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社会之所以会内卷,问题在哪里
本頁主題: 社会之所以会内卷,问题在哪里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金小妹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301
威望:2128 點
金錢:1251526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3-03-03

社会之所以会内卷,问题在哪里




内卷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克里弗德·格尔茨用来描述印尼爪哇岛的农业现象,指的是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人们为了竞争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努力,但是没有带来整体的发展和进步,反而导致了社会的复杂化和恶性循环。

因此,一个必备内卷的社会形态,必然会有如下特点:

资源有限

竞争激烈

竞争没有促进发展和进步,反而陷入竞争的恶性循环

后来内卷这个概念被历史学家黄宗智用来批评国内传统的小农经济,认为它是一种不思进取、内耗内斗、坐吃山空的行为。

黄宗智关于内卷的观点自然引起了很多争议和批评,但也让这个词汇在国内流行了起来。

不管是黄宗智还是美国的人类学金,最早和内卷这个词挂钩的都是农业,为什么呢?

因为农业最符合内卷的特点,土地是极其有限稀缺的,而粮食的产量也不太可能随着技术的提高而出现所谓的爆炸式增长,因此早期关于内卷的社会现象,多是描述农业现象。

而在现代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下,有没有内卷呢?

其实最早期是没有内卷的,因为经济学并不认可内卷,经济学中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是会导致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资源虽然是有限的,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趋利的发展,石油虽然是有限的,但人类又找到了页岩气,又找到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等,因此资源虽然有限,但由于人类的远见和趋利,新资源总能被发现。

但这个词在国内流行,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很显然,在某些地方,我们和国外并不同。




今天内卷这个词被广泛用来形容当代国内社会的各种现象,例如教育内卷、职场内卷、婚恋内卷等等,在高压的竞争环境下,人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各种考试、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挑战,但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和幸福感,反而陷入了一种焦虑和无奈的状态。

换言之,努力没有获得可预期的收获,这是今天社会上许多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状态。

简单来说,内卷就是一种过度竞争、无效竞争、恶性竞争,它反映了一种社会问题和我们的心理状态。

前几天一个视频我看了就非常感慨,大概是一个外国人,晚上九点半看到远处一栋房屋灯火通明,于是他问旁边的国人,那是座工厂吗?这么晚还没有下班?

对方回答道,那不是工厂,那是一所学校,外国人很惊讶,他们的学校下午就放学了,我们的学校竟然还能上这么晚。

国人回答道,那应该是一所高中吧,放完学还要复习写作业,差不多都要十一二点才能够睡觉,每天早上六七点也就起床了,时间比很多上班族还忙。

于是这位外国人感慨,中国人真的是太拼了。

这个视频有很多评论,最高赞的一条评论无疑是反思,这也是许多人认同的,尤其是对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认同感反而更高。

为什么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灌输劳动致富的观念,但进入社会后他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懒惰者,绝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加班和熬夜甚至是认真工作,但富裕这个词,却从没有眷顾过他们。

于是反思就开始了,当付出了这么多的时候,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挫败感,会导致人们失望、焦虑、甚至是陷入深深的怀疑,从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高压状态下的年轻人,有可能会更努力,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竞争力增强,但也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人陷入一种躺平的状态,无所谓无无所谓有,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经济下滑、生产力下降、出生率下跌等等。

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人们开始内卷,目的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获得更多的资源,但由于资源稀缺,这就导致过去十分力就可以获得十分收获,现在十二分力,可能只有八分收获。



当个体感受到内卷的时候,一定是宏观环境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我们从增量市场迈入了存量市场。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智能机市场份额趋于饱和、房地产市场份额趋于饱和、汽车、零售品、包括人口总量都已经到达峰值了,过去企业靠市场吃红利现在行不通了,你的新增客户就有可能是我的流失客户,于是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下,大家只能激烈竞争。

