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原创]出现胸痛胸闷心悸该如何用药和增加免疫力及心肌炎
本頁主題: [原创]出现胸痛胸闷心悸该如何用药和增加免疫力及心肌炎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收割者


級別:俠客 ( 9 )
發帖:396
威望:183 點
金錢:581 USD
貢獻:28 點
註冊:2019-12-14

[原创]出现胸痛胸闷心悸该如何用药和增加免疫力及心肌炎

如题,现在不少媒体发布公告说预防心肌炎,流感过后和杨康以后剧烈运动都容易出现心肌炎,这可不是我胡说的。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全身乏力,心悸等都要特别注意,严重时请及时就医。请及时就医或者按照医生推荐的储存。再此之前推荐各位几款我自己可以储备的药,增加免疫力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时可以给医生增加时间的药物以防万一。
虽然是通过百度等网站做了一些整理,但也都是我从去年2021年就已经储备好的药物。整理不易,愿能给各位带来帮助,谢谢大家的支持!因为此帖个人感觉不适合配色图,就没有适配。如果违规,请管理员直接删除,谢谢!!!!



1速效救心丸:
 

警示语:孕妇禁用。

   成      份:川芎、冰片。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

  不良反应: 监测数据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头痛、头晕、皮疹、瘙痒、潮红、乏力、过敏及过敏样反应等。

禁       忌:  1.孕妇禁用。2.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

贮      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执行标准: 中成药部颁标准 WS3-B-3484-98

2,硝酸甘油,

  适应证: 适用于治疗或预防心绞痛,亦可作为血管扩张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片用法:舌下含:0.25~0.5mg/次,按需要5分钟后再给药1次,如果15分钟内总量达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

不良反应:由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眩晕、头晕、昏厥、面颊和颈部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烦躁;皮疹、视力模糊,口干则少见。过量时的临床表现,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口唇指甲青紫、眩晕欲倒、头胀、气短、高度乏力,心跳快而弱、发热,甚至抽搐。


注意事项:

1.心绞痛频繁发作的患者在大便前含服可预防发作。
2.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
3.治疗期间,不可使用西地那非。
4.应使用能有效缓解急性心绞痛的最小剂量,过量可能导致耐受现象。
5.小剂量可能发生严重低血压,尤其在直立位时。
6.应慎用于血容量不足或收缩压低的患者。
7.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或口干,应停药。
8.静脉滴注本品时,由于许多塑料输液器可吸附硝酸甘油,因此应采用不吸附本品的输液装置,如玻璃输液器等。


用药禁忌:禁用于心肌梗死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1.中度或过量饮酒时,使用本药可致低血压。
2.与降血压药或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本品的致体位性低血压作用。
3.阿司匹林可减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清除,并增强其血流动力学效应。
4.使用长效硝酸甘油可降低舌下用药的治疗作用。
5.枸橼酸西地那非可加强本品的降压作用。
6.与乙酰胆碱、组胺及拟交感胺类药合用时,疗效可能减弱。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阿司匹林

警示语:不建议给孩子或任何不到19岁的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适应病症: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2.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3.中风的二级预防
4.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5.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6.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7.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8.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其他用途:

用途一: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用途二: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用法用量:


小儿口服量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服用了阿司匹林,得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详见百度百科词条)的可能性更高。所以不建议给孩子或任何不到19岁的孩子服用阿司匹林。要常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发烧。
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③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④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g/次,一日1次;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⑤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
⑥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
⑦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该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

成人口服量

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 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最佳用量

①在预防瓣膜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
②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氨甲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
③饭后服。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和溶栓治疗学会(ACCP)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
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注意事项

注意: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时吃。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肝脏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进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阿司匹林会降低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止乙醛氧化为乙酸,导致体内乙醛堆积,使全身疼痛症状加重,并导致肝损伤。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作用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1 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过敏反应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 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肾损害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有人认为,部分肾盂癌是滥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的继发性并发症。

6 对血液的影响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 心脏毒性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痹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8 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

9 交叉过敏反应

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药物功效:

基本功效:

镇痛解热

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同时可以使被细菌致热原升高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恢复(降至)正常水平,故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该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消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该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治疗关节炎
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该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该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抗血栓
该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抑制血小板凝集
高海拔登山时使用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其他功效:

减轻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抵抗癌症
2014年8月6日,英国科学家对所有可用的证据进行评估分析后得出结论说,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能减少患上或死于胃癌、肠癌等的几率。如果英国50岁以上人群在十年时间里,坚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话,在20年里或许能让约12.2万人免受癌症之苦。
但是科学家同时警告说,阿司匹林会导致人体内出血,所以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的意见。在医学界,是否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直是一个争议激烈的问题。
玛丽皇后学院的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减少了30%到40%的肠癌、胃癌和食道癌病人死亡率。
在减少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死亡率方面,阿司匹林也起了作用,但效果不那么明显。
研究还发现,至少得坚持服用阿司匹林5年以上,才能看到积极的影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最大副作用包括胃出血和脑部出血,而年纪越大,内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行这项调查研究的科学家把内出血等副作用考虑进去后,建议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定为十年,但科学家同时警告说,服用之前须征得医生的同意。
预防消化道肿瘤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荷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有助部分结肠癌患者改善生存预期。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对2002年至2008年间接受手术的999名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的182名患者死亡率为37.9%,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817名患者死亡率为48.5%。这一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对结肠癌患者有益。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如果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存在一种叫做HLA-I的特殊抗原,那么阿司匹林的辅助治疗“最有效”。反之,则可能没有效果。因此,对诊断为结肠癌且肿瘤表达HLA-I抗原的患者而言,使用阿司匹林可改善他们的预期寿命。
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在该杂志配发的评论文章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尔弗雷德·诺伊格特博士指出,新诊断出的结肠癌患者或其家人经常询问,除正常的医疗方案外,患者还应做些什么。他此前从未推荐过阿司匹林,但准备这么做。


小总结:上面是出现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心跳加速心率失常等情况下的一些选备药物,通过上述药物的介入可以给医生争取不少时间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因为后两者药效不容易把控再此建议大多数情况下选择第一个速效救心丸。


上面都是出现情况下的急救药物,那么平时有没有预防或者是增加抵抗力或者是免疫力的药物呢???答案是有的。



1,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口服容易,转移因子胶囊等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以健康猪脾脏中提取的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等。

适应症:临床可用于某些抗生物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感染和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于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急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建议;一次3-6mg(1-2粒),一日2-3次。 液体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 禁与热的饮料、食品同服,以免影响疗效。 2. 混浊或变色勿用。

对于老人孩子孕妇等没有查到有力参考,都是尚不明确。


[ 此貼被收割者在2022-12-27 22:34重新編輯 ]

赞(43)
------------------------
$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27 21:4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2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