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无语!千年摩崖造像遭涂抹!它们不只是一块石头……
本頁主題: 无语!千年摩崖造像遭涂抹!它们不只是一块石头……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雷電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445
威望:498 點
金錢:2151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3-10-12

无语!千年摩崖造像遭涂抹!它们不只是一块石头……

11月13日,有网友发帖称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石飞河摩崖造像被当地村民涂色破坏,此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四川南江县两处摩崖造像被涂抹前后对比图
11月14日上午,巴中市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网传情况属实,经初步调查,本月7日当地一名群众为所谓“还愿”,雇人花了两天时间擅自为部分石刻上色,使用的涂料为绘画颜料或喷漆,目前已联系相关专家制定修复方案。
被破坏的摩崖造像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当地村民以“虔诚”之名,行“无知”之实,实在令人唏嘘,让人不禁感慨文物保护工作之艰难。
实际上,这并不是四川省的第一起摩崖石刻被破坏事件。
1992年,乐至县群众捐款对始建于隋的睏佛寺摩崖造像的主尊造像进行帖金修饰;
1995年,安岳县群众聘请工匠对开凿于南宋的峰门寺摩崖造像进行重绘;
1998年,资中县群众自筹资金,对建于宋代的摩崖造像“拈花微笑佛”进行彩妆重绘……
在四川以外的呼和浩特,新城区大青山红山沟内的摩崖石刻浮雕佛像被“过当保护”,表面被涂了一层白漆,原本形象生动、气势非凡的石刻失去了本来的神韵,变得庸俗不堪,非但如此,描画白漆的人潦草又粗糙的涂抹,还让许多原有的造型都变形了。
 

图源:呼和浩特晚报
北京延庆张山营镇张山营村北的寺沟摩崖造像被人涂上了金色涂料,模糊了原本古朴的面目。
 

图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要深入理解这一件件文物破坏的惨案及文物背后的价值,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什么是摩崖?
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说: “摩崖者,刻于崖壁者也,故曰天然之石。” 冯云鹏在《金石索》中说: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总而言之,摩崖,就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所摩刻的内容,包括石刻文字和石刻造像。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容易被破坏的摩崖石刻通常是石刻造像。
叶昌炽在《语石》中梳理了摩崖石刻中的经典之作: “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
跟随着《语石》的指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优秀的摩崖石刻作品。
“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山临水,兴起之时,自然也将对美丽山水的体验与感受刻入山石之间,造就了“诸山无一处无摩崖”的盛景。
在桂林鹦鹉山南壁,刻于宋咸淳八年的《静江府城池图》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军事摩崖石刻地图,反映了南宋末年桂林城池规模和城市格局,开辟了符号化绘制地图的先河。
 

左图为南宋《静江府城池图》石刻,上面绘有静江府城的一座望火楼。 右图是根据石刻图绘制的宋代静江府城示意图,选自苏洪济、何英德《〈静江府城图〉与宋代桂林城》。
图源: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作者: 吴钩,版本: 新民说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如今广为人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则来自王正功在独秀峰的《劝驾诗》石刻。
 

《劝驾诗》图源:红星新闻
在伏波山还珠洞的石壁之上,年仅23岁的米芾留下了《米芾题名》与《自画像》,这是至今所能见到的米芾书画作品中流传下俩的最早的书法作品和唯一的绘画作品。
 

《潘景纯、米芾还珠洞题名》
图源: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官网
 

宋皇佑四年,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皇佑五年,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大宋平蛮碑》《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
 

拓片:桂林铁封山余靖《大宋平蛮碑》
图源:韶关日报
 

《平蛮三将题名碑》图源:澎湃新闻
韩云卿《舜庙碑》位于虞山西南壁,唐建中元年所刻。这是桂林现存最早的营缮纪事石刻。撰文者韩云卿以文辞独行于中朝,书碑者韩秀实是隶书名家韩择木之子,篆额者李阳冰,人推为秦汉而后,篆书第一手。三人的合璧之作被誉为“三绝碑”。
 

唐 舜庙碑 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
图源: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官网
山西的天龙山石窟始建于南北朝的东魏时期,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和佛教丛林,其中当然也有许多精美的摩崖石刻造像。
其中,第9窟佛造像是整个天龙山石窟中保存较为完整,同时也是天龙山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刻凿年代为唐代,为保护石刻造像,北汉时期还在外部建造了宏伟的木构阁楼“漫山阁”。菩萨像神态高雅、姿态优美、体态丰盈,被称为“天龙山样式”。
 

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山的龙门石窟位居中国石窟之首,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十几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一千四百多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卢舍那大佛 图源:龙门石窟官博
 

 

古阳洞 图源 :龙门石窟官博
齐鲁大地之上的泰山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石刻,泰山摩崖石刻乃是名山之最。
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隶书,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亲笔撰书《纪泰山铭》,颂扬唐王朝各代皇帝功德和业绩,刻于泰山顶大观峰,碑身由自然石劈削而成,字体为隶书。《纪泰山铭》石刻不仅是后人研究古代封禅史和唐史的宝贵资料,亦是后人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图源:纪录片《大泰山》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知道,为什么不能以所谓的“好心”之意对摩崖石刻做任何形式的破坏。也许你不经意路过的一块石头,就是一块历经岁月洗礼仍旧大放异彩的文化宝藏。
文保之路道阻且长,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的共同努力。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你,能够认识摩崖石刻、了解摩崖石刻、欣赏摩崖石刻,从自己出发,从身边出发,力所能及地为保护摩崖石刻贡献自己的力量!


赞(2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23 20:2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8 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