过去欧美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即市场份额饱和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个人收入,从消费力转化为生产力,用第三产业去拉动经济增长,很多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都在70%以上,这就很好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但我们由于收入不足,加上收入分配倾斜比率相当大,所以很多人都渴望通往独木桥,这就下了很大的功夫。

从社会层面来说,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公平和正义,让每个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去获得预期的回报。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收入分配倾斜的比率反而有隐隐扩大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高达11.4万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约为6.5万元,只有前者的57%,差距几乎是两倍。

在工资幅度增长上,两者差异也较大。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增长6.7%,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增长只有3.7%,也几乎是两倍,二者工资差距进一步拉大。

什么是非私营单位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国企、事业单位、各种编制、公务员等等,这些都属于非私营单位。

而私营单位就很简单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

差距一目了然,如果你托关系,或者凭自己的能力考公、进入国企,那么你的平均工资在11.4万元,如果你仅仅只是在私营企业上班,那么你的平均工资只有6.5万元。

这种收入上的差异,以及实际工作上付出的劳动量,显然不成正比,那么内卷从何处来呢?

从倾斜的地方而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内卷看似是资源的稀缺,实则资源稀缺的背后,可能是对资源获取方式的寻租、垄断、低效所导致的内卷。

比如我们都知道,民营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56789”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却是收入分配上的巨大差异,即便民营企业如此重要,但对从业者而言,民营企业的年平均工资仅仅只有6.5万元,而非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工资却高达11.4万元,几乎是民营企业从业者的两倍之多。

在这样的收入分配倾斜下,内卷也更多的是民营企业员工的内卷,而不是非民营企业的内卷。

我们常常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人抱怨公司加班、996、收入低福利低,但我们要看到非私营企业的员工抱怨这一切吗?

恰恰相反,他们的福利保障非常到位,并且严格遵守劳动法,很多人会说了,那这是企业的问题,是企业不遵守劳动法,但我的经验告诉我,之所以民企会这样做,可能本身也是因为,企业之间的内卷也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很多人动不动就说“资本资本”,资本当然是趋利的,就像没有哪一个上班族出来上班不是为了赚钱的,每一个企业创办当然也是为了盈利的,这是大的前提条件。

而在今天的内卷竞争环境下,如果说还有哪个民营企业能够没有感受到危机的话,我是看不出来的,至少从数据和行为上,我看不出来。

就比如,能够被称得上“资本”二字的,至少都应该是大公司才对,但大公司的收入可比一般的非私营企业员工收入高多了,一些互联网大厂高科技企业的平均年薪都是几十万,远超一般行业的水准。

而那些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每天可能想的就是如何在存活之余,尽可能多多赚取一些利润,仅此而已。

因此,看似是资源稀缺所导致的内卷现象,不如说是收入分配方式,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各种对民营企业的干预、检查,以及一些个别资源出现的特有的寻租现象所导致的内卷。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够做多大。”这是经济学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

如果我们把宏观市场看作是一个大饼或者说蛋糕的话,那么分配方式决定了蛋糕或者说饼的最终大小,这非常重要。

同样的工作时间和劳动时长,如果在对劳动价值的衡量上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会出现有人累死累活收入一般,有人喝茶看报却收入较高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显然就会导致一边旱涝保收,另一边却颗粒无收。

长期来看,这种非资源稀缺的内卷如果得不到改善和解决,那么无疑会继续加剧内卷的形成,大量的人会考公考研,渴望拿到铁饭碗,而另一边大量的人要么躺下,要么付出更多的劳动。

今天越南可能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据说已经开始非终身制了,要打破铁饭碗,我相信依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透明化,越南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那句话,过去我们说石油资源是稀缺的、水资源是稀缺的,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人的前瞻性和商用空间,只有趋利有利可图,就一定会有人通过技术和创新去发现新的资源,来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

理论上,资源不会陷入稀缺,更多的问题可能在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透明效率等问题上。

我们需要合理归咎和归因,才能够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归咎错误,那么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也就是错误的。



赞(9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20 08:3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23 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