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樂憂分享]纳木错的“不动产”:年产3000吨鱼,会步青海湖后尘吗?[11P]
本頁主題: [樂憂分享]纳木错的“不动产”:年产3000吨鱼,会步青海湖后尘吗?[11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比樂師憂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5112
威望:2152 點
金錢:5466 USD
貢獻:11111 點
註冊:2021-02-21

[樂憂分享]纳木错的“不动产”:年产3000吨鱼,会步青海湖后尘吗?[11P]

西藏拥有数量众多的高原湖泊,其中淡水湖泊有467个,总面积为3700平方公里,咸水湖有315个,总面积为1.68万平方公里。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泊。到目前为止,纳木错湖中的鱼类资源还未被开发利用,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处女湖”。

 
纳木错卫星地图



纳木错中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湖区周边人口稀少,当地居民主要从事传统的游牧业,渔业并不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其二,高原鱼类生长缓慢、脂肪含量低,被藏民认为是一种低贱的食物,再加上有牛羊肉可以选择,藏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吃鱼的传统,当地的湖鱼、河鱼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曾计划开发纳木错的鱼类资源,打算将其制成鱼粉饲料或者加工成水产品。于是在1980年6月,西藏农牧厅、国家水产总局的研究人员赴纳木错进行考察,对湖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摸底调查。

 
纳木错的水鸟与湖鱼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资源调查,研究人员发现:纳木错水体透明度高,营养贫乏,湖中的浮游植物仅有26种,硅藻和绿藻占浮游植物总量的77.5%;湖中的浮游动物有19种,主要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为主。

纳木错的鱼类资源更是贫乏,当时只发现了长鳍条鳅、小头裸裂尻鱼2种鱼类。其中,小头裸裂尻鱼是唯一一种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鱼类,最大个体能长到50公分,体重1.3公斤。长鳍条鳅的个头儿虽然也很大,但是数量非常稀少,在短期内无法形成渔业产量。

 
近年来发现的纳木错裸鲤



在调查期间,研究人员共采集了1291尾小头裸裂尻鱼标本,体长普遍在20~40公分之间,体重则在150~500克之间。小头裸裂尻鱼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而5龄鱼的体长只有17公分,体重为68克;要长到一斤的规格,则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具体见下表)。

由此可见,小头裸裂尻鱼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平原地区的养殖品种,将其发展为养殖对象的“性价比”并不高。

 
不同年龄小头裸裂尻鱼的体长和体重



纳木错的高原鱼类生长缓慢,这和水温、水质都有很大关系。纳木错在一年当中的最高气温只有17℃,最高水温则为11℃,水中的矿物质元素以及生物饵料都非常贫乏。湖中的鱼类普遍缺少食物来源,成年鱼以岸边的水草为食,幼龄鱼只能通过刮食水藻勉强维持生存。

从生产力来看,纳木错的每亩水面能够生产10.45公斤的浮游生物,和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明显不在一个量级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鱼的数量。也正因为高原鱼类产量低、资源恢复速度慢,在开发上就更应该慎之又慎,否则就很容易导致资源衰退。

 
高原湖泊的“鱼鸟共生”现象



按照每亩水面可产鱼5公斤的单位产量来推算,理论上纳木错每年可生产1.4万吨鱼,但是这并不是可持续的产量。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捕捞,估计要不了几年湖中的鱼就会绝迹。因此对于高原湖泊的开发,严格限定捕捞量、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以青海湖的开发为例。青海湖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湖泊,最主要的经济鱼类是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早在1957年,青海湖裸鲤就成了当地重点的捕捞对象,2年被捕捞了1500吨,这和当时的饥荒背景有直接关系。


 
青海湖裸鲤/湟鱼



从1959年开始,青海当地居民加大了捕捞力度,最疯狂的时候每天都有上万人赶到青海湖周边去捕捞裸鲤。一直到1962年,在这短短的四年间,当地共捕捞了8.5万吨的青海湖裸鲤,平均下来每年捕捞了2.1万吨。

然而,过度的捕捞很快就导致了资源衰退。从1963年开始,裸鲤的年产量下降到4000~7000吨之间,这并不是由于捕捞力度下降导致的,而是因为湖中的鱼确实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裸鲤的个头儿也在逐渐小型化,平均体长由1964年的32公分下降到了1971年的27公分,平均体重也从之前的450克降低到了308克——这些迹象都表明,青海湖的鱼类资源已经“入不敷出”,资源衰退已经在所难免。

 
湟鱼生长也非常缓慢,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类



后来在1994年,青海湖裸鲤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当地也意识到了过度捕捞的严重后果,开始通过增殖放流、封湖育鱼等方式恢复资源,经过几十年的“湟鱼保卫战”才成功保住了青海湖裸鲤。

根据青海湖的经验教训,专家们认为如果要开发纳木错的渔业资源,应该严格限定起捕规格和捕捞产量。所使用的网目规格应该在6公分以上,只捕捞体长在24公分以上的大龄个体,每年的总产量应该控制在3000吨以内——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

那么问题来了,在纳木错发展渔业真的可行吗?

首先从宗教文化来看,纳木错的渔业资源并不适合开发。纳木错被视为西藏的三大圣湖之首,当地藏民相信“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说法。在藏民的宗教信仰里,关于纳木错有很多禁忌行为,比如在湖中游泳、洗澡、抓鱼摸虾等等,这些行为都有违“公共道德”。


 
纳木错的高原鱼类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纳木错及周边湿地的生态系统都非常脆弱,物种丰富度低,生物群落单调,很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如果在当地发展渔业,势必会对湖中的原生生态造成破坏。另外,由于湖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原先的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纳木错湖边的斑头雁



从经济开发价值来看,高原湖泊生产力低下,远远比不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平原湖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局限。即便放眼整个西藏的高原湖泊群,可供开发利用的鱼类资源也只占总量的2.81%,绝大多数鱼类都没有开发的潜力。


 
青藏高原湖泊群



再退一步说,如果执意开发纳木错的特有鱼种,那么必定会产生消费市场,而非法捕捞、黑色产业链也就会随之而来——这种盲目追逐利益的行为很有可能会给小头裸裂尻等鱼类带来杀身之祸。

这种观点并非耸人听闻。还是以裸鲤为例——青海湖的“湟鱼保卫战”如今已经过去了40年,但是裸鲤的资源量还没有恢复到初始量的一半(初始资源量有32万吨,预计到2030年才能恢复到16万吨)。青海湖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迟迟看不到成效,在这背后,屡禁不止的偷捕行为绝对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洄游繁殖的高原裸鲤



纳木错的鱼类也同样是如此,不开发就没有下游的市场交易,自然也不会有非法捕捞的现象发生。因此对于西藏的高原湖泊,不开发才是最好的保护——毕竟,无论是纳木错的文化信仰还是生态环境,都需要充分尊重。

对于纳木错的渔业开发,您怎么看?


赞(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25 14:3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5-02 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