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因读书声吸引达官显贵,从而飞黄腾达的典故比比皆是。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如挂角”。
隋唐时期的李密家境贫寒,给人放牛时,将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越国公杨素看后大为赞扬,遂倾心结纳,共演千古佳话。
而今读书声只在学校里、教室中。
路边田野的学生们,除了玩手机就是泡妹子,很难一睹他们埋头苦读的样子。
可不久前,某县县委书记深入民间视察时,却经历了一段梦幻般的“偶遇”。
某音一段视频《桐花岭上书声琅琅,引来县委书记驻足欣赏》最近火了。
这段视频大约是为宣传某地之“醉美桐花节”,找来一帮学子,身穿整洁的校服,排成两行,一同有“感情”地朗读席慕容的散文《桐花》。
新时代当然要有超越前人的新气象。
视频里,学生们穿着整洁的校服,个个容光焕发;或站成三两排,或散坐在花树丛中,手捧书本,声调整齐地朗读着。
书记面目慈祥,驻足凝视,几个队列在镜头前闪过,在青草绿树背景的映衬下,散发着奋进、祥和,关怀……如诗如画。
如果不是紧跟着几个随从,如果不是有几个扛着摄像机的人在拍摄,此情此景被路人甲记录下来,完全可以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这场景如果出现在50年前,大家都能相视一笑,坦然接受。
做为群众演员,我们都接受过类似的培训,做过类似的表演。
非要有所挑剔也是细节上的,如群演们没戴红袖章,没有挥动红本本……。
可放到网络时代,这逼装得未免太大。
视频里的绝美景色硬生生给糟蹋了,隔着屏幕都能尴尬到脚趾头发麻!
可怜一个个莘莘学子,不知练习了多少时间,耽误了多少课时……别小看这几个镜头,反复要折腾N多遍才能合格过关。
幸好书记如期光临,操练的辛苦才没有白费。
乐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找几个写生的、晨练的机关人员,他们已经成年,花费不了几个钱。更重要的,他们心态成熟,摆几个造型也影响不了三观。
可摆布一群学生,把他们赶到山上,让他们穿上新装,玩这妖蛾子把戏,实在是扭曲他们的心灵,不怕损阴德吗?
或许县太爷并不知情,以为这就是原生态的学习环境,说不定大加褒奖,自此山间地头的诵读蔚然成风。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三国演义里的蒋干,就是被庞统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结果中了连环计。
但愿这位太爷别被眼前看到的所误导,否则孩子们就要告别明亮的教室,到花丛草树间忍受蚊蝇叮咬之苦了……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开篇就说过一段给南宋领导凑野趣的事,说南宋丞相韩侂胄去郊外游乐,忽然感叹:“这里竹篱茅舍,真是绝妙的山野风光,就可惜少了些鸡鸣犬吠之声!”
他话刚说完不久,忽然草丛里传来汪汪声和鸡鸣声。原来是临安府的赵府尹钻进草丛扮狗叫鸡鸣,给丞相大人凑足了野趣。
“县委书记驻足欣赏”可能是书记去乡下视察工作,风尘仆仆路过桐花岭,手下的干部心疼书记日理万机、宵衣旰食,暗中埋伏下读书的学生。
当书记路过时,就开始“书声琅琅”,引书记驻足欣赏,增添点有品味的野趣,让领导心情愉悦。
正所谓:天下装逼有一石,书记独占五斗,天下共分五斗。
吃瓜群众对此是这样评论的:
“一身一身的鸡皮疙瘩。”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华风之弊,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张艺谋都未必有这水平。”
“别小看这几个镜头,反复要折腾N遍。”
“没有二十年以上的脑血栓,装不出这样浪的逼来。”
“拍照还不是最后一个操作,拍完还要制作美篇或者秀米在朋友圈分享,稿件要联系媒体发表,并且赶紧给上级报一篇信息文章。”
“等等,为什么朗读的不是书记大人的著作?席慕容是谁,敢抢书记大人的风头?”
“社会到底怎么啦,正常一点不行吗?太特么像隔壁曹县了。”
逼是一样的逼,装上见高低。
好好一出《桐花岭上装逼记》,因为二三十个不懂风情的随从,几个不善把握时机的记者,硬生生地搞成一个大型装逼失败现场,尔等该当何罪?
书记驻足时,尔等应或伏或隐,止留书记一人装:待到学子读书时,书记他在花中笑!
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