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
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中国,东西相距达5000千米,跨越经度60多度,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同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地势西高东低,从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地区呈三级阶梯分布,造就了高寒的青藏高原、干旱的大西北以及相对温暖湿润的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使得中国动植物种类相当丰富。由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放眼中国大地,细数中国动植物的乐土——
中国动植物的乐土在哪里?
▍ 羌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在西藏的西北,有一片面积超过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的台地,这就是羌塘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几条漫长延绵的山脉构成了高原的边缘,平均4500—5000米的海拔让羌塘这片台地牢牢占据着中国地势的最高一级阶梯。
连绵的群山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平均4500—5000米的海拔使这里全年寒冷,崎岖不平的大地上布满粗糙的石粒,在高寒、干旱的恶劣环境中,羌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自然景观,包括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与之相适应的,演化出了不同的高原野生动物种群。
神秘的羌塘以独特的高原山地景观闻名,人迹罕至。
野牦牛便是这里的代表物种之一。它们是是典型的高原动物,有着适应高海拔的生理特征:牠们的瘤胃很大,可以从低质量的草食中获取更多营养;牠们胸腔宽阔、气管粗短、血液携氧能力极强,可以支持牠们在空气稀薄的高原长时间行走;牠们的皮肤厚而坚硬,全身覆盖着多层长而密的毛发,这有利于降低热量损失、适应寒冷环境。羌塘高原是西藏野牦牛的主要栖息地,区域内统计数量在1.1-2.1万头之间,并且在羌塘西北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还有一群浑身浅金色的金丝野牦牛,数量更是只有数百头。
为适应高寒环境,野牦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
除了野牦牛,这片广阔的高寒荒漠草地还孕育着许多独特的动物种群——数量众多的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白唇鹿、盘羊、雪豹等野生动物。与体型庞大的野牦牛不同,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顽强地在这里延续种族的未来:为了应对食物匮乏的环境,藏羚羊集群迁徙,在荒原上追寻水草觅食;顶着硕大头颅的藏野驴群肆意奔跑,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盘羊为了避寒,在冬季从原来的山区迁至平地生活;而匍匐在山上几乎与岩石融为一体的雪豹,静静地选取猎食的目标,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进行捕猎……
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未阻挡生命的狂欢,羌塘以其独特的原生物种、生态过程和进化现象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区域,作为目前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
成群结队的藏野驴漫步羌塘草原上。
美国最著名的野外生物学家乔治·夏勒是这样形容羌塘的:“在地球上存在着一些独一无二的地区,它们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青藏高原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对野生动物栖息来讲,这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
▍ 高黎贡山:地球上的诺亚方舟
把目光转向中国的西南,数列南北走向的山脉齐聚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构成了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横断山脉。在它的最西侧,有一个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那便是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山高坡陡切割深,垂直高差可达4000米以上。
高黎贡山南北长度达600多公里,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到中南半岛,跨越五个纬度带,是地球上迄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构成了一条巨大的“生物走廊”。从远古时代开始,各种生物沿着高黎贡山进行种群的迁徙,在气候变化剧烈的冰期时代成为了众多动植物的避难所,很多古老的孑遗物种由此留存。
与此同时,高黎贡山山体高大,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拦截的大量水汽形成山区的丰沛降水,滋润了繁茂的森林。由于高黎贡山垂直落差达4900多米,温差高达16-20℃,使得这一区域同时拥有寒、温、热带立体性气候,来自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与中南半岛的动植物可以在高黎贡山实行垂直迁徙,因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在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位居前列。
大树杜鹃是高黎贡山的植物明星,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
