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撸皇出品必属精品]苏联解体三十年回顾系列一:综述
本頁主題: [撸皇出品必属精品]苏联解体三十年回顾系列一:综述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撸皇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6282
威望:803 點
金錢:206079 USD
貢獻:7569 點
註冊:2021-01-11

[撸皇出品必属精品]苏联解体三十年回顾系列一:综述

1991年的12月,苏联解体,至今三十年。

想必对于90后们来说,苏联只是一个传说,只存在于历史书之中。曾经这个地球上军事无比强大的国家,却没有能力用武力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于是崩了。

这些天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阅读了美国学者根据挖掘出的新解密文件写的书,看了几个当事人的回忆录,也看了第三方国家制作的纪录片等,整理出一些内容,给我的读者们。

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二战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事件发生时,都展现了哪些症状。

我阅读的那些回忆录,发现他们都是预设立场的,或者因为身份的需求而自带立场。但如果把当事人、美国人、苏联人、中国人各自发布的信息汇并把刚刚解密的重要信息汇总到一起,就会发现一些事件的脉络,并找到客观角度的景象。

我不想带立场,但是有些前提我是相信的,那就是,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期,不管谁在位,他都不想把事情搞砸。我相信戈尔巴乔夫也好,叶利钦也好,都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受人尊敬的人物。

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观念不同、方法不同、团队不同、利益不同,初心与结局之间,便不再强因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很多事件的发生,看似不可思议,但是却依旧自然发生。

一切仿佛就清晰了很多。

这是一个系列文章,今天开篇我们列出一些重要的几条内容,作为提纲,以便于在后续的文章中逐个细化和详化。用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来展现那段往事!

希望我这次贻笑大方的行动,能够有人支持。



以下几点,是从客观角度提炼出的几个重点:

第一点:苏联1991年的解体,不管是在美国,还是苏联,还是俄罗斯,都不是筹划中的事,都是一个意外。

尽管事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冷战胜利,但是最近解密的文件都展示了,实际上在苏联解体之前的关键阶段,美国的高层一直在想办法挽救苏联。

在苏联发生8月政变(保守派软禁改革派的戈尔巴乔夫,就跟慈禧软禁光绪的逻辑差不多)的时候,老布什着急得很,为了帮助戈尔巴乔夫,为了帮助维持苏联的存在,布什了解政变情况之后,在国际场合不遗余力地谴责苏联的政变,通过外交途径向维持苏联的各方力量提供帮助。

布什还在苏联政变之前的7月份,访问乌克兰(当时属于苏联)的首府基辅时当场表明他支持戈尔巴乔夫,反对戈尔巴乔夫被削弱,反对苏联中央被削弱,也不支持波罗的海以外的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甚至1991年的9月份,乌克兰的领袖到美国寻求布什的支持,布什依然拒绝了支持乌克兰独立的提议。

也就是说苏联的解体就是内部崩塌,至少在1991年的时候,美国上下没有策划,也没有推动苏联的崩溃(并且他一直在努力的挽救苏联)。老布什捡了个大便宜,然后在苏联解体之后迅速宣布是自己的胜利,无非是为了把这份不可思议的意外收获包装成自己的政治财富。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从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这位激进的改革家就已经开始向西方示好,并且对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民主制度产生了美好的向往。不过,有些幼稚且无奈的是,戈尔巴乔夫不仅主动放弃社会主义,还非常渴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他寄希望于放弃对抗能够带领自己的国家走出军备竞赛,走出经济低迷。

从里根政府到布什政府,戈尔巴乔夫都与美国的高层进行了非常令美国满意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对苏联的政策转变成了驯服苏联,让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跪在自己面前,成为自己的臣服者,如果能够和平解体则更好,但不能是快速失控。


(从左至右:布什、里根、戈尔巴乔夫)

在苏联内部产生剧烈的政治博弈乃至政变的时候,美国担忧的是自己既定战略的失效。

美国非常担忧苏联突然出现政治动乱之后,这个军力恐怖的核大国在群龙无首各行其是的情况之下,没有了像戈尔巴乔夫这样的亲美者(我的立场是戈尔巴乔夫其实是一个历史的牺牲品),其他民族主义力量如果掌控军事力量,会对美国及其北约势力范围造成极大的军事威胁。

所以在苏联解体前的两届美国政府的政策中,帮助戈尔巴乔夫进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革,成了首要内容。而戈尔巴乔夫在这个进程中也的的确确进行了非常激进的符合美国意愿的改革,而深度改革的原因,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解读。

