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影视圈背后的“资本江湖”
本頁主題: 影视圈背后的“资本江湖”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一时性起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3447
威望:465 點
金錢:680 USD
貢獻:11650 點
註冊:2017-12-20

影视圈背后的“资本江湖”

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
国立,老子要去电影学院上学了。等老子当了导演,第一部戏就找你当男主角!”1983年,30岁的韩三平准备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走之前,跟28岁还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做临时演员的张国立说。张国立听了很兴奋,不住地恭维三哥,期待他回来后拉自己一把,却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出乎想象,两人还因此“结下了梁子”。
 
1994年夏天,北京电影制片厂来了个新厂长,他41岁的韩三平,心气不顺,逮谁想骂谁,自己好不容易从四川调到北影厂,可谁想到碰到的是上千人要吃,数百万的医药报销没着落,上级又没有一分钱拨款的局面。
同样1994年,34岁的王中军刚回国创业,拉着小他十岁的弟弟王中磊创办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华谊广告刚开始只是个皮包公司,做灯箱,印海报,啥挣钱就做啥,和影视界一毛钱关系没有。王中军靠着大院子弟的人脉,随后搭上国家电力、中石化等大金主,靠广告结结实实挣了第一桶金。
 
还是1994年,36岁的冯小刚当上了导演,剧本改编自他的“人生导师”王朔的小说,自编自导了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
 
80年代中期是中国电影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期,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成为重要的宣传和教育载体,开始了多元化探索,注意到了电影本身电影与大众需求的关系。伴随着改革开放,电影制片厂体制改革走向市场,90 年代第五代导演开始起步,这些变化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新的转机。
此时的中国电影院没有电影放也不完全对,各种粗制滥造的土嗨作品,惊悚故事片作品几乎是满天飞。《凶宅美人头》、《最后的疯狂》》等剧情之离奇连今天的网络大电影都自愧不如。这类美其名曰“娱乐片”产量一度超过国产电影年产量的50%。
80年代以来随着各类港台影片以录像的形式进入内地,紧张的剧情和精湛的电影制作技术争夺观众心,几乎将整个内地电影团队毫无招架之力。上级部门对半死不活的中国电影市场无可奈何,只好放出一个狠招。1994年底,十部引进国际大片电影市场。
随着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等陆续推出,中国的电影市场出现了久违的红火局面。电影院是红火了,可白花花的银子都被老外赚走了。
中国电影技不如人倒会猫画虎搞几部娱乐片,一部成龙主演的香港电影《红番区》。可在1995年的春节让所有人都不淡定了,轻轻松松席卷走了1亿多内地票房,看傻了所有人。
钱都被国外和香港公司掏走了,而中国电影公司仍然口袋空空。有一个直冷眼旁观的人,叫韩三平。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中国电影行业的资本江湖正式开启。
1953年10月韩三平生于四川旺苍县。父亲韩正夫是一名老红军,“文革”期间担任四川省林业厅厅长,浩劫结束后担任省科委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3年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回到峨嵋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副厂长。进修班只有9个人,班长是29岁的黄建新,韩三平是团支书,两人比同学更多了一层“搭档”关系。进修的时间虽然不长,可他积攒下的人脉成为日后杀回北京的重要资源。镀金回来的韩三平被提拔为副厂长。
 
韩三平回来后,果然拍了一部电影《不沉的地平线》,可男主角却选了北京的演员,把张国立气得直骂:“龟儿子不仗义!”。
韩三平很清楚:拍电影想成功必须去北京,而资源是要交换,义气没有名气重要。借船出海,资源置换,这成为韩三平此后的一贯套路。
1992年,洞察到政治形势环境的微妙,韩三平拍了一部《毛泽东的故事》,主演是古月。播出之后广受好评,这也为韩三平的事业奠基之作,对日后导演“建国三部曲”打下了基础。
1993年,国产电影依旧步履艰难,产量和观众不断缩减。时任广电部副部长的田聪明召集各大电影厂代表及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商解决办法。40岁的韩三平会场上表现出众,加上已有的成功业绩,一年后,41岁的韩三平被一纸调令北京,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史上最年轻的厂长。调任北京后的韩三平首先感受是没钱的困窘。
1995年,导演陈国星拿了个反映共产党人孔繁森扎根西藏,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故事的本子试探性地找韩厂长商量,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韩三平擅长拍这类人物,凭经验认为不错会挣钱,决定投拍《孔繁森》。
但拍摄此片的预算高达数百万,韩三平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募集到了500万元。那时房地产初初起步,外面一片下海潮,人们鼓动他拿这笔钱去投资房产,去做生意,可就是没人提拍电影。
是啊,拍的是部主旋律片,这种片谁看,万一亏了怎办?然而,韩三平深谙其道,宣布500万将全部用于《孔繁森》的拍摄!人都觉得他脑子被驴踢了。可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大获成功,最后竟取得了3600万的票房成绩,大家不得不对韩三平佩服的五体投地。
 