根据目前统计数据,高黎贡山有高等植物4897种,其中特有植物434种,包括国家级一类保护植物红豆杉、长蕊木兰,还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树龄1000多年的秃杉。繁茂的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养育了2138种野生动物(包括昆虫),扭角羚、蜂猴、绿孔雀、白眉长臂猿、孟加拉虎、小熊猫、豹猫、白尾梢虹雉等2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尤其是鸟类,中国共有1200多种鸟类,而高黎贡山就有500多种,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有人称,高黎贡山就是地球上的“诺亚方舟”,既是世界物种基因库,也是世界自然博物馆。
白尾梢虹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高黎贡山保山段南斋公房附近有栖息记录。摄影/董磊
199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将高黎贡山评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这个西南边陲的山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动植物繁衍、生活的乐土。
▍ 阿尔泰山:寻找北极苔原和雷鸟
当我们把眼光投到中国的西北角新疆,那连绵的戈壁,万里的黄沙,也会出现动植物的乐土吗?答案是肯定的。
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阿尔泰山,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横亘在中国、俄罗斯以及蒙古国的边境上,有着广袤的寒温带针叶林、亚高山草甸和山地苔原,山地物种、欧亚草原带上的物种以及环北极分布的物种在此交会,生长着不少极富异域风情的花卉和鸟兽,比如西伯利亚落叶松、俄罗斯鸢尾、北极柳、鄂毕松鼠、雷鸟、挪威虎耳草……
阿尔泰山被针叶林所覆盖,森林往上有草甸和苔原。摄影/范书财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腹地,阿尔泰山远离大洋,气候干旱寒冷,并且有着相对独立的山地环境,因而分布着以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以及云杉、冷杉等构成的针叶林。森林之上,是鲜花绽放的草甸。在这里可以看到极具西方特色的欧洲百合,也可以看到极具中国特色的芍药花。
鲜花绽放的草甸,展现了旺盛、鲜活的生命力。摄影/郝沛
但阿尔泰山真正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高山苔原带出现了环北极分布的挪威虎耳草和雷鸟。
挪威虎耳草一般分布在欧亚大陆的高纬度地区,甚至扎根于格陵兰的卡菲克卢本岛(北纬84°40’)——这可能是地球上有花植物分布的最北点。岩雷鸟则广泛分布在环北极的苔原冻土带,欧亚大陆西端的高山上也常可以看到牠们的身影。
在阿尔泰山,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年平均气温约为0℃,冬季漫长而酷寒,最低温达到零下62℃,是中国最北端的现代冰川分布中心,这样的气候环境与北极颇为相似,十分适宜虎耳草和岩雷鸟的。
岩雷鸟栖息在阿尔泰山的高山苔原上。摄影/ 张国强
由此看来,阿尔泰山成为了中国难得的高纬度生物繁衍集中地,其重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意义,无论对于地区还是全球,都非常显著,已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中25个优先生态功能区之一。
▍ 秦岭:珍稀的鸟兽隐匿于此
绵延约400多公里的秦岭,东起河南鲁山,西到甘肃临洮,横亘在我国的中部,高大的山体阻挡住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是我国气候和生物地理的天然南北分界线,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在高大、绵长的秦岭山脉中,北坡山势陡峻、断层深谷密布,挡住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气,而南坡又截留了大量的水汽,使得降水更加丰富,山间水源众多、溪流密布。在温和湿润的环境下,秦岭的森林十分茂密、郁郁葱葱,为多种生物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在这一片区域内,生活有3000多种高等植物和超过450种脊椎动物,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巍峨的秦岭,阻隔了东南季风的水汽。
自然气候差异使得秦岭南坡和北坡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种群呈现明显的不同,这里既有华北、华中区系植物, 也有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植物, 是我国南北植物的交汇过渡地带,还是重要的动物繁衍中心。
与四川的大熊猫不同,秦岭的大熊猫属于一个独立亚种,头骨较小,头更圆,腹毛为棕色,胸部呈深棕色,腹部为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与腹毛为白色的四川大熊猫形成显著差异。作为大熊猫分布的最东和最北界,秦岭大熊猫种群数量约为200多只,数量比四川大熊猫更加稀少。
朱鹮,则是另一个秦岭特色物种。它作为一种6000万年以前出现的古老鸟类,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但是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对生活条件非常高的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仅在秦岭南坡的洋县,还遗存世界上唯一的朱鹮野生种群。
中国最珍稀的鸟类朱鹮,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
可以说,秦岭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北亚热带——暖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均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成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11个关键地区之一。
▍ 长白山:东北虎呼啸山林中
关于中国哪里的老虎数量最多?长白山可能是得到最大程度认可的区域。
广义的长白山是指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和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受东部季风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诞生了典型完整的山地森林。