现在回头看,美国在当年苏联解体之前的态度和行为,是令我们后人没想到且感慨唏嘘的。

实际上,苏联的解体,来的太突然又不可阻挡,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连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样的人当事人,都不曾事前布局谋划。

他们都只是想改革,想按自己的意愿改变苏联,想自己掌权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却葬送了自己的国家。

可悲的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他们两个人在整个苏联解体的下半年都是非常担忧,非常恐慌,非常不知所措却又常常迷之自信的状态。人前表现的镇定和果决,人后都是无比的焦虑和忧愁。

世事令人唏嘘,震惊世界的事件,当事人也只是随着事态的演变,不停的调整自己的策略,无法筹谋无法预案,一步步走向崩溃。尤其叶利钦,一个自以为革新领军人物的破坏者。

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公开争执)

第二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从争斗,到联手,再争斗,再联手,再争斗,这个过程一步步削弱了中央,让各个加盟共和国在他们的斗法之中一步步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地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激进,比如他上台没多久就直接否定了党的唯一执政权,开放了党禁,开放了舆论,给予加盟共和国更多自主权,使中央势弱。同时他因为改革政体,搞笑地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而叶利钦则是更加野蛮粗鄙,他是直接退党,甚至宣布俄罗斯境内执政党为非法组织,直接接管苏联在俄罗斯境内的组织和资产,弄得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




但是这样的分裂后果,却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想避免的。戈尔巴乔夫层面一直自认为代表着苏联的利益,他想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实施资本主义的国家。但是叶利钦却是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想要接管和统治苏联,他想建立一个以俄罗斯为主的邦联制的资本主义的苏联。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戈尔巴乔夫就是汉献帝,而叶利钦就是曹操,汉献帝一直想掀翻曹操,再造大汉国威,但是无奈大汉积弊太深,手中无牌。随着乌克兰、哈萨克、白俄罗斯等国的独立诉求,国家四分五裂,汉献帝作为天下共主,却对局势没有任何掌控力。

叶利钦想让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臣服在自己的脚下,好像曹操像吞并蜀吴一样,可惜,天不我与……

最终的结局也和三国时期的结局是一样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位高层人士,为什么讨厌自己所在的组织呢?为什么非要剥夺党的执政权呢?戈尔巴乔夫这样的爱国者为什么会成为亲美者呢?叶利钦这个削弱戈尔巴乔夫和削弱苏联中央的人,为什么那么痛恨培养他的组织呢?

当他们自以为是的胡作非为之后,却看到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几个主要加盟国家的领袖逐步脱离掌控,陆续宣布独立,他们感到深感惶恐和痛苦。

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一开始联手(他俩都是所谓的民主改革派)对抗保守派(坚持旧制的)的时候,他们是为了改变政治格局从而促进改革,都以为自己将来能够掌控局面。所以他们不反对各个加盟共和国宣布主权,因为他们已经酝酿好了新的《联盟条约》,他们希望可以把苏联改成类似于美国那样的联邦国家。

但却因为步子大扯到了蛋,他们伤到了旧体制既得利益者,于是那些人搞起了政变。为了对抗政变就需要拉拢加盟共和国,就更加导致了中央的势弱,这些加盟国家在宣布主权之后,居然更进一步,接连宣布独立了。

宣布主权和宣布独立是两码事,宣布主权是指该国的法律在遇到苏联法律的时候,可以优先于苏联法律,但苏联法律依旧有效,且在军事和外交上,依旧由苏联为主。而宣布独立,那就相当于直接摒弃了苏联的法律。

在曾经的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里面,唯独俄罗斯是没有自己的主权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党组织,因为俄罗斯的一切是由苏联代行的。一开始为了让叶利钦支持改革,苏联允许了俄罗斯宣示主权,但当叶利钦宣布俄罗斯主权的时刻,就代表着苏联存在的根基地动山摇了。


一切无可挽回了,但戈尔巴乔夫始终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即使是在二十多年后的回忆录里,也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

他激进到什么程度呢?他甚至认同学术派所提出的500天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计划。在经济改革一筹莫展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先放弃政治垄断,开放党禁并在意识形态上以西方为榜样,在改革需要威权来强力推进的时候,先毁掉自己的执政根基,直接从根子上动摇了整个国家的基础。

是天真还是浪漫呢?