1996年,冯小刚拍摄的几部电影都没能过审,他接到了韩三平的电话,招呼他赶紧来北影有个活要找他。冯导喜出望外跑北影厂,韩三平要自己拍摄一部贺岁喜剧,连“金主爸爸”都帮忙找好了,是中国曾经的首富牟其中。
冯小刚又把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一部《甲方乙方》的荒诞喜剧。剧本很快通过了审核,但是说好的资金却没了着落。牟首富答应得挺爽快,给钱在韩三平催促后转了80万,离约定2亿差太远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中国首富”变成了“中国首骗”,一夜之间变成阶下囚。
此事让韩三平很尴尬,只好东拼西凑拿出400万给冯小刚拍戏。冯小刚倒也争气,1997年《甲方乙方》在春节期间顺利上映,票房拿到3000万。
冯小刚打了翻身仗,也被正要淌水影视圈的华谊兄弟给瞄上了。1998年,华谊兄弟影业正式成立进了影视圈。38岁的王中军是个精明的商人,用资金捆绑住几位大导演准没错。
华谊当即签下了三位导演三部片子,分别是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和姜文的《鬼子来了》以及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此时中国电影市场和资本之间并未融合,王中军主动交权表示怎么拍都听导演安排。导演们很感动。
感动归感动,现实很残酷,姜文的《鬼子来了》被禁,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扑街两笔投资进了大坑,,亏得王氏兄弟一批坐地上。还好,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赚了。
商人一定是要赚钱的,从此之后,华谊毅然和冯小刚要捆绑在了一起。冯小刚找到中影集团去汇报,说华谊给了我好多钱,我不贪,只要组织上给我一半,我就仍旧是组织的人!组织一听有钱也行,先解决员工工资,所以说,一样是公有制的一部分,在哪都是组织的人。冯小刚从此“卖身”华谊,后续的几百万成本的《不见不散》上映后,票房达到创纪录的4400万元反超当年许多进口大片。一连串的票房成绩奠定了自己“内地贺岁片之父”的地位,也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商业片时代。
就在此时,中国的电影新的掌门人韩三平崛起。1999年,广电总局宣布北影厂和其他7个单位合并为中国电影集团,韩三平从北影厂为中影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中影集团的成立使中国电影正式跨入一个新时代!
让中国的影视制作和资本开始产生着新的质变。韩三平上任后,就迅速发起“青年电影工程”项目,培养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梦幻田园》,路学长的《非常夏日》,王全安的《月蚀》,管虎的《再见,我们的1948》,阿年的《呼我》都是这时期拍摄的作品。于冬也是在韩三平的帮助下创建了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韩三平在愿意扶持新人的名号愈发响亮。
2005年夏天,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样片被韩三平看上,决定购买100个拷贝发行。此时陈凯歌的《无极》也才卖出300个拷贝。后来,成本300万的《疯狂的石头》一举拿下3000万票房。宁浩拿到1100万的后拍了《疯狂的赛车》。凭借《疯狂的赛车》斩获的1.3亿票房,他成了继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之后第四个票房过亿的导演,成为新一代的导演的领袖。
韩三平慧眼识人,才使得中国电影在这一阶段快速腾飞,而他也迈入人生的巅峰。2007年,54岁的韩三平被扶正,成了中影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因为掌管全国电影事务,包括进口片配额等业务,权倾一时的韩三平被圈内称为“韩爷”。
韩爷胸有成竹面对汹涌而来的海外大片,他悄悄点拨了一批电影同行去拥抱资本,中国电影的大变革时代也随之而来。
 
