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随想]特斯拉事件中的逻辑问题
本頁主題: [随想]特斯拉事件中的逻辑问题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blueriver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152
威望:132 點
金錢:117352 USD
貢獻:33 點
註冊:2020-02-10

[随想]特斯拉事件中的逻辑问题

本文讨论特斯拉刹车热点事件,并不对刹车是否有问题本身做出定论。当然在某些以立场为正义的人眼里,我已经被划为敌对势力了,所有下面的陈述已经不再重要。

一。很多不可靠的证词,能不能确定真相?

《乌合之众》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两个小女孩在塞纳河溺水身亡,五六个目击者言之凿凿地说,他们认出了这两个孩子。所有的证词如出一辙,不容法官再有任何怀疑,他签署了死亡证明。

但就在为孩子举行葬礼时,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人们发现,本来以为死了的人仍然活着,并且她们和溺水而死的人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这段的例子所在的章节,名称是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中国有一个典故,叫三人成虎。很好的说明了人性的缺陷。假如一个不可靠的信息,你是完全不采信?还是采取权重加成?

假如是权重加成,那这在刹车事件当中就体现为,这么多人说有问题,那肯定是有问题了。假如这种逻辑出现在法官或者陪审团身上,那么冤案可能会多的离谱。当然本身宁可错杀和宁可放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有很大一部分人相当看不惯那种程序正义而让罪犯逃脱的事。价值观的问题,不批判了。

假如不做才信,那么可以当作怀疑依据的,只有极少数几起事故而已。

二。双盲实验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科学的标杆。科学要严谨,要有怀疑精神。怀疑精神就要做到连自己都一起怀疑。安慰剂便是很好的方法。一旦试验者带入了主观偏见,那很容易带来主观错觉。就比如,你自己觉得能区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最好让别人实现倒在没有标签的杯子里测试。而不是拿起两瓶可乐,就装模作样的表演起来。又比如有的中医信奉者,一旦自己经历过中医治疗,病症好了之后,便会无比的肯定他的观念,丝毫没有怀疑。

作为最让吃瓜群众信服的案例,那就是海南那个同一位置撞了2次的事故了。如果不假思索,就会觉得这不铁定能证明有问题了么?还在纠结啥?答案很简单,缺少对照组。需要一辆不一样的车,同样的操作对照。需要强调的是,这个例子中我比较倾向于特斯拉有刹车缺陷,但对照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要找到缺陷的根源。

都能够重现的案例,居然没有人去追究根源,这一点是相当匪夷所思的。

三。乌合之众

对,又是乌合之众。在这个事件里,你可以看到好几个群体,最明显的就是一粉,一黑,似乎占据了所有的舆论空间。看似热闹,却没有一个能解决真实的问题。

比如,有车主声称特斯拉删除行车记录视频。如此夸张的行为居然不是主要讨论焦点?更不用说各种车主反应的其他问题了,误触导致加速,幽灵刹车。这些都已经明确的问题却见不到重视。

几年了,话题焦点依然集中在刹车失灵上。一个刹车失灵的车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卖了几年。

到底谁在阻碍调查真相?

四。以立场导向

阻碍调查真相的,从表面来看,就是群体本身。不管是粉还是黑,都是以立场为导向的群体。我把这个锅甩给长期用立场给群众洗脑的某组织。只问立场,不问是非,如今的这种思维逻辑在群体里面已经贯彻的相当的深刻了。特斯拉进入中国受到的特殊优待,让很多人看不顺眼了。在整天思考着俯视还是仰视的人脑子里,容不下分析和评价。只要告诉他们是敌是友,该骂还是该捧就行了。这些天在各个相关帖子里收到的反对回复,无不是带着立场的。

五。针对目标

认为特斯拉必然有问题的,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谁来追究责任?既然证据已经相当确凿了,时间又过了这么久,还得靠舆论来解决问题?都2021年了,还要搞舆论审判么?难道在做什么预热准备活动?这就是这件事情最大的荒唐之处。要么就是有人带着全民舆论用莫须有的罪名在攻击一个企业,要么就是该国的质量监管体系和法治有着严重的缺陷。

结尾。看不明白的请自觉绕道,让它沉了就行。

赞(2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23 01:1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27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