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他连小儿女都没能看上一眼,就在违规隔离中死去 / 我很怕过那种什么都要抢的生活
本頁主題: 他连小儿女都没能看上一眼,就在违规隔离中死去 / 我很怕过那种什么都要抢的生活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兔兔小火炉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6708
威望:7189 點
金錢:25580 USD
貢獻:25764 點
註冊:2020-10-24

他连小儿女都没能看上一眼,就在违规隔离中死去 / 我很怕过那种什么都要抢的生活

于立生不自由谈|他连小儿女都没能看上一眼,就在违规隔离中死去

12日,一篇题为《洋县39岁男子隔离期间死亡;家属:低风险返乡仍被集中隔离》的家属爆料文章刷了屏,令人唏嘘不已。

程立辉,39岁,工程师。上有老,下有小。家中的顶梁柱。

他这次回老家陕西汉中市洋县,一为看病——他有糖尿病,在老家住院看病报销比例高些;二为看他的一双小儿女——女儿13岁、儿子10岁。

10月30日16点半,他一下高铁,未及去看小儿女,就被防疫人员违规要求拉去集中隔离,说是外省返乡“必须集中隔离7日”。但他是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回来的,该街道是低风险区,他是绿码。

 

他随身所带药品有限。他提出即便隔离,也去定点医院,未获允。

他19点半被拉到集中隔离酒店;21点20左右,出现身体不适,向防疫人员申请外出就医,又不获允。


可见,满足被隔离人员紧急外出就医需求的应急专车,在当地,并未按国家卫健委的要求配备。

次日上午,程父多方反映,希望能把程立辉转入医院。到下午15时左右,程立辉被120救护车接去洋县医院。是正常转入,还是已发生什么紧急情况?**21点分左右,家属接到医院电话,让立即赶至医院**;到后医院称:“程立辉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具体死亡时间,如今不详。

怎么偏偏,就在被违规隔离期间发病、死亡的呢?究竟是巧合,还是其他?

根据家属披露的情况:在程立辉被隔离当晚,21点左右,程父和他有过电话沟通。程父问:“吃饭了没有?”;程立辉答:“没有人管,饭还没有吃。”家属直指:隔离酒店的保障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程立辉“在隔离酒店十几个小时没有吃过东西。”

 

当地相关部门,则对此解释称:“30号晚上去酒店,已经过了饭点。31号饭是放在门口的。

糖尿病肾衰竭,是种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人是挨不得饿的,饿坏会有引发严重代谢紊乱,以致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的风险。那么,从“肾衰竭,不治”的医院诊断结果看:程立辉是不是被违规隔离后,又吃不上饭,饿坏了,饿发了病,申请就医又被拒,延误救治,拖出了并发症,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的——即生生饿、病、失救,痛苦而死的呢?

当然,这只是一种合理推测。究竟怎么回事,需要当地防疫部门,公开集中隔离酒店的监控视频(比如送饭情况、程立辉状态情况等),及洋县医院的详细诊疗病历,才能揭出谜底。

但程立辉死后,当地派出所只是给家属念了下医院的诊断结果——“肾衰竭,不治”,就完了,再无其他。

当家属要求看书面诊断病历,及监控视频等客观性材料;却答以“政府秘密”,无可奉告。关于程立辉的病情变化,及送医后的详细救治情况,十多天过去,家属至今一无所知。

而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12条规定:医疗机构是应当受理,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的。家属有知情权。

既然程立辉被拉去集中隔离,涉及人身自由限制,这是种行政强制行为;集中隔离酒店监控所采集到的和程立辉相关的信息,也就属于政府信息的范畴。这些信息,既和程立辉家属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7条规定,家属也是有权申请获取的。

洋县防疫部门,都捂在手里,美其名曰“政府秘密”,拒不满足家属的合情合理合法诉求,究竟意欲何为?会不会是欲盖弥彰?

又怎么能让一个无端被违规隔离的人,在“暗箱”中就此死去?

程立辉,他再也没法睁开双眼,看他的那对小儿女了。

他这次返乡,连小儿女一眼都没能看上,就在违规隔离中,不明不白的死去。

这是一件多么悲催的事。

人不乳化,化自乳 

读宋史的赵大胖|我很怕过那种什么都要抢的生活

01

前两天我们小区门口排队,一共两列,每列都是两百来人的样子。根据我这段时间排队的经验,大概要排40分钟左右。

我排在其中一列的最后,跟着队伍往前蠕动了几分钟以后,远远的队伍最前端突然有人开始喊:“开第三列了,快过来排队。”

我身边的人有些将信将疑,站在原地观望,有的跃跃欲试,走出队伍去观察,有的已经开始快步走了出去。

我是一个跑马拉松的,我当时穿的是一双跑鞋,我已经站在队伍的最后了,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要是马上冲出去往前飞奔,如果第三列队伍开了,我一定能够比现在节约至少20分钟的排队时间,如果第三列队伍没开,我哪怕跑回来也不会损失什么,也许还能比现在更前进几位。

但是我还是放弃了。

因为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很让我难受的画面,就是超市的大门打开,一群老年人蜂拥而入去抢鸡蛋,然后不知道怎么就切换成影视作品里饥荒年代官府施粥的场面,一群群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灾民拿着破碗拼命往锅前面挤的样子。

