能力是用进废退的。如果你很长时间不用这项能力,它就会像不运动的肌肉一样萎缩。问:你是说,这种对算法的依赖,会导致我们人类的退化吗?答: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这种退化已经在我们的空间导航能力上体现了出来。以往你如果想从这里去火车站,你需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但是现在你越发依靠智能手机告诉你怎么走。你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感觉应该右转,但是手机却告诉你左转更快,你就逐渐学着信任你的智能手机,很快你就会失去找到路的能力。所以人工智能革命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权威会从人类身上转移到算法上。

问:在我们可能亲眼看到的未来,这种算法的权威会强化到什么程度?
答:是的,当下你看到的亚马逊的算法还很原始。当亚马逊或是百度想要向我推荐一本书的时候,它依据的是我以往阅读过的书籍、看过的材料或是买过的东西。但你要知道的是,当你在智能手机上看一本书,或者你用Kindle这类电子书阅读器读书的时候,你在读书,书也在读你。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书籍首次能够阅读读者,而不仅仅是人来读书。在你读书的时候,亚马逊或者你使用的设备就能够知道哪几页你读得快,哪几页读得慢,在哪一页你停下来并把书丢在一边。基于这些信息,亚马逊就能更好地了解什么让你激动,什么让你无聊,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这还是相对原始的。下一步或许就是把亚马逊Kindle和业已存在的面部识别软件连接在一起,这能让电脑仅仅通过分析你的面部表情就能了解你的情绪。毕竟人类也是通过观察面部表情的方式了解其他人的情绪的。今天我们已经开发出相关的电脑程序,能够仅仅通过分析面部肌肉、嘴部、眼睛和双手的活动,来识别人们是愤怒的、无聊的还是开心的。但这也还是有些原始的版本。真正重要的改变是当我们能把Kindle或是电脑与人们身上或身体内部的生物识别传感器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它们能够获取人体内部而非表面的信息,比如你的血压、心率和肾上腺素水平如何。基于这些信息,算法能够了解书里的每一个句子如何影响你的情绪。你读一个句子的时候,算法知道你的血压如何变化。基于这些信息,算法或者说亚马逊或百度能了解你的个人性格,知道如何让你趋于感性,能为你推荐书籍或是更复杂的东西,比如在大学应当学习什么专业,应当选择哪份工作或是应该和谁结婚。算法拥有的关于我的数据越多,尤其是关于我的身体里面在发生什么的生物识别数据越多,它就能越好地为我做出决定。

人工智能将让人类“下岗”
问:人工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类、替代人类吗?
答:当然有可能。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上,表现得比人类更出色。例如,在无人驾驶这个领域。人工智能驾驶相对人类驾驶员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每年全球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30万,是死于暴力、犯罪、战争和恐怖主义的人数总和的两倍。而这些车祸大部分是由人类的错误造成的,有些人在开车时睡着了,有些人开车时发消息,有些人喝了酒。而人工智能不会犯人类的这种错误。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在开车的时候睡着,不会酒驾。而且人工智能还有更大的优势。在无人驾驶和其他环境中,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两项优势是连接能力和更新能力——迅速高效地获得更新的能力。

问:此话怎讲?我们人类也有沟通交流的能力和不断学习更新的能力呀。
答:还是用驾驶这个例子。人类司机是个体,所以如果路上有两辆车在同一时间到达了同一个路口,他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司机们需要相互交流意图,有时会产生误解,那么就会发生碰撞和意外。但人工智能不是个体。如果有两辆由电脑和算法驾驶的车,你可以直接将两者连接。这样它们就不再是独立的单元,而是同一系统上的两个部分,属于同一网络。这样它们产生误解和碰撞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另一个优势是更新。比如如果政府更新了交通法规,想要通过再教育让所有人了解、记住并遵守新的规则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是无人驾驶的汽车就很容易了,只要点一下按钮,全国各城的所有汽车行驶系统就都立刻按照最新法规更新完毕,可以确信的是它们会严格按照新的交通法规行驶。所以让人工智能司机替代人类司机是非常合理的。同样地,用人工智能医生替代人类医生也是非常合理的。

问:所以我们当中不少人得下岗了?
答:是这样的。随着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过人类,人类会面临更多的失业。人工智能革命会彻底改变经济,尤其是就业市场。比如在无人驾驶领域,5到10年前,机器比人开车开得好听起来还像科幻小说。但今天大部分行业的专家都认为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也许在未来10年、20年、30年,计算机和无人驾驶会取代上千万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和卡车司机,让这些人失业。现在有数百万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卡车司机,他们共享着至少一部分的交通系统所有权。但在三四十年后,所有这些巨大的经济、政治权利可能就都集中到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手中了,他们拥有操控整个系统的算法。

