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石窟外景
从延安开车两小时,就可到达一处依山而建的石窟。它的位置很偏,在钟山的半山腰,路况也很差,多多少少影响了它的名气,但里面却保存了上万个宋代佛造像,排列密密麻麻,个个刻雕精美,形象生动、千姿百态,历经千年仍旧色彩艳丽。它们被称为宋代石窟造像艺术的巅峰之作,让看后的人们震撼、惊艳,甚至感觉不可思议,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子长市安定镇城东钟山脚下的钟山石窟。
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这样一座令人称奇的佛教石窟呢?有学者认为,钟山石窟西二里处隔河相望为宋朝时的安定堡(今子长市安定镇)。北宋时期,西夏国主扯旗叛宋,宋夏战争打得一团糟。安定堡自隋唐起就是边关要塞,当时又是宋夏冲突的前沿,常年战争和灾荒,让这里的百姓生活贫苦,备受煎熬,佛教就成为抚慰民心的重要寄托。所以,钟山石窟主窟便是在这段时期开凿,即北宋治平四年(1067),初名“万菩萨堂”,并在窟顶刻铭以记其事,其后历代均有凿修。目前已发掘五窟,保留最完整的为三号窟。进入窟内,泥金彩绘的大小佛像,形象生动,神圣庄严,可窥得宋代石窟造像艺术的精美绝伦了。
三号窟里的佛国世界
三号窟为钟山石窟正殿,里面不仅大,还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且面部表情和神态无一相同,人称万佛岩。
钟山石窟内的三座主造像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走进窟内,三尊释迦牟尼的佛像赫然出现在眼前,正中是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两边分别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均高3.54米。若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三尊释迦牟尼所坐的莲花台是不同的:一个坐台没有莲花,一个是还未开放的莲花台,最后一个是盛开的莲花台,这些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故称为“三世佛”。每尊主佛像又与左右侍立的大弟子迦叶和二弟子阿难构成一组造像。佛坛两侧分别立有胁侍菩萨,均高2.3米。这三组大型佛雕像,共14尊,凸显了三号窟的中心地位。
在这三组大型立体佛造像的上面各凿有复斗形藻井,绘唐草图案;在它们的四周又以八根通顶石柱与窟顶相连将佛坛分为三个区域。石柱及周边的石壁上雕满大大小小的佛像,有佛像、罗汉和供养人等等,其间,一些成组的雕像中还暗藏着某些精彩的佛教故事,场面富丽、活灵活现。
十立菩萨
宋代是佛教走向民间化和世俗化的重要时间节点,三号窟里的这些大型立体佛造像,工艺继承了唐代造像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又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使这些雕像不仅具有真实感,还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若再仔细观察,钟山石窟的人物雕塑还有个明显特点——佛像面部有陕北人形象特征,据《钟山石窟解读》的作者杜建军介绍:“原因在于设计师和工匠多数来自陕北各地,少数来自晋蒙冀等地,他们对陕北生活非常熟悉,艺术原型多为当代人为主。但为避免雷同,他们发挥丰富想象力,塑造了多姿多态的形象。”
后来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佛、道、儒三教圣人“大聚会”,也形成了钟山石窟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
记录最早的玄奘取经场景
钟山石窟除了著名的三号窟外,其他的石窟也很有看点,如二号窟西壁水月观音龛像中就有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玄奘取经》图像,右上角有北宋政和二年(1112)的题记。
《玄奘取经》雕像
贞观二年(628),玄奘离开长安踏上西天取经之路。他孤身一人,昼伏夜行,风餐露宿。到瓜州时,瓜州州吏为他的立志求经、勇往直前的精神打动,毅然放他西行,后又经过极其艰苦的行程后,最终到达天竺。
所以,瓜州地区这一题材的壁画发现较早,传播也比较广泛,很长时间内也都被认为是最早的《玄奘取经》记录。但钟山石窟二号窟的《玄奘取经》雕像,雕凿的时间在公元1100年前后,有学者认为,是对玄奘取经西返这一史实的生动描绘。还有一号窟,雕像中的《玄奘取经》,玄奘在前,圆形头光,双手合十,礼拜左侧观音,身后为一胡人形象,高鼻、深目、蓄发,有发带或瓜皮小帽一类的束发物,身着圆领窄袖袍服,右手牵马,马背驼物为经卷。从该组雕像看,只有玄奘、“猴行者”、“白马驮金”,没有《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和沙和尚,有学者认为,这不仅修正了《玄奘取经图》诞生于瓜州地区的观点,而且还印证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史实,将《西游记》的故事向前推进了500余年。
另外,像在榆林窟二号窟、三号窟中的《玄奘取经图》壁画为西夏晚期,壁画中已呈现猢狲状的孙悟空形象。还有敦煌壁画中的《玄奘西行图》,已经有包括玄奘本人在内的四个人的身影,这时已经与《西游记》中叙述的师徒四人基本相符了。
石窟内的一件奇事
1989年9月18日凌晨,三号窟西边顶端坠下一块大石头,石头正好位于雕像“释迦牟尼过去和弟子阿难、右胁侍菩萨”的顶部。按常理说,大石块垂直下落定会砸毁这组佛像,但事实上,却没有。大石块绕过这组佛像,落在一旁的通道上,不仅佛像未被砸毁,甚至连坐台的边沿也未碰到,而是落在坐台旁边的走廊上,至今还令人费解。于是人们就细细观察,佛祖释迦牟尼正朝着右侧方向做出弹指的手势。所以当地民间相传,佛祖被阿难的虔诚所感动,将这块大石块弹了出去。真是神奇。
释迦摩尼雕像
石窟艺术至宋代已始衰落,但钟山到石窟宋代却更为兴盛,不但继承了唐代雕刻的写实风格,还在造型上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钟山石窟的这些佛造像原本是供人膜拜的,写实的雕刻手法让它们面孔慈祥,表情丰富,极富生活情趣,仿佛又是与人们可亲近、可交流的。千百年来,它们雕凿不辍,其美而不娇、端庄含蓄、高雅飘逸的艺术风格所传递出的宋代佛教造像神韵,已经让人们惊叹和敬仰。据说,目前还有尚未开掘的一些石窟,随着清理与考古的不断深入,钟山石窟可能还会带更大的惊喜。
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