长白山的茂密森林里,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摄影/刘载学
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高等植物达到数千种,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濒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物种。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参,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更为神奇的是,在如此高纬度的地区却存在着起源和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的芸香科、木兰科植物,如黄檗、五味子等。在历史漫长的进化演变中,这些物种随着地球的变迁,最终在长白山中孑遗。
富饶的长白山,保存了东北温带森林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野生动物种群,形成了中国境内极为罕见、由大型到中小型兽类构成的完整食物链,食肉动物群系包括棕熊、黑熊,中型的猞猁、青鼬、欧亚水獭,小型的豹猫、紫貂、黄鼬、伶鼬等;食草动物群系包括大型的马鹿、梅花鹿,中型的野猪、西伯利亚狍、原麝、斑羚等。
生活在长白山的紫貂,是众多食肉动物的捕猎对象。
隐蔽的山林和丰富充足的食物为东北虎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里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东北虎繁殖地。
吉林省林业厅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国家级创新团队,在吉林境内联合建立了一个全覆盖、全要素、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监测平台,覆盖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长达十多年的监测和研究表明: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及周边,生存着中国野生东北虎豹可繁殖种群,成为中国东北虎豹恢复的唯一种源。在2012至2014年期间,在吉林省共监测到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包括多个东北虎家庭和东北豹家庭。
东北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
毫无疑问,长白山的存在,在东北这个极寒之地,为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长白山已被列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 海南雨林:物种演化进行时
在海南岛中部的山地和沟谷间,我们可以领略到典型的热带雨林。这里存在着许多独具特色的物种。
这里地处热带滨海地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受热带气旋和季风等海洋性气候影响,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源源不断的海风送来充沛的水汽。水汽沿着山体层阶爬升,当温度降低到凝结温度时,更多的氤氲水汽便停留下来,山林被滋养得郁郁葱葱。
拥有2800多种热带植物的尖峰岭,被誉为“热带北缘生物物种基因库”。
作为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热带原始森林之一,海南雨林为多种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中,尖峰岭拥有2800多种热带植物,占海南岛植物种类的一半,被誉为“热带北缘生物物种基因库”。
作为一个岛屿,海南有着形成特有物种的绝佳条件。与大陆隔绝使得物种开始走上独立进化的道路。从2003年至今的短短十年间,仅海南岛中部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就新发现21个科学新种、24个中国新记录种,以及190个海南新记录种。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多个物种繁衍生息。摄影/林爱和
世界濒危25种灵长类物种之最、四大类人猿之一的海南黑冠长臂猿,就是海南雨林独有的物种。黑冠长臂猿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部的热带雨林中,当海南岛从大陆分离后,留在海南的长臂猿便逐渐演变成新的亚种,喜欢栖息在低海拔原生性极强的雨林中。由于对海南雨林环境的极度依赖,它们目前的数量大约只有20余只,仅分布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斧头岭。这片2000公顷的热带雨林,就是海南黑冠长臂猿仅存的家园。
海南黑冠长臂猿,在树冠中悬挂、跳跃 。摄影/林爱和
面积占国土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雨林,拥有全国约20%的两栖类、33%的爬行类,38.6%的鸟类和20%的兽类。物种演化仍在继续,海南岛的花木鸟兽,许多秘密尚藏深闺,未被揭晓。
▍ 生命的家园
从青藏高原上的广袤荒原,到西南边陲的高山峡谷,再到西北边境的连绵群山、横亘中部的山地、还有东北的极寒地带、南方岛屿的热带雨林,都是中国动植物繁衍生息之地。
截止2020年,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量已达1.18万个,面积超过1.7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8%,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朱鹮、东北虎等近10种濒危物种种群开始恢复,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
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我们的家园,也是众多生命共同繁衍生息的家园。在推进自然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道路上,中国一直在努力。
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量已达1.18万个。海南的五指山便是其中之一。摄影/杨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