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烟草,很多人都想起身边吞云吐雾的人。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是世界烟民人数最多、烟草消耗量最多的国家。
很少人知道的是,烟草原产于美洲,在地理大发现后传播到全球,约在450年前才进入中国社会,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作为一种常见经济作物,在南北各省区都广为栽培。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烟叶生产第一大国,烟草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那么烟草究竟是如何在中国风靡的呢?关于烟草的存在,又引发了多少争议呢?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一位正在吸烟的男子分外引人瞩目。烟草进入中国450年,带来了什么?摄影/Ng Han Guan
烟草:原是美洲作物,却广泛传播
烟草其实不是一种草,目前已被植物学家确认的烟草共有66个品种,属于茄科植物,和我们熟知的番茄近缘。
烟草在全世界的传播离不开海上贸易。15世纪中叶,很多欧洲探险家来到南美洲,发现了当地土著常常吸食烟草,但是基于当时的天主教认为“从鼻孔冒烟是魔鬼的象征”,因此他们将烟草当做一种奇异而美丽的观赏植物“淡巴菰花”带回欧洲。直到16世纪,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丁将烟草带回国,并且作为药物推荐给皇室,欧洲开始流行起了吸食烟草,进而扩散到全世界。
和马铃薯、玉米的传播相似,烟草登陆中国首先从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福建、广东等地一直有出海下南洋的习惯,出海的居民在与其它国家的海商进行贸易来往时,第一次接触到了烟草。由于海上生活寂寞艰苦,很多人借由烟草消遣,却不知道烟草带有上瘾性,因此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减少购买量,他们把烟草种子带回家乡种植。从此,以东南沿海为起点,烟草迅速传入全中国。当然烟草传入中国的路线,还有从越南到广东、从朝鲜到辽东等等,但是公认影响最大、时间最早的路线还是从福建开始。
▲烟草一开始是以观赏植物的身份传播,后来人们发现了烟叶可以用于吸食。供图/unsplash
细算起来,烟草进入中国,也不过是约450年的时间,却风靡至今。根据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实际种植烟草1331万亩,烟叶产量215.34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比美国、巴西、津巴布韦等烟草产区加起来还多。而且我国吸烟人群约有3亿人,是世界烟民最多的国家,促生了庞大的烟草消费需求,香烟品牌高达2000多个,产业价值高达万亿元人民币。
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2019年烟草行业工商税利总额为12056亿元,上交财政总额为11,770亿元,相当于中国烟草每天贡献的财政达到32亿元。要知道,刚刚回归港股的阿里巴巴集团,2019财年全年营收为3768.44亿元,竟然还不够中国烟草交税的三分之一。
烟草进入中国:何以风靡?
中国人吸食烟草的习惯,最早可以追溯于明清时期人们对烟草的推崇。当时上到官员下到百姓都有大批吸食烟草的人,很多文人都写诗文颂烟草,例如沈德潜《咏烟草》“八闽滋种族,九宇遍氤氲”、钱大昕《咏道中所见草木》“小草淡巴菰,得名盖未久”、金学诗《无所用心斋琐语》“妆毕向午,始出闺房,吸烟草数筒”,甚至还有人认为,吸烟乃是开门第八件事。足见烟草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快接受烟草这种外来作物并大加推广?