中国电影和资本的融合,就不能不提到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是豪掷2000万美元大制作,《英雄》总计拿到了两亿多票房,几乎是同年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全球票房拿到1.76亿美金,也是迄今为止海外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电影这么赚钱啊!热钱不断涌入,拍电影变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资本市场就会狠狠砸。
影视和资本市场同时玩得最嗨的华谊兄弟,开始迅速扩张,将公司往影视资本运作的道路上引。华谊以自己的资本实力和先下手为强,几乎是一夜之间拿下中国影视圈的半壁江山。内地影视市场很快形成了以华谊的王中军为首的电影圈和以赵宝刚、刘燕铭为首的电视剧圈,成为资本纵横交错的著名“京圈”。
 
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电影人从此开始走上了名利时代,更有2009年诸多房地产、IT、银行等大佬频频和华谊示好,相互站台和拆借资金。
在这一年,华谊股东名单里多了个熟悉的名字:马云。谁有钱,谁才有真正的发言权。因为马云的推荐,华谊多了虞锋、江南春和鲁伟鼎等投资人的加盟。而马云在华谊持股占股本10.97%,仅次于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
 
冯小刚、黄晓明、范冰冰、李冰冰等大腕一个个争先恐后跟风入股,期望分一杯羹......2009年10月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
也是这一年,华谊兄弟出了一部《风声》,这部以悬疑谍战片影片大获成功。只可《风声》已是巅峰,之后再无佳作出现。
2013年,马云通过套现总额达8.44亿元,获利达到200倍。对于王中军来说,马云的加入是给华谊带来了巨大的资本背景和市场估值。华谊兄弟左手电影,右手资本,借助国家鼓励的金融创新的旗号,在影视资本市场长袖善舞。一时间华谊王中军似乎感觉到资本无所不能,高调抛出“去电影化”的口号,砸下数十亿收购和地产,钱不够就从朋友玩起大规模股权质押的把戏。
有钱、有朋友、有市场,王中军觉得江山指日可待。2015年,华谊达到了市值近900亿到达顶点。华谊兄弟以“财”服人,这一年40亿陆续收购了冯小刚、李晨、杨颖(Angelababy)、冯绍峰的挂名公司。
韩三平推动了中国电影能和资本顺利结合。2009年,56岁的韩三平通过《建国大业》=将主旋律影片变成了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电影,获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为建国六十周年献上的大礼。这部成本不到3000万,最终拿下4.3亿的票房。在主旋律影片商业化道路上,韩三平确实有一套。韩三平作为总导演笑吟吟地接受各路人马的膜拜,将大佬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不过也有人对韩三平不以为然,有人指责他是搞个人崇拜的“座山雕”,有人举报他插手“华表奖”的评选工作。2013年,受到原广电总局李东生案件影响,韩三平被调查,并在一年后交出了中影集团董事长的位置,退到幕后做导演。这一年,落寞的不仅有韩三平,还有华谊兄弟。当年高歌猛进的各种投资因为资金链断裂,华谊兄弟由盛到衰,需要偿还的借款与债券堆积达到近百亿元。
 
资本的水太深,华谊兄弟想到还是电影能帮他们赚到钱,所以回归电影事业。但是当王中军热衷左手倒右手玩质押股权玩得不亦乐乎时,电影赛道上竞争对手一个个早已弯道超车或借船出海。所以华谊再进入没有掀起多大的浪头。
2020年,华谊的《八佰》打着爱国旗号的电影成为人们疫情后寄托哀思的载体,终于拿下30亿的票房。华谊的股票又涨了,华谊弟兄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自1994年中国随着引进大片开始,走过近三十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早已学会了拥抱资本。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达到642亿,成为北美之外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无论是拍摄技能和资本整合上已经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但最重要的是要回到拍电影的初衷,如何拍出有真实价值意义的电影,而不是一味迎合大众的资本逐利。

赞(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0 15:5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2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