脱胎换骨式的改革,需要足够的威权土壤和掌控力,需要足够的手段和耐心,历史上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必须是强人推动且代价巨大的,而戈尔巴乔夫没有这样的人望,以不够的实力,挑了担不起的重担。

戈尔巴乔夫在下台后,面对叶利钦的多次逼迫,最终却平安无事,也无牢狱之灾,也从侧面可以多多少少证明,他没有私利方面的大问题,他是认知上出了问题。


而相反,他的第一大对手叶利钦,却是一个私欲极度膨胀的家伙,对权力、对名望的渴求,超过了对人民的责任。

是对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也走不出兴衰周期律!

因为,谁也对抗不了人性。

苏联的死,最直接的原因,是体现在经济和民生的死,这就引出了下面这一点:

第三点:在勃列日涅夫后期,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轻工业制品严重不足,粮食年年歉收,民不聊生,是导致戈尔巴乔夫激进改革的核心原因。

而为了改善经济,谋求美国的救济,戈尔巴乔夫在很多地方对美国做出了让步,甚至放弃自己的盟友。

1991年的苏联外交部长鲍里斯.潘金这样解释苏联对美国让步的原因:“我们向美国寻求经济援助,也做好了让步的准备——因此我们在波罗的海国家独立问题上作出了让步,我们从第三世界撤出,降低与古巴交往的规模,也是如此。一方面努力维持这些关系耗费巨大,我们已无力承受了;另一方面抛弃这些国家可以表明我们友善的态度,美苏双方在发表的声明中都故意强调两国关系的亲善,但对我们来说其实是经济原因,迫使我们这么做,美国人也心知肚明。”

当时苏联的经济问题严峻到什么程度了呢?

可称之为民不聊生,每天为了排队买吃的,至少都是两三个小时。

莫斯科市的民主派市长,政变期间叶利钦坚定的支持者波波夫,告诉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中央已经名存实亡了,加盟共和国和各大城市,比如莫斯科都在各行其是,他承认“冬天的时候莫斯科甚至难以为继”,他接着就寻求援助,尤其还提到了鸡蛋、奶粉以及土豆泥。“你们军队的这些物资保存期限超过三年就要扔弃,但是我们却能全盘接受这些过期的物资。”

这番话把美国国务卿给惊呆了,美国国务卿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么直白地承认国家面临的问题,曾经这个国家的领导人还宣称要打倒西方呢。”

而贝克在圣彼得堡短暂停留时拜访该市市长索布恰克以及其助手弗拉基米尔.普京,他们也对即将到来的冬天忧心忡忡。

后来贝壳写信给布什,建议对苏联进行经济援助。他写道“事实很简单,这是一场豪赌,我们赌这里的民主党派会赢,他们的成功将会让世界变成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和希望的世界,民主党派的失败却会带来一个更加险象环生、危机重重的世界,我丝毫不怀疑,如果他们不能掌控局面,将会被一个排外的右翼的独裁的势力取代。”

而1991年9月份抵达美国寻求帮助的乌克兰领袖克拉夫丘克,除了提议希望美国支持乌克兰独立之外,他其实更想要的也是经济援助。克拉夫丘克对布什说道:“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严峻……苏联已经得到了食物援助,但乌克兰还没有得到,如今我们还要向苏联偿还债务,当苏联得到援助的时候,我们正(以象征性的价格)将6万吨的肉和牛奶运往苏联,我们想从你们那里贷款,同时购买技术,邀请企业来乌克兰投资,我们会渡过难关的。”

布什向克拉夫丘克问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揭示了美国当时政策的主要前提:“你没想过你们迟早会和苏联中央成立经济联盟吗?我们认为这是促进投资的必要步骤。”克拉夫丘克回答道:“如果中央能够做点什么我很高兴,但是中央做不了任何事情,我们是在浪费时间,苏联是一个大国,整个国家不可能快速推进经济的改革。”

两位领导人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就告别了,来自乌克兰的领袖,在访问之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说道:“布什希望苏联继续存在,而核武器安全一直都是布什的首要议程,我尊重这一立场,我相信这也与美国人民的利益一致。”

想想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场景,伟大的苏联连首都莫斯科和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都紧缺物资来过冬。而整个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领袖到达美国之后,居然也是要求食物和资金方面的援助,别忘了,乌克兰可是欧洲的粮仓啊!

