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最会表演的蛇,尾巴上长了只蜘蛛,全身都是演技[9P]
你以为是蜘蛛?
一只蜘蛛在岩壁上爬来爬去,反复横跳,不远处,伯劳鸟察觉到了这只得瑟的蜘蛛。它张开双翼,朝着这份肥美的午餐冲刺而去,但等待它的却是一张血盆大口,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黄雀之后还有毒蛇,这又有谁能想到呢?
被“蜘蛛”诱惑的伯劳鸟
伯劳鸟惨遭毒手,吃虫不成反被蛇所杀,这一幕看上去是蜘蛛和毒蛇的合作,但实际上,却是由这条毒蛇全程自导自演的。
蛛尾拟角蝰: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蛛尾拟角蝰,原产于伊朗西部的沙漠,它们一般栖息于干旱的岩壁之上,全身的鳞甲如粗糙的岩石一样凹凸不平,配合土黄色的颜色和山地完美地融为一体,额头上凸出的鳞片宛如一对小角,给它平添一分王者之气,或许正是因为这套顶级的伪装,连人类也只有两次发现它们的记录。
蛛尾拟角蝰的头和尾巴
第一次是在1968年,因为只发现一条,无法判定它是否是新物种,到2003年,人们又一次发现了另一条蜘蛛尾毒蛇,到2006年,蛛尾拟角蝰才被正式宣布为新物种。
它们太过擅于伪装,唯一的破绽只有那条形状似蜘蛛的尾巴,但这是它故意留下的,这条尾巴呈分叉状,尾巴的最后一截如饱满的果实,颜色呈米白色,比它灰色的身躯看上去更加显眼,当它左右甩动自己的尾巴,这只“蜘蛛”就开始在地面上来回跑动,它的大嘴就隐藏在尾巴不远处,一场专门为鸟儿准备的戏剧正式开演了。
蜘蛛状的尾巴,难分真假
伯劳鸟是它的主要观众,这种鸟儿是凶猛的食虫鸟类,它以蜥蜴、蜘蛛等各种昆虫为食,号称“雀中猛禽”,然而它没想到的是,这次它面对的不是蜘蛛,而是一条毒蛇呢?
肉眼可见的危险往往易于躲避,但那些伪装成糖果的陷阱才是叫人防不胜防,毒蛇不可怕,就怕毒蛇有文化。“布置陷阱”这种几乎只属于人类的高级智慧行为,却出现在了爬行动物身上,这么看来,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
蛛尾拟角蝰似乎早已经清楚了鸟儿的食性,它们巧妙的进化出了“蜘蛛陷阱”,将自己装扮成鸟儿的食物,这种行为叫“拟态行为”。
伯劳鸟捕食青蛙
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声音
拟态行为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在昆虫中最为普遍,竹节虫通过模仿植物来隐藏自己;一些艳丽的蝴蝶会在翅膀上长出类似猛兽眼睛的花纹,吓退捕食者;而凤蝶幼虫会伪装成蛇的样子保护自己。
凤蝶幼虫模仿蛇
生物拟态一般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模仿者、被模仿者、被欺骗者。大部分动物拟态的方式都和蛛尾拟角蝰类似,通过使自己的全身或者某个部位具备一些动物、环境的特征,达到诱捕猎物或者躲避追捕的目的。
赫摩里奥普雷斯毛虫
这是形态上的拟态,而一些动物能够通过模仿某些动物或者环境的声音,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小溪流水的声音,可以诱导小动物来喝水,附近的小动物听着声音寻找水源,一不小心就落入了响尾蛇的陷阱,这种方法和蛛尾拟角蝰异曲同工,只是一个靠视觉陷阱,一个是听觉陷阱,这都是攻击拟态的一种。
响尾蛇
但不同的是,响尾蛇的尾巴还有是防御拟态的能力,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不断地摇动自己的尾巴,来发出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
比较普遍的拟态行为是从模仿形态开始的,而高级一点的则会模仿声音,更高级的拟态行为甚至会模仿别人的后代。
杜鹃等寄生类鸟类,会把自己蛋模仿得更像寄生鸟类的蛋,它把产的蛋放在画眉、苇茑的巢窝里,让这些鸟替自己精心孵化。如此看来,蛛尾拟角蝰的表演也并非独一无二,实际上,人类猎人在诱捕猎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蛛尾拟角蝰的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的捕猎技巧多是来自于后天的学习,蛛尾拟角蝰是如何学会导演这次戏的呢?
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种蛇实在太过稀少,科学家甚至没有足够的数据,来了解蛛尾拟角蝰的尾巴变化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蛛尾拟角蝰是一种聪明的动物,拟态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生命智慧的表达。
蛛尾拟角蝰的智慧
大部分生物并不具备巨大的脑容量,因为聪明的大脑在野外消耗巨大,它是应对复杂环境的工具,在自然界的很多环境中,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大部分生物需要应对的通常只是单一环境。
蛛尾拟角蝰栖息于石膏质的丘陵和高地,这片干旱的土地注定食物稀缺,它的主要猎物是鸟类,但因为旱地缺乏植物做掩体,所以它只能打伏击战,它通过模仿环境颜色,让自己免于被发现,再将尾巴变成诱捕装置吸引猎物,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用以逸待劳的方式让捕猎效率最高化。
这才是大部分生命智慧的表达方式,用最小的能量,获得最大的收益,动物的捕猎不需要太多的精密计算,它们只需要能对付猎物的智慧就足够了。[ 此貼被比樂師憂在2021-04-25 10:02重新編輯 ]
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