问:也就是你在书里提醒过的,大多数人手中的经济、政治力量会转移到少数拥有并控制算法、计算机和网络的精英手中?
答:是的。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金融领域。要做出明智高效的金融决策,速度和分析大量数据的能力非常重要。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速度要比任何人都快得多,也高效得多。相比人类,人工智能处理金融决策时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没有情感和身体。人类在做价值数千万美元、人民币、欧元的金融交易时经常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因为他们累了,精力不集中,因某事生气,或者情绪低落。但人工智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它们没有身体,所以永远不会饿、疲惫、生气或者情绪低落。因为它们没有思维和情感,所以只会根据看到的数据做出决策,而不是根据瞬时的情绪。所以在未来几十年,很可能越来越多的金融决策会由人工智能而非人类来做,而金融市场的竞争也由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算法之间的竞争。事实上,随着这个过程的加速,我们在有生之年也许会看到金融市场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景象。事情发生得如此之快,规模如此之大,人类有可能再也无法理解金融市场。即使在今天,公平地说,全球有70多亿人,其中也只有少数人真正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50年以后,也许没有人能够理解金融体系,只有人工智能才有能力快速处理这么多的数据,理解我们的金融世界。

终身学习,是无用阶级的解药

这些过程的最终结果会是,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新的阶答:级兴起——无用阶级,就如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新阶级——城市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而20世纪的大部分经济政治史,都围绕着这个新工人阶级的恐惧、希望和问题。

问:这种大部分人类失业和技术导致的集权最终会指向什么?
所以在21世纪,人工智能革命将创造一个新的大规模阶级——无用阶级,这个阶级的人不仅仅是失业,而是无法就业,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也没有政治权力。也许21世纪最大的经济、社会、政治问题之一将是数亿无用的人该怎么办。这种无用当然不是从父母、朋友、孩子的角度来看,而是在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是无用的。

问:这其实就像是讨论产业的转型升级?当一些老的产业被淘汰,一些人失业,变得无用,但总会有新的产业、新的岗位出现?
答:当然,新的就业机会很可能会出现。可能所有车辆驾驶、服装生产,甚至医药或金融领域的工作都会消失,而新的工作很可能会被创造出来。但我们无法确定能否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工作。另外还有两个很大的障碍,可能会使这些新工作无法解决无用阶级的问题。首先,即使出现了新的工作,人们也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技能才能胜任。大多数专家认为流水线作业的工作,如衬衫生产或出租车驾驶将会被机器人或电脑接管。新的工作将要求人们善于创造,心灵手巧,灵活善变。大多数人都没有经过足够的教育和训练让他们能够适应这类工作。所以可能会有数百万的出租车司机和纺织厂工人失业,新的工作则可能是软件工程师这类的工作。但是一个50岁的失业出租车司机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软件工程师吗?他们既不具备相应的技能也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50岁的人也很难通过自学获得必要的技能。

问:所以我们现在要提“劳动力的升级”,要强调对人的培训、知识技能的不断升级?
答:是的。这样说,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好一点。因为不是说人工智能革命发生了,就业市场立刻改变,很多工作一夜间消失,很多工作忽然出现。但是,只要我们重新为人们提供训练,就业市场就会再回到均衡状态吗?事情不会是这样的。这就说到第二大障碍。人工智能革命将不会是孤立的分水岭事件。人工智能革命将一浪高过一浪。所以不管什么新的工作出现,在10年或者20年之内,这些新工作本身也可能消失,被新版本、新一代的计算机和算法取代。一份工作做一辈子这样的事情将再难出现。

问:难道没有解药和出路吗?现在不仅中国,全世界都在讨论教育创新,讨论怎么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让我们的年轻一代具有胜任那些还没被创造出来的岗位的能力。教育会是终极解药吗?
答:我很同意你的观点。在历史上,生命常常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在第一部分,你不断地学习。你获取知识、技能,甚至是人格、身份。然后在第二部分,你主要运用你的知识、技能和人格在就业市场上工作。但这种模式已经跟不上变革的步伐了。如果你想跟上潮流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获得新的技能,甚至是获取一个全新的身份或人格。这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最难的,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难,因为就我们的心理和情感限制来说,改变对人们来说常常难以接受,让人压力倍增。长时间的改变也会造就长时间的压力。当你15岁、20岁的时候,你的整个生活就是改变,你不断学习,不断改造自己。但当你40岁、50岁的时候,你就不再喜欢这些改变,更不希望每10年就有一次这样的改变。人类能够适应现在的新形势,每10年重新学习知识改造自己吗?或许即便没有什么新工作,我们也难以应对持续不断地改造自己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吧。这不是我们可以推迟到20年、30年之后再去面对的问题,不像是说我们能自我安慰:人工智能革命要2040年或者2050年才会到来,我们等到那个时候再担心吧。我们必须马上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2017年的校园里教小学生什么内容、教大学生什么内容,都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在2040年拥有一份工作、拥有必要的技能。如果等到2040年,那就太晚了。到那个时候,学校里教的内容只关乎2040年之后的未来,与2040年将毫无关系。