▲古时候深居宅院的女人,不少为了打发时间喜欢上吸水烟。摄影/王安珠
首先要从烟草最先风行的福建说起。福建临近海洋,又靠近北回归线,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造就了蚊虫滋生的环境,带来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虫媒病。但是古人无法知晓其中的原理,将其归结为“瘴气”。当烟草传入福建以后,迅速被中医所吸纳采用,认为“利头目,疗百疾”、“通利九窍”,也就是可以治瘴疠、寒疾。于是,越来越多人错误地把烟草当成灵丹妙药,男女老少都以吸食烟草预防瘴气。
这样的观点在同样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广为传播,烟草开始向临近的江西、浙江、广东扩散,随后在湖南、湖北和广西得到了推崇,烟草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疗效也一直被夸大,变成了“有病治病,没病预防”的神药,有些人称之为“神农未品,仲景失笺”。
同时,烟草这种植物十分适宜在中国南方生长。烟草可以种植于南纬30°到北纬45°之间,作为喜温作物,对温度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亚热带或日照充足的地区更容易出产好的烟叶。烟草植株高大、叶面宽阔,因此蒸腾作用强烈,需要有较多的水分供应。恰好中国南方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的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十分适宜烟草的生长。在市场对烟草的需求下,不少地区开始大量种植并生产出优质的烟草,降低了人们获得烟草的成本,反过来又促进了烟草的消费。
▲在云南玉溪,烟农在烟田里采收烟叶。中国烟民所抽的香烟中97%为国产香烟,来自云南的香烟就占了1/5。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烟草本身也让很多人上瘾。烟草中通常会含有尼古丁,在科学研究中,当尼古丁进入体内,会经由血液传送,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吸入后平均只需要7秒即可到达脑部,增加人体的多巴胺,制造了自信、放松等虚假的幻觉,并且能刺激末梢血管收缩,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和呼吸变快,十分容易上瘾。吸烟还容易形成示范效应,容易传给下一代同样的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吸食烟草已经蔚然成风,尤其是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对外来事物的接受程度极高,烟草的传播更为迅速。明末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批判道:“余少时不知烟草为何物,十年之内,老壮童稚、妇女、女子,无不吃烟,大街小巷尽摆烟桌,此妖草也。”
真正将烟草从局部地区传到全国的因素是战争。明朝军队实行卫所制度,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实行屯田,卫所兵丁世代相继。遇有战事,即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而当时南方军队已经是吸烟的重灾区,长期坚守兵营士兵不能喝酒解闷,只能靠吸烟排遣寂寞。为了应对后金的威胁,大量南方军队被调到了山海关一带作战,烟草从此向北方传播。在冬日严寒的东北地区,每年有长达数个月的“猫冬”时间,人们可以留在屋内吸食烟草取暖。
此外,上层社会对烟草的推崇也是其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常常以鼻烟赏赐王公大臣,吸食烟草需要的鼻烟壶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如此上行下效,吸食烟草明明是损害健康的行为,却逐渐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
▲当明朝军队与后金的军队在长城内外拉锯,烟草却悄悄广为传播。图源/世界卫生组织
吸食烟草,也有很多种姿势
明末至1900年以前,中国大地上种植的烟草,基本为晾晒烟,烟草直接种在大田里,收获以后把烟草像晾衣服一样倒挂置于晾棚中,依靠日光干燥烟叶,多被用于制造烟丝、鼻烟、嚼烟等。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经常扛着一个旱烟袋——这就是明清时中国人主要的吸烟工具,由细竹管的烟袋杆儿一端安放烟袋嘴儿,另一端有装燃烧烟末的铜烟袋锅构成。
一般来说,男人吸食旱烟,女人则热衷抽“水烟”,烟枪下有一个装水的容器,抽烟时烟通过水过滤一下吸入口中,减少烟油的吸入。清末,由于慈禧太后热爱吸食水烟,有不少女性也跟随吸食。
▲1793年,英国画师来到中国,画下了一副《烟袋匠》的画作,当时在中国,吸烟已经蔚然成风。摄影/王安珠
1902年,财大气粗的英美烟草公司打入中国,带来了另一种吸食烟草的方式——卷烟。和中国流行晾晒烟不同,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西方更流行烤烟。将生长成熟的烟叶置于设有热气管道的烤房中,给以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待烟叶变黄后烘干。这样制作的烟草香气更为明显,可以制作成直接点燃的卷烟。
英美烟草公司为了获得廉价原料,从美国弗吉尼亚引进优质烤烟,先后在山东潍坊、河南许昌和安徽凤阳试种成功,并且在天津、青岛、上海、汉口等地都建起了卷烟厂,生产并销售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二左右的卷烟。由于烤烟的生产速度比晾晒烟更快,成本更低,加上卷烟方便携带,因此卷烟很快便取代了旱烟和水烟。
▲清末卷烟进入中国,很快就风靡社会,连在路边都能看见满族老太太嘴里叼着卷烟。摄影/王安珠
吸烟有害!禁烟势在必行