荒唐而残酷,我真接受不了。

众所周知,我并不富有,也并不清高,但是我就是喜欢排队、不喜欢抢,我觉得这是一种病。

02

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当编辑的时候,正是报纸最红火的时候,发行量大,广告多。但是很让人心酸的是,广告多业务好,并不代表编辑记者就能挣更多的钱,反而经常会降低收入。

我们这些编辑的工资是计件制,基本工资很少(你懂的),大部分收入都是靠做的版面累计起来的工分。报社的广告多了以后,领导为了控制成本不愿意扩版,就只能让广告来压缩新闻版面。编辑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版面压缩了,编辑就富余了。

所以每天傍晚版面安排出来以后,主任都要阴沉着脸做悲伤状地说:“今天砍了两个版,有哪两个编辑想要休息的,主动提出来。”

我们从中午就开始对接稿件、制作稿单、跟进记者……各种前期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差把稿件放到版面上这么一哆嗦了,如果现在回去,相当于一天的活儿白干了,一分钱拿不到。所以办公室都沉默着,没人说话。

那时候我刚买了房子还在装修,按揭费、装修费几乎已经把我掏空了,特别需要钱,但是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我先忍不住,主动站出来说“我休息吧”。然后关上电脑,坐公交车回家。

我也痛恨自己这种心理状态,但就是做不到跟人抢,哪怕坐在凳子上不说话、用无声的态度来抢,我都做不到。

03

我过过很长一段需要“抢物资”的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爸妈在乡村中学当老师的时候,我们那个小山村每个月要来一趟货车,就是给公社、医院、学校这些“吃公家粮”的单位送煤炭。

煤车卸货以后,地上会残留很多极细的煤渣,其实按照形状来说,已经算煤灰了,公社、医院、学校的食堂不用这个,但是我们普通人家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混合一点黏土捏成团晒干,能当煤球用。

每次煤车到的时候,如果不是上课时间,就会有很多孩子带着自己家的撮箕去抢煤灰,我也会去抢。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富余的口袋或者盆子、桶,只有那种竹子编的撮箕。你知道我们怎么防止煤灰漏吗?带着撮箕出门,经过水田的时候,抓一把稀泥糊在撮箕里。

煤车卸货的时候我们不能动手,只能远远看着,各个单位的炊事员把自己需要的份额分走以后,剩下一摊煤灰摆在地上,等公社的采购把衣服下摆一拍,转身离开的时候,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

大家用撮箕舀,用手扒拉,互相推搡、互相咒骂、甚至使绊子下黑脚,就为了能给家里多装一点煤灰回去。

回家之后,衣服手脸全是黑乎乎的,像极了煤炭工人。

04

其实在那个年代,我抢煤灰这种事情,只是我父母、甚至全社会的人的一个极小的缩影。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因为资源紧缺,几乎什么都需要抢,如果不抢你就根本得不到。

到供销社买紧俏的生活物资需要抢,甚至会提前几天跟相熟的售货员打探,某某物资到货的大致时间,然后由售货员根据你的地位和你们之间的关系来权衡,先通知谁后通知谁。

学校分房子需要抢,你千万不要以为凭什么“双职工”“教龄长”“学生竞赛得过奖”之类的条件就能顺理成章地拿到房子,你不抢,既代表着你没有刚需,也代表着你这个人好欺负,那领导就可以先考虑别人。

坐公交车需要抢,你要是不抢,别说座位了,你都上不去。以前我们重庆公交车有一个段子,说上车要经过两个国家,一个是越南(翻越栏杆,重庆话南栏不分),一个是古巴(鼓捣往上扒,也就是强行往上爬的意思),你从这两个词里面就能想象当时的惨烈状况。

我小时候生活的山村,逢三六九赶场,盛夏时节会有冰棍贩子从区里坐一两个小时的车来卖冰棍,一个木头箱子,外面包着肮脏的棉被。

这样的隔热条件很差,送到外面山村来的时候冰棍都已经软踏踏的入口即化的状态。

你知道吗,这时候正是暑假,所有的孩子都不上学,嘴馋的孩子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守在车站等着公交车来,冰棍贩子刚一下车,一群孩子举着手里的分币冲上去,乞求的眼神、卑微的动作,活生生把购买变成了讨饭,把甲方搞成了乙方。

05

我想我可能是过够了这种什么都要抢的生活,现在很怕再去过那种日子,所以从内心深处就很抵触这种状态。

我能明白,以前的年代是资源短缺,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购买或者分配到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所以只能靠抢。

我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具有一定规则的丛林法则”,有规则,但是不多,而是规则是用来保护资源提供方、而不是资源需求方的。

这种规则,对于我这样永远无法成为资源提供方、只能成为资源需求方的人来说,很残酷、很现实、很驯服。

这两年,不断听到“抢菜”这样的话,我也写过不少关于这个话题的作文,很多人觉得我闲得慌、蹭热度,其实我是恐惧。我这种很抗拒“抢物资”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总不可能让七十多岁的父母去干这事儿,还是只有我自己咬着牙去跟人抢。

说句实在话吧,我的身体在同龄人里算强壮的,我玩手机也算是同龄人里面熟练的,如果非要抢,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我都不会吃多大的亏。

但是我是真的从内心深处抗拒这种事情,我很怕回到当初那种什么都要抢的日子。

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人不乳化,化自乳 

每日一语

 

养猪场的日常

 

中国现世报

 

 

 

赞(8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14 00:0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7 05:51