其他落后地区呢?可以想象,苏联当时的经济结构畸形到了什么程度,物资短缺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轻易可以抛弃利比亚、阿富汗和古巴,在放弃之前都不同他们商量一下。

第四点:苏联的死亡,是从中枢神经系统开始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建立在积重难返的基础上,为经济所迫。

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的波罗的海三国,是在二战期间强行并入苏联的,乌克兰的部分领土也是在战争中夺来的,这样的国家需要威权统治,但当经济衰退、民不聊生的时候,威权也就自然松动了,而偏偏,戈尔巴乔夫是个痛恨自己组织的人,并且,他放弃了威权。

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等待你慢慢地改革了。冲动而自以为是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采取的策略都是从上至下的改革,从中枢系统的直接大修,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剧烈的改变,而范本居然是已经对抗了半个世纪的西方世界,结果,他们休克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说包括叶利钦在内的其他激进改革派的改变,是在他们访问美国时,看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美国最底层的群众都可以享受苏联官员都不能享受的充足的物质供应的时候,他们彻底怀疑了自己的体制和观念,他们认为问题出在最基础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上。

而回头看看苏联高层的腐败堕落和民不聊生,怀疑、愤怒和背叛的种子从而就埋下了。

从这个角度,我们不禁要无比感怀和庆幸,我们的改革,是有一位威望足够高,策略足够稳的人物来领导的。是自下而上摸着石头过河,由地方上先试,效果如果好了,然后中央来支持和推广这种模式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而我们这边的改革路子,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还早几年,但是他们没有学,也没法学。一是因为他作为推动者的实力和威望不够,二是因为傲慢,三是因为他们的加盟共和国结构本身就不稳,没有挪腾的余地。

伟大的国家,必然是由坚守伟大的使命来支撑的,任何背叛了初心和使命的执政者,都无法挽救自己。

包括现在的美国。如同当年的苏联一样,美国开国所倡导的美好,现在正在丧失,美国所面临的困境,正在剧增。



最后一点,苏共的高层失去了信仰,背叛了使命,是苏联死亡最底层的原因。

这一切,终究是有一个起因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给苏联的死亡找一个最大的罪魁祸首的话,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勃列日涅夫。

是他,勃列日涅夫,亲自表率的腐败享乐主义、特权主义和掌权终身主义,大搞奢靡之风,甚至基本以老年痴呆的状态赖在最高岗位长达两年,死在岗位上,整个苏联执政党基本从上到下彻底腐败堕落。

他们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忘记了执政为民的基础。同时,在经济领域,始终故步自封,看不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优点,没有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心态。

在经济领域,温铁军教授曾解读过苏联的经济政策,认为他们固守着阻碍生产力的计划经济的体系,对货币和信用体系的依赖不足,形成了稳固的换货贸易为主导的“经互会体系”对资本信用的扩张能力就没有运用,尽管工农业实际产值并不低,但是却无法对服务业和金融行业进行有效发挥,经济模式始终处在一种相对原始的状态。

这种状态,如果是在苏联内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间和睦时期,还可以维持,但是,随着高层的堕落和败坏,各个加盟共和国只顾自己的利益,反馈到经济层面就是生产关系一步步束缚着生产力的需求,也基本没有消费方面的拉动的说法,经济活力远远不如西方。

而西方社会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货币体系进入了纯信用时代--资本快速流动和扩张的时代。美元摆脱黄金的束缚之后,在军事霸权的加持之下,绑定了石油,加上此前形成的大宗商品美元计价的习惯,从此美元基本成了肆意收割世界财富的“金箍棒”。

此消彼长,美苏之间在经济层面的差距彻底拉开。

回过头来,苏联这边的高层,堕落、好大喜功,为了攫取个人名望和政治力,贸然出兵中东,肆意干涉和围堵中国。最可恶的是,勃列日涅夫没有好好的培养接班人,在权力交接上没有做任何的预防和预备,从1982年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面,连续3个七十多岁的最高领导人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最终让一个缺乏威望,年龄只有五十多岁,心中早已背叛,且激情冒进的戈尔巴乔夫上了台。

而正是在这些令人绝望的氛围之下,戈尔巴乔夫从执政开始,就联合民主派激进派,彻底的放弃了对自己政党的支持和拥护,开始了冲动甚至意气用事的剧烈改革,幻想着欧美的自由主义,向往着欧美物质充沛的生活,不顾实际的现实,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他们带着对组织的痛恨,用一种幼稚和幻想,葬送了自己的祖国,从此进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呜呼!

赞(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19 14:3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29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