无论是烟袋还是卷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吸烟在当时更多被看作是一种个人习惯。民国时期,不少文人如鲁迅、林语堂等,都十分依赖吸烟寻找创作灵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开辟卷烟来源和增加税收,国民政府还在云南、贵州、四川地区建设新的烤烟基地。
到了20世纪,欧美科学家证实吸烟与肺癌高度相关,随后关于烟草有害的研究成为热门,科学家发现吸烟不但制造各种癌症,还容易导致心脏病、肺气肿、胃溃疡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吸烟从此变成大众健康议题。
烟草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5000多种的化学成分,目前可以鉴定出来的单体化学物质约有4000多种。其中,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是目前认定的重要有害物质。
▲鲁迅曾经写过自己抽烟的数量:“我酒是早不喝了,烟仍旧,每天三十至五十支。”吸烟严重影响了他的肺部健康。图源/网络
尼古丁在很多年前曾被认定为烟草致癌的罪魁祸首,小白鼠被实验人员注射尼古丁后死亡,因此得出结论认为烟草的毒性来源于尼古丁,但这个实验并不严谨。目前科学家对尼古丁的致癌作用仍未有定论,唯一确认的是尼古丁具有成瘾作用,会导致人们增加吸烟频次和剂量。
有关于烟草致癌性的实验发现,卷烟燃烧时产生的焦油,包含众多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至少含有16种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类。抽烟的时候约有90%以上的气溶胶微粒会被带到肺中,焦油随之被人体吸收,在经常、反复、长期的积累作用下可能引起癌变。
当烟草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以后,影响心血管的血氧供应,也会间接影响某些肿瘤如肺癌的形成。
有鉴于此,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全世界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66年1月1日,美国《联邦香烟包装和广告法案》生效,要求所有香烟外包装上必须出现警告语:“吸烟有害健康。”之后,各国纷纷出台不同法案,要求在烟草外包装加上肺癌患者的解剖图、禁止在电视电台宣传烟草、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许吸烟、公共场所禁止抽烟,以及重要的杀手锏——收取高额烟草税。
▲如今在中国不少公共场所,我们都能看到禁止吸烟的提醒。供图/图虫创意
2003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呼吁所有国家开展尽可能广泛的国际合作,控制烟草的广泛流行,明确提出:科学证据确定了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残疾,烟草所含的许多化合物和它们所产生的烟雾具有药理活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少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消费。
烟草有害,如何禁止已经成为了世界公共健康话题。
除了通过禁烟、戒烟宣传来减少烟草的消费,人们也在寻找各种减少烟草危害的方式。烟草公司就曾经推出了低焦油香烟,宣称目前大部分香烟的焦油含量已经下降到了12毫克以下,达到“健康”标准。但是科学家并不认可这些产品。
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强致癌物如亚硝胺、稠环芳烃等并不随焦油量的下降而减少。而且吸食“低焦油”香烟的人会更用力吸烟,致癌物被更深地吸入肺部,令肺腺癌的发病机会增加。焦油量降低后,烟叶原有的香气受到影响,烟草公司为了留住吸烟者,会额外加入各种香料和添加剂,这些物质也有健康风险。
▲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烟气,内含多种有害物质,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供图/图虫创意
最新的电子烟也被喊停了。2019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收到了来自25个州、共计215例可能与电子烟相关的肺病病例,症状包括咳嗽、疲劳、呼吸困难,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禁售电子烟产品。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所有的烟草制品包括所谓“低焦油”卷烟,都是致命的。想降低烟草的危害,只有戒烟一个途径!
在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发现了烟草这种神奇的植物;在公元15世纪,哥伦布船队来到美洲大陆,烟草随着海洋贸易的脚步向全世界扩散,中国开始成为烟草种植与消费大国;在100年前,我们才开始发现烟草的致癌作用。
而在今天的中国,约有3亿烟民,烟草每年导致约100万人死亡,约占全世界同类死亡的六分之一,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二手烟。换言之,每30秒左右就有一人因烟草使用死亡,等于每天约死亡3000人。烟草的存在,给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了沉重压力。人类与烟草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
无论如何,从医学角度上看,戒烟永远不晚。
▲为了促使烟民戒烟,禁烟组织制作了很多宣传广告。在印度一个吸烟室内,人们绘制了特殊的壁画,当吸烟者抬头往上看,就有自己身处墓室之中的感觉,借此强调吸烟有害健康。供图/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