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火箭烧煤可行性研究
本頁主題: 火箭烧煤可行性研究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佛魔一念间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9290
威望:2094 點
金錢:1031 USD
貢獻:2597 點
註冊:2020-04-24

火箭烧煤可行性研究

如有违规请版主大人手下留情!
本文为转载!

中国的技术又有新突破了,这真的是令人意外,当然,它的突破对我国进行“煤炭转化”又具有重大的帮助,真的是“大国重器”。
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实现了“航天炉”的突破。

 



当然,很多人看到这个“航天炉”就说,难道我们火箭要“烧煤炭”了?
的确,很多人都在问,那这究竟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突破到底对我们有何意义。

 



打破国外垄断,中国“航天炉”获重大突破
没错,这次的突破是我国在“航天炉”上实现的一次运行突破,是对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大验证。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公布的消息来看,这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项技术,并且在2008年以来, 先后进行多次技术验证。

它主要是依托了中国航天在运载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在燃烧、传热、特种泵阀等技术的研制、生产和试验方面积累的优势,研发出拥有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而“航天炉”的测试——运行时间也是我国在2008年进行首次刷新之后的再一次成功突破,实现了连续运行485天的新纪录。这是我国在“航天炉”技术上的再一次验证,并且也是第五次破世界纪录。

所以,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是大大地提升了。

 




而长期以来,中国的煤化工之所以不能大规模地发展,就是因为国内缺乏自主的“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而这一次我国的自主研究的突破,也算是我国具有这方面的实力了,所以,只需要未来进行大规模运用就行了。当然,这不是中国航天炉研究的终点,这个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验证才能知道,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中国的火箭“要烧煤炭”?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我们上面应该也看出来了。虽然它名叫“航天炉”,但是相对于我们火箭来说,只是属于“模仿”模式,并不是说中国的火箭“要烧煤炭”,很多人这样说,我也是比较惊讶。

而“航天炉”与火箭的相似点,那就是需要具有超强的耐高温特性,除了这点之外,其他也没有多大的相似点。而“航天炉”的研发也就是为了解决煤炭的转化问题。

 




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可达95%)和碳转化率(可达99%),“航天炉”要具有水冷壁结构。

能承受1500℃至1700℃的高温,对煤种要求低,可实现原料的本地化,这就是它的目标。而这次的确是实现了煤炭转化的最高效应基础。

 



该装置是国内首套日处理煤量3500吨级超大型航天炉,并且每年能减少煤炭消耗折标煤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为企业增加效益3亿元,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能为我国煤化工行业节能降耗低碳高效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所以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然而,“航天炉”并不是用来进行对火箭的运用,说简单一点,那就是一个煤炭转化装置,实现低消耗,高产出的装置,并且在节能减排之上,还能够做到最佳的状态。

 



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误以为中国的火箭“要烧煤炭”,其实这个也正常,主要是这个名字有点特别。当然,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这种产物迟早也是会出现的,这个只是时间的问题,并不奇怪。

而且,我国也在实施减排计划,增强对地球的保护问题。所以,未来它的运用价值就更高了。

 




总结
整体上来说,这一套装置还是不错的。

而且自从我国执行相关的能源计划之后,已经是大规模地进行对碳排放的削弱,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未来彻底要走新能源的方向道路,这都是我们需要执行的项目。

 




而且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国实施碳排放,大规模提倡清洁能源的目标发展之下: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中国成为世界上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上升至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等等。

这些数据都告诉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减排目标会持续下去。

 




所以,中国“航天炉”获得重大突破,在对我国做环保的问题上,也将具有重大的推动力,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我们也期待早点能够成功运用起来吧。

赞(2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02 17:2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14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