问:这很像是一句口号:让2017年的小学生能够掌握2040年时必备的技能。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答:在这里我们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2040年、2050年的就业市场或者经济形势会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在历史上,人类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窘境:没有人知道未来20年、30年、40年的世界是怎样的。当然纵观人类历史,人们从来不能准确预测未来。如果你生活在1000年前的中国,比如1017年的中国宋朝。你对未来也会充满疑问:可能北方契丹人会入侵,可能整个王朝会轰然倒塌,可能会有一场大瘟疫或大地震。那些东西你都是不知道的,但你能知道社会、经济、家庭的基本结构。1017年的你会无比确认即便到了1050年,大多数人还会是农民;到1050年,军队还是需要骑兵和马夫;到1050年,不管哪位皇帝在位,都会需要有人能读书写字以便管理行政系统。所以你知道你应该教孩子们如何种地、缫丝、骑马或者读写儒家经典。你确信这些直到1050年都会有用。但在2017年的今天,当我们展望2050年时,我们毫无头绪,我们不知道那时候的军队会是怎样的,行政机构会是怎样的,就业市场会是怎样的。所以我们不知道应该教孩子们学习什么。我能做的最好的预测就是教会他们思维灵活和心理平衡。唯一可以确信的是,2050年的世界将和现在完全不同,那将是一个繁忙的、不断变化的世界。所以不论情况如何,人们都需要让自己思维灵活、心理平衡,以应对这些变化。

终极之问
问:技术会决定我们人类的未来吗?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答:技术从来不是决定性的,以往也不是。技术在我们面前铺展开很多条可能的道路,但却不会决定我们该走上哪一条。回首上一次技术革命——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你会发现火车、电力、收音机等发明没有决定任何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也从未决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革命中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或者是法西斯社会。人们把相同的科技用在不同的地方。21世纪的技术革命也是这样的。人工智能必然会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社会环境、经济结构和政治体系。但是怎样改变呢?有如此多的不同路径,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该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如果我在这里讨论的某些东西让你感到恐惧,现在你还有机会做出改变。人工智能是21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它也可能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而且是生命诞生以来最伟大的革命。正如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的,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改变的领域,包括对宇宙的探索——这次从有机生命到非有机生命的转化与变革,对宇宙的发展将意味着长远的革命,我们甚至可能殖民整个银河系。但对人工智能革命反应最为迅速的不仅仅是银河系,还有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威从人类向算法转移。最基本的结论或者说这种转变的基础体现就是,一旦掌握了足够多的生物识别数据和足够的计算机算力,一个外部算法能够比我自己更好地理解我自己。

对话手记
有人说,尤瓦尔·赫拉利是在制造现代人的焦虑。因为他所预言的那个“无用阶级”的到来,距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就在我们可以预想到的二三十年后,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就完全可能变成他口中的“无用阶级”。他反复强调的算法的集权,眼下也正在一步步发生。脸书会被政客轻易利用,以精准投放政治谣言;算法主导的信息平台,能把人牢牢局限在过滤气泡之中,僵化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而在大数据面前,我们每个人不仅都在变成透明人,还有可能遭遇越来越多因为概率带来的不公正对待。在权力与资本的联合下,算法和数据共同构建的“1984”,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这次对谈中,没有和尤瓦尔·赫拉利深入讨论下去的,还有教育的不公平。我们谈到教育的创新变革。而那些在当下就有可能享受最前沿、最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的孩子,大多数都是那些精英的二代。他们的父母为他们创造了足够的空间,提供了足够的资本,让他们可以跳出传统教育的禁锢,尽可能去创新、探索,培养尤瓦尔·赫拉利在谈话中说到的“灵活思维、平衡心理”。而在2018年,至少在中国,我们绝大多数的孩子依然坐在100多年前创造的、最传统的教室里,听从着高考的指挥棒,在学习那些可能当下就已经过时的知识。还有那些来自更贫困、更弱势家庭的孩子,甚至可能都已经被这样的应试体制淘汰,或者早早辍学打工。很难想象,未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焦虑,并不是被尤瓦尔·赫拉利创造的。它们始终都在。我们不去思考教育的变革,不去思考对数据和隐私的平衡,不去考虑对权力的限制,到2040年、2050年,这些焦虑就不再仅仅是焦虑,而会成为我们这代人真实经历的危机。而要寻找焦虑的解药,我们要依靠的,不只有这些智慧的头脑。我们可能会表现得比想象的更好一些吗?

赞(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27